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2021年我国农民工群体的总数量超2.92亿,平均月收入水平为4432元。其中,本地农民工数量1.2亿,占比41.29%,较2020年相比增长4.1%;外出农民工数量1.717亿,占比58.71%,较2020年相比增长1.3%。总体来看,农民工总量有所增加(增幅2.4%,增长人数为691万),进城务工成为农村家庭赚钱的主要渠道。
据悉,2021全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较2020年相比增长83万。毫无疑问,城镇就业岗位的增加为农民进城务工提供了更多选择性,也帮助农民在赚取经济收入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不夸张地说,对于超80%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而言,在城乡产业经济发展与居民工资性收入水平差距悬殊的背景下,进城务工是最适合、同时更是迫于无奈的一种选择。
时间来到2022年2月下旬,返乡过年的多数农民工相继踏上“返岗”的征程,开启新一年的务工之旅。站在农民的角度,寄希望于新的一年能够赚更多的钱,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孩子、父母顺顺利利、平平安安。不过,也有一部分的农民工表示,2022年要另谋新的生路,不打算再返城务工了!那么,这其中究竟藏着什么隐情呢?具体来看,无外乎4点影响因素。
第①点:打工赚钱“难”
近两年,受到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实体经济受到较大冲击,不少身处建筑业、餐饮业的农民工应该感触颇深。众所周知,由于学历及自身技能的限制,以70后为主的农民工群体在进城之后只能选择从事以出卖苦力换取经济收入的工作,比如建筑工、装修工、保洁员等等。然而,在实体经济受到冲击的背景下,不少企业欠薪、倒闭,农民打工赚钱就难上加难了!
第②点:城市生活成本“高”
进城打工难是不争的事实,但城市生活成本“高”同样也毋庸置疑。其实,对许多年过50岁的农民工而言,进城打工不求能赚大钱、发大财,只要能维持自身的生活,不给子女添麻烦就心满意足了!但令不少农民难接受的是一件事是:城市的成本生活太高了!比如,一双拖鞋乡下卖5元,城里就要卖8元、10元;一份返乡镇卖6、7元,城里就要10元。而且,不少私营企业不提供住宿,仅房租这一项又是一笔大开销。鉴于此,部分农民不想再返岗了。
第③点:农村机会越来越“多”
近些年来,国家政策与财政补贴持续向农村倾斜,产业经济基础得以进一步夯实。在此背景下,一二三产业快速发展,比如像乡村旅游、农产品电商、直播带货等新兴行业在农村日渐崛起,为农民就近就业、创业提供了更多便利。虽然就现阶段而言农村的薪资水平远不及城市,但是随着国家扶持力度的加大,在农村就业同样也能取得好的发展,薪资也会越来越高。
第④点:不愿再“两地分居”
长期以来,劳动力外出打工与孩子、父母两地分居,只能通过电话、视频的方式联络感情。多数95后、00后农二代因常年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很少,身心健康多多少少会受到一些影响。现如今,不少农民工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便萌生不再与家人“两地分居”的想法。于是,选择就近就业,甭管赚多赚少,但起码有家庭的温暖。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一部分农民之所以未再选择进城返岗,主要是受到文中这4点因素的影响。当然,我们并不是说一定要放大进城务工的弊端,而是这些因素是现实当中的的确确存在。甭管是赚钱难也好,生活成本高也罢,农民只要能够做出就近就业的选择其实从某种程度而言还是需要一定勇气的!毕竟,在大多数情况下,农村赚得相对较少一些!
以上便是本文要介绍的全部内容了,对此,你又如何看待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见解。
到处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