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些黑龙江的网友在议论这么一件事,那就是为什么相差一个月的时间而已,2024年12月退休和熬到2025年1月再退休,养老金竟然能差出好几百!今天咱们就从根上把这笔账算明白,让准备退休的朋友们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先说最关键的数据:黑龙江省人社厅发布的2025年养老金计发基数确定为7570元,相比2024年的7010元直接增加560元,直接上涨了8%,要知道8%这个数字可不简单。
放眼全国,去年2024年全国各地的计发基数平均也只是涨了3.7%而已,黑龙江这波操作相当于是把全国平均线甩出去2倍还多,用东北话说叫"贼拉硬气"!
这个计发基数说白了就是全省上一年度的平均工资,它是直接挂钩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咱们这里举个例子您就懂了:在黑龙江,基础养老金=(全省平均工资+本人缴费基数)÷2×缴费年限×1%。
咱们这里假设有两位师傅,都是缴费30年社保、个人缴费基数相同,如果王师傅在2024年12月退休,基础养老金就按7010元算;李师傅坚持到2025年1月退休,立刻启用7570元的新基数。仅这一项,两位师傅的基础养老金每月就能差出84元。
具体到不同参保人群,这个基数变化引发的连锁反应各有不同。对于1996年7月后参保的灵活就业人员,他们的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以缴费15年、个人账户储存额39981元、平均缴费指数51.5%的参保人为例:2024年12月退休时,基础养老金=7010×(1+0.515)÷2×15×1%=1092.77元;若等到2025年1月退休,基础养老金直接涨到7570×(1+0.515)÷2×15×1%=1179.89元。加上个人账户养老金(39981÷139≈287.63元)后,今年退休可比去年多拿87元,整体涨幅5.82%。

对于1996年7月前参加工作的"老人"(含下岗职工和机关事业人员),他们还能额外拿到过渡性养老金。这个部分同样取决于计发基数。
以1983年7月参加工作、缴费年限41年、平均缴费指数0.85的退休职工为例:在2024年12月退休时,基础养老金按7010元计算为2889.02元,过渡性养老金按7010元计算为1082.62元;若延迟到2025年1月退休,基础养老金跳升至3119.82元,过渡性养老金增至1169.11元。两者合计月养老金从4735.53元涨到5052.75元,差额317.22元,涨幅达到6.7%。
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养老金计算规则的"断点效应":每年新计发基数启用后,当年度所有新退休人员将全程使用更高基数核算待遇,而上年度退休人员只能在次年通过统一调待获得平均3%-4%的增幅。
这就导致相邻两个月份退休的人员可能形成"基数差+调待差"的双重红利。以黑龙江今年情况看,基数增长带来的初始待遇优势将持续终身——假设两位退休人员后续参与同样的养老金调整,始终存在约6%-7%的本金级差额。

特别需要提醒三件事:首先,决定是否延迟退休不能仅看基数调整,要综合评估继续缴费成本与待遇增幅的关系;第二,机关事业单位"中人"的视同缴费年限仍按2014年工资标准计算,受基数调整影响较小;第三,灵活就业人员要注意断缴风险,必须确保缴费年限达标才能办退休。此外,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进后,黑龙江的计发基数可能与全国标准逐步接轨,未来波动幅度可能收窄。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坚持参保的重要性。养老保险本质是长期储蓄计划,缴费年限越长、基数越高,退休后越能抵御通胀风险。
以黑龙江为例,灵活就业人员按60%基数缴费30年,退休金可达全省平均工资的40%左右;若坚持35年可达45%。更关键的是,养老金建立终身调整机制,过去18年全国年均调待幅度达5.2%,远高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用当下供款的确定性换取未来的稳定现金流,无疑是抵御老年风险最可靠的金融工具。
信源:
黑人社函〔2024〕548号
《黑龙江省 关于确定2025年度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使用的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通知》
https://m12333.cn/policy/pibcf.html
黑龙江日报《最新消息!黑龙江养老金这样调整→》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3202173105610184&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