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总有那么些人,明知道前路艰险,却依旧一头扎进去。梁山泊的故事就是这样一场“乌合之众”的豪赌。108个好汉,个个顶天立地,却各怀心思。宋江是“共主”,但他真的能掌控全局吗?你看看鲁智深,动不动就喊散伙;再看公孙胜,说走就走,谁也拦不住。这种局面,宋江一点辙都没有,顶多是劝和,尽量不让事态升级到火并的地步。
梁山本就是个乱世英雄聚集的地方。大伙儿来的时候,心思都不一样。有的是为了报仇,有的是为了避难,有的纯粹是为了图个热闹。宋江一开始也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吏,心里头却怀着个大梦——拉起一支队伍,和朝廷掰掰手腕。
不过,梁山的108将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多。最早的梁山不过是个小山寨,只有王伦、朱贵、杜迁几个头目,跟后来的规模比,简直小巫见大巫。随着各路英雄加入,梁山的势力逐渐壮大,但也因此形成了各自为营的局面。每个小山头都有自己的老大,而宋江不过是个“面子上”的领袖,真要论起实力,哪一伙都不服谁。
于是,梁山的内部矛盾就像一锅乱炖。鲁智深、武松这些英雄好汉固然武功高强,但有时候脾气也不小。尤其是鲁智深,活脱脱一个火药桶。更别提那些带兵的山头老大们,个个都有自己的算盘,心思复杂得很。
1. 各自为战,谁能独大?
梁山上的十个山头,看似团结,却各自为战。鲁智深的二龙山、樊瑞的芒砀山、史进的少华山每个山头背后都有一段复杂的恩怨情仇。打个比方,少华山的史进,当年可是被芒砀山的人打得落花流水,三千人马折了大半,史进心里能没疙瘩吗?樊瑞和公孙胜斗法失败后,也是带着残兵败将投奔梁山,这两伙人表面上笑脸相迎,实际上谁都忘不了当年的恩怨。
芒砀山那一战,光是死伤就有五千多人。江湖上讲究个“快意恩仇”,但真到了刀光剑影的时刻,谁还管得了过去的情谊?梁山上的这些好汉,心里头都有账本,谁都不肯吃亏。
2. 宋江的“和事佬”角色
宋江看似掌控全局,实际上他不过是个“和事佬”。梁山上的好汉,个个桀骜不驯,谁也不把他当回事。公孙胜一言不合就走,鲁智深脾气一上来就要“散伙”。宋江能做的,只有尽量避免矛盾激化,防止梁山内部火并。其实,他心里也明白,这帮人凑在一起,靠的不是所谓的“仁义道德”,而是拳头和刀子。
鲁智深的二龙山实力不小,但他们并不是为了造反而聚集的,平时也就一千来号人,打打小仗还行,真要攻城略地,恐怕连饭钱都凑不齐。相比之下,少华山的史进可就不一样了,三千人马,战斗力比二龙山强多了。只是,史进心里有气,跟芒砀山的樊瑞过不去,打起仗来总是憋着一股劲。
3. 芒砀山的野心
要说梁山的山头里,最有野心的还得数芒砀山的樊瑞。他可不是一般的盗匪,号称“混世魔王”,手下也有三千人马。樊瑞不光会打仗,还会用计谋。他和公孙胜斗法时失败了,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悄悄积蓄力量,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
樊瑞能做到这一点,靠的不是单纯的武力,而是他的头脑和手腕。他在芒砀山上,名义上归顺梁山,但实际上他心里很清楚,自己的地盘和人马是他立足的根本。哪怕是宋江,也不敢轻易动他。
4. 二龙山真的最强吗?
有人说,鲁智深的二龙山是梁山上最强的山头,因为他们有七个头领,兵力也算不少。但细看一看,二龙山的人马其实并不多。鲁智深本来就没打算打天下,平日里的人数也就一千多,真要打大仗,还得靠借兵。三山聚义打青州那次,鲁智深带的不过是二百来号人,剩下的兵力都是临时拼凑的。
再看芒砀山,樊瑞麾下有三千人,战斗力比二龙山更强。史书记载,芒砀山曾经在对战少华山时,樊瑞甚至都没亲自出手,光是手下的小喽啰就把少华山的三千人马打得落花流水。
5. 武力与实力的微妙区别
所谓武力和实力,其实是两码事。论个人武功,鲁智深、武松、杨志都是响当当的高手,单挑无敌。但真要论起整体实力,芒砀山的樊瑞却更加厉害。他不光有兵有将,还有计谋。历史上,单靠武力打天下的英雄不少,但能靠智谋赢得胜利的人,才是真正的王者。
鲁智深的禅杖是破团牌的利器,但遇上樊瑞这样的对手,恐怕也讨不了好。樊瑞如果真的动手,鲁智深和武松未必能抵挡得住。二龙山或许武力第一,但芒砀山的整体实力却是梁山上数一数二的。
有人说,梁山的故事就是一场“乌合之众”的狂欢。确实,108好汉各怀心思,谁也不服谁,最终的结局也注定了这个联盟的脆弱。二龙山武力虽强,但芒砀山的整体实力更胜一筹。只是,江湖上讲究的是快意恩仇,谁又能说得清,哪一方才是最终的赢家呢?
有人说,英雄终究难逃宿命,无论是鲁智深还是樊瑞,最终都只能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粒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