01
8月17日午后,道里区阳光颐养花园小区像往常一样宁静。
15栋5单元301室的张女士,因楼上漏水,前去401室交涉。
谁能料到,这一去,便是噩梦的开端。
401室的门刚打开,张女士就被一股莫名的恶意笼罩。
还没等她开口,一把寒光闪闪的军刺直直刺来,毫无防备的她瞬间被利刃贯穿。
张女士惊恐地瞪大双眼,痛苦的惨叫在楼道里回荡。
张女士的父母听到动静,心急如焚地赶来。
可迎接他们的,同样是赵志疯狂挥舞的凶器。两位老人根本来不及躲避,被利刃刺中,重重地倒在血泊之中。
张女士的丈夫孙某见此惨状,红着眼冲上去,试图阻拦赵志。
但陷入癫狂的赵志毫不留情,手中的剔骨刀一次次刺向孙某。
孙某奋力反抗,却终究不敌,倒在了妻子身旁,一家三口的鲜血交融在一起,场面惨不忍睹。
道里警方火速赶到现场,屋内一片狼藉,血腥气扑鼻而来。
一把把带血凶器散落各处:军刺、剔骨刀、斧子,每一把都让人胆寒。
而当警方打开床头柜抽屉,一张写满疯狂话语的白纸映入眼帘。
上面赫然写着“要不断杀死我的敌人,直到消灭一切”,后面罗列着一系列“敌人”:上门的人、松滨监狱警察、先锋路仓买人员、收废品的、江边晨练的老人、孕妇、孩子……这份令人毛骨悚然的“死亡名单”,让警方意识到,这绝非一起普通的命案,背后隐藏着一个极度危险、心怀疯狂仇恨的罪犯,而刚刚惨遭毒手的张女士一家,仅仅只是名单上的一部分。
02
赵志,这个名字和罪恶紧密相连。
1997年,年仅18岁的他,就因抢劫、故意伤害罪,被送进了道里区人民法院的被告席,最终获刑16年,被关进松滨监狱。
初入监狱的赵志,内心充满恐惧与迷茫。
在那个封闭的环境里,他性格孤僻,不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这也让他成为了其他犯人的欺负对象。
稍有不顺,就会遭到拳脚相加,他的申诉在一些狱警眼中,只是麻烦,根本得不到公正处理。
长时间的压抑和不公待遇,让赵志心中渐渐燃起了仇恨的火苗,他开始怨恨这个世界,觉得自己遭遇的一切都是外界的错。
2007年11月21日,赵志刑满释放。
可外面的世界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的朋友对他避之不及,社会的快速发展让他无所适从。
没有学历,又有犯罪前科,找工作四处碰壁,生活陷入了困境。
他只能在社会边缘挣扎,靠打零工勉强维持生计,心中的不满和仇恨也越来越多。
2010年7月,在广东深圳,赵志因寻衅滋事罪再次入狱,2011年4月获释。
回到哈尔滨后,他依旧没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生活的不如意让他越发暴躁。2012年,他又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重回松滨监狱。
一次次的入狱、出狱,不仅没有让赵志改过自新,反而让他心中的仇恨像毒瘤一样疯狂生长。
他把自己的不幸都归咎于社会,觉得那些和他有过接触、甚至只是出现在他生活中的人,都是导致他悲惨命运的“敌人”。
在黑暗的监狱岁月里,他开始在脑海中构思那份“死亡名单”,复仇的火焰在心中越烧越旺,最终,在出狱后的某一天,彻底爆发 。
03
“8·17”案发生后,赵志如同惊弓之鸟,又似穷凶极恶的野兽,带着一身的血腥和疯狂逃离现场。
他深知自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警察肯定在四处追捕他,但心中那份扭曲的“复仇”执念,让他不仅没有丝毫悔意,反而变本加厉地想要完成那份“死亡名单”。
夜幕降临,城市华灯初上,可罪恶的阴影却在悄悄蔓延。
晚上23时02分,南岗区西大直街129号农业银行的ATM机前,47岁的张某某正专注地操作着机器,完全没意识到危险即将降临。
赵志悄无声息地靠近,在张某某取出现金的那一刻,他猛地抽出随身携带的利刃,毫不犹豫地刺向张某某。
张某某惊恐地惨叫,试图反抗,却被赵志疯狂的攻击压制。
赵志抢走5000元现金后,看都没看一眼倒在血泊中痛苦呻吟的张某某,便消失在夜色里。
得手后的赵志并未停下脚步,他像幽灵一般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寻找着下一个“目标”。
他心里盘算着,要趁着警察还没抓到他,多杀几个“名单”上的人。
他躲在阴暗的角落,观察着每一个路过的人,眼神中透露出凶狠和决绝。
在逃亡的路上,赵志的精神状态愈发癫狂。他不敢去人多的地方,只能在废弃的房屋、昏暗的桥洞下暂避。
饿了就偷些食物,渴了就喝路边的脏水。
每到夜晚,他就会拿出那张写着“死亡名单”的纸,看着上面的名字,嘴里念念有词,仿佛那些名字就是他活下去的“动力”。
他计划着,先在哈尔滨周边躲几天,等风声过去,就潜回市区,继续完成他那可怕的“杀戮计划” ,完全不顾及自己的行为会给多少家庭带来灭顶之灾。
