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12月29日的下午,徐树铮登上了从北京开往天津的火车,与友人告别。然而,这个简单的行程却将他推向了命运的深渊。
北京警备司令鹿钟麟迅速向上司冯玉祥报告了徐树铮的行动。冯玉祥在电话中下达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命令:“逮捕枪决徐树铮!”
鹿钟麟面对这个命令感到不安和犹豫。事关重大,他权衡着各种可能的后果。然而,冯玉祥毫不畏惧,愤怒地回应道:“怕什么,天塌了有柱子接着!”
鹿钟麟被冯玉祥的坚决态度所感染,毅然将这一命令下达给了驻扎在廊坊的张之江。于是,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在12月30日的凌晨,张之江果断地拦下了火车。他发现徐树铮穿着睡衣,毫无防备。然后,无情的枪声响起,徐树铮的生命在一瞬间被终结,他的尸体被抛弃在荒野之中。
那么冯玉祥和徐树铮之间究竟有什么恩怨,以至于要痛下杀手呢?这就与北洋军阀的派系斗争和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关了。
投笔从戎 助皖系称雄1884年,徐树铮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早年他曾中过秀才,可看清这个时代的潮流后,他毅然抛弃科举,选择了从军之路。
1900年,16岁的徐树铮来到山东,想要加入袁世凯手下的新建陆军。当时袁世凯本人不在,他只能面见文官朱钟琪。可两人一见面,谈吐完全不投机,朱钟琪立刻就把他打发走了。
徐树铮只好在济南城里寄居读书,期盼再找到机会。终于,在偶然的机遇下,他认识了年轻有为的北洋名将段祺瑞。两人一见如故,段祺瑞马上任命他为自己的秘书。
从此,徐树铮的命运与段祺瑞紧紧地绑定在了一起,也成为了皖系这一北洋派系的核心成员。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段祺瑞奉袁世凯之命,率军前往湖北镇压革命党人。这期间,正是徐树铮起草了段祺瑞的通电,让清廷宣布退位,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段祺瑞见识到了徐树铮的才能和手腕,更加倚重他。很快,徐树铮就从一个小秘书做到了陆军次长,可谓是程门立雪。
在段祺瑞和大总统黎元洪的争斗中,徐树铮也发挥了关键作用。他见识敏锐,手段高明,被称为是“政坛上的许仲琳”。
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后,徐树铮力排众议,成功地利用复辟的契机,让段祺瑞重新掌权。可以说,没有徐树铮的高瞻远瞩和决断力,皖系很难有后来的一时辉煌。
日后的事实也证明,在所有皖系头面人物中,徐树铮的政治手腕和魄力确实是数一数二的。
收复外蒙 一时风头无两1919年,年仅35岁的徐树铮出任西北筹边使,负责处理外蒙古的事宜。此时外蒙局势复杂,充满变数。
1911年辛亥革命后,外蒙趁机宣布独立。但不久就在国际压力下宣布“自治”。实际上,外蒙还是沙俄势力的代理人。
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沙俄倒台。外蒙的王公贵族惊恐万分,希望能回到中国的怀抱。这给了徐树铮可乘之机。
他敏锐地抓住时机,果断出兵外蒙。但他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部队实力有限。为避免外蒙境内的势力反抗,他使用了一个娴熟的“烟囱战术”:
让两个步兵团乘车来回穿梭,制造出大批中国军队源源不断进入的假象。同时,他对外蒙各部落的首领进行威胁利诱,迫使他们接受中国宗主权。
就这样,徐树铮以两千人的兵力,收复了人口百万的外蒙地区,一时间声名大噪。“大徐小徐”之说也由此而生。
但好景不长,次年外蒙又在苏联支持下宣告独立。徐树铮的辉煌成就就这样落空了。
这也预示着,在国力衰微的情况下,靠个人的智慧和魄力也无济于事。这一历史教训,徐树铮并没有真正学到。
直皖大战 出走他乡1920年,直皖两系爆发大战。此役徐树铮负责皖军的后勤工作。但皖军溃败的局面他也无力回天。段祺瑞只能辞去总理职务,皖系从此一蹶不振。
此后,徐树铮被通缉在南,逃亡日本。一时间风云际会的他沦为孤苦无依的流亡者。
1921年,徐树铮又一次展现出他惊人的政治手腕。他潜回国内,联合孙中山的力量,成功策动福建的一小部分军队起义,试图东山再起。
但很快他就发现,自己只是被利用了。真正的大权旁落他人。这次徐树铮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1924年,徐树铮又在浙江发动兵变,宣称要推翻直系统治,结果又失败收场。这次他直接被上海公共租界的巡捕逮捕入狱。
两次失败的经历让徐树铮明白,仅靠组织起义是行不通的。必须与实力雄厚的某一派系合作,才能东山再起。
于是,他再次出国“考察”,与各国要员会面联络,为未来的行动铺路。
死于非命1925年底,徐树铮重返北京。段祺瑞明确提醒他,时移世易,他已不再是能左右大局的人物,最好速速离开,以免招来杀身之祸。
但徐树铮还是我行我素。12月29日,他乘火车准备前往天津。怎知半路接到冯玉祥手下传来的急电:“枪决徐树铮!”
原来,冯玉祥早就对徐树铮这个皖系骨干怀恨在心。此时正值冯玉祥准备与奉系反目,暗中联共。如果放任徐树铮这个不定时炸弹南下,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冯玉祥下了死命令。次日凌晨,徐树铮在火车上被冯的心腹部队拖出车厢,当场枪决。时年42岁。
徐树铮与冯玉祥可谓是命运的宿敌。两人同为北洋嫡系,但冯玉祥后期背离直系,走上联共、反帝的道路;而徐树铮至死也在策动各路起义,复辟皖系。
所谓宿敌,其实不过是立场和道路的差异。若徐树铮能够像冯玉祥那样,顺应时代潮流,也许他就不会英年早逝,走上绝路。
结语徐树铮的一生是真正的传奇与惊险并行。他曾改写历史,也曾一败涂地。
他的智慧与勇气,无人能比。但他始终无法跳出派系的藩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英雄。
徐树铮之死,象征着北洋各派系混战的结束。中国需要走向新的道路,而他始终未能与时俱进。
历史滚滚向前,英雄难逃时代的洪流。我们缅怀徐树铮的传奇一生,也看清他命运的悲剧色彩。正是这样的对比,让我们更清醒地审视历史,不忘今日之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