04
“8·17”特大杀人案的消息迅速传开,整个哈尔滨城都为之震动。
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李光、巡(特)警支队支队长范国杰深知案件的严重性,立即组织全局警力开展缉捕工作。
与此同时,省公安厅上报公安部,将赵志列为B级逃犯,一张追捕大网就此拉开。
专案组迅速行动起来,各部门各警种紧密配合。
刑侦专家们仔细分析赵志的背景和犯罪经历,试图从他的过往中找到他可能的藏身之处和逃窜方向;心理专家则对赵志进行心理侧写,研究他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模式,为抓捕提供有力依据。
一场全城大清查全面展开。警方对全市的旅店、招待所、洗浴中心、网吧等场所进行地毯式排查,仔细审查每一个符合赵志特征、没有身份证件或者携带管制刀具的可疑人员。
哪怕是最微小的线索,他们都不放过。拆迁工地、空置房屋、桥梁涵洞以及野外窝棚这些可能的藏身之所,还有自助银行、偏僻街巷、昏暗楼道等易发生危险的地方,都被警方反复搜索。
民警们日夜坚守,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哪怕条件艰苦,也毫无怨言。
网格化巡控排查同步推进。全市的巡(特)警、派出所民警和巡逻辅警按照网格化管理,分布在城市的各个区域。
他们严守火车站、长途客运站、码头和地铁站点,仔细检查每一个过往的旅客,防止赵志混在人群中逃窜。
同时,对市场、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加强安全保卫,保护市民的生命安全。
抓捕赵志,不仅是警方的责任,更需要全体市民的参与。
媒体、“平安哈尔滨”微博及时向社会公布案情,呼吁市民提供线索。
赵志的照片和信息在报纸、电视上频繁出现,大街小巷都张贴着通缉令,悬赏金额也从2万元提高到5万元。
这一举措激发了市民的积极性,大家纷纷关注身边的可疑人员。
短短几天,专案组就接到了100多条市民举报线索。
18日,警方接到举报,称赵志出现在道外区大方里。
200余名警察迅速响应,如临大敌般赶往现场。
他们封锁了整个区域,挨家挨户进行排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之处。
然而,经过仔细核查,发现只是市民认错人了。
但警方没有丝毫抱怨,“群众可以误报,但我们不能忽视每一条线索。”这是他们的信念,只要保持高压态势,就不信赵志不露出马脚。
在这场警民携手的较量中,大家都坚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赵志终将落入法网。
05
在警方和市民的紧密协作下,赵志的逃亡之路逐渐走到尽头。
8月21日,转机出现了。双城警方接到一则关键举报,出租车司机张洪宇和副驾驶称,两天前他们搭载过一名乘客前往吉林省扶余市,那人的模样极像正在通缉的赵志。
专案组得知消息后,迅速行动,争分夺秒地调阅监控。
一番仔细比对后,确定那名乘客正是赵志。
时间紧迫,专案组立刻将追捕重心转移到扶余市。
30多名侦查员顾不上连日奔波的疲惫,连夜奔赴扶余。
扶余警方也全力配合,迅速调配200多名警力,与哈尔滨警方携手展开大规模排查。
当晚,200多张通缉令贴满了扶余市的大街小巷,让赵志无处遁形。
老刑警吴涛参与了这次行动,多日的排查工作,使他对赵志的外貌特征了如指掌,赵志的模样仿佛刻在了他的脑海里。
清晨,吴涛像往常一样在负责区域巡查,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他的视线中——正是赵志!
此时的赵志,还在街头若无其事地闲逛,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降临。
吴涛心跳加速,他强压内心的激动,悄悄掏出手机,给两名同事发出信号。
随后,他小心翼翼地跟在赵志身后,等待最佳抓捕时机。当赵志走进一条相对偏僻的小巷时,吴涛看准时机,一个箭步冲上去,手中的警棍精准地打在赵志的腿弯处。
赵志猝不及防,向前踉跄几步后摔倒在地。
几乎同一时间,两名同事从前方赶来,三人迅速合围,成功将赵志死死按住。
在扭打过程中,赵志还试图反抗,民警们从他身上搜出那把锋利的藏刀,正是他作案时使用的凶器。
被捕后的赵志,不再有之前的张狂。
据他交代,原本打算在扶余躲上几天,等风头过去就潜回哈尔滨,继续按“死亡名单”实施他的疯狂杀戮计划。
但他万万没想到,这么快就被警方抓获。
至此,这场持续5天5夜的追捕行动画上圆满句号,赵志的罪恶行径被彻底终结,那份令人胆寒的“死亡名单”也永远无法再实施,哈尔滨这座城市终于驱散阴霾,重归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