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的第一个镜头给了她!央妈镜头下,李子柒连面相都变了

小花and唐茶 2025-02-01 11:07:56

前段时间,受美国政府对TikTok的全面禁令影响,互联网上催生了大批“数字难民”,为抗议封锁政策,在“洋抖”关停前夕已有近百万美国用户涌入中国社交平台小某书,与中文用户展开了前所未有的直接交流。

从最初的晒宠物交“猫税”,到分享美食,互相帮忙写作业,逐渐发展为从住房、就学、从业、就医、养老等全方位的“生活成本大对账”。

而其中最令美国网友破防的,不是低价救护车、不是无息助学贷款、也不是廉价出租房,居然是就连县城小店里都随处可见的、样式丰富且价格优惠的蔬菜和水果。

对岸“水深火热”中的底层人民忽然发现,原本在外媒镜头下灰蒙蒙的中国乡村,实际上高铁、外卖、快递价格低速度快、民生服务性价比高、基建发展好,连“全款买菜”都做不到的自己才是真的“贫穷且封闭”。

近两年来,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越来越高,免签政策让越来越多的老外眼见为实看到了真正热情好客、开放文明的中国社会;

美国对华宣传机器数十年打造的形象被瓦解,“意林式”的“美吹”公知不再占据话语权,恐怕就连移民产业链也因 “美国梦”的真实成本曝光而失去不少市场。

对内,中国民众“崇洋媚外”的心态随之大幅消退,看到美国基建老化、治安问题频发,认识到本国制度在基层医疗、教育普惠等方面的优越性,增强了制度自信;

对外,以网络为媒介,中国正在向全世界输出文化与精神。

《流浪地球》给了科幻电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黑神话》给西方世界带来一点小小的中式神话震撼,今年的春节更是跨越重洋,正成为新的世界潮流。

巴黎凯旋门被 “中国红” 点亮,纽约街头舞龙舞狮热闹非凡,伦敦的家门贴上 “福” 字和春联……

也许天南地北的华人还在吐槽春晚“一年不如一年”,但“老外”们却纷纷表示“开了眼”,武术表演《笔走龙蛇》、舞蹈表演《喜上枝头》等都令人叹为观止,传递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为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晚,蛇年春晚也成为了首个“非遗版”春晚。从开场视觉秀《迎福》,到最后一个节目《难忘今宵》,整台春晚非遗含量极高。

单单是开场的《迎福》,就集齐了16种非遗技艺,而作为第一个镜头出现的短视频创作者李子柒,一个人身上的“装备”,就融合了13项非遗,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3秒镜头的背后

1月28日晚8点整,《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正式揭开帷幕,李子柒身穿一袭嫩黄色长裙登场,双手轻展的同时,一双融合了潍坊风筝和织金工艺的巨大蝴蝶翅膀也随之舒展。

这件蝶翼长裙,融合了包括植物染、青神竹编、螺钿、成都漆艺、羌绣、英山缠花等在内的多项非遗技艺,作为配饰悬挂着的是以绳结技艺制作的璎珞;

右侧腰间和肩膀上的装饰品则分别运用了北京的绢花、青神的竹编以及英山的缠花工艺,头上的桂花发饰运用了牡丹瓷工艺,并结合了螺钿和成都漆艺的创新设计。随着轻盈的步伐转换,仿生蝴蝶从远处飞来,围绕在她身侧翩翩起舞,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科技与东方美学交融的视觉盛宴。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和传播者,李子柒此次是以“春晚体验官”的身份亮相,将非遗文化以全新的方式呈现给全球观众,不仅激发着人们对非遗文化的关注、热爱以及传承和发扬的热情,也体现了央视春晚对非遗文化的致敬和推广。

收到春晚邀请后,收到春晚邀请后,李子柒与导演组和服装组多次密切沟通,最终确定了融合多项非遗技艺的礼服方案。

为了能够在春晚上有完美的呈现,又走访了亲身走访了湖北黄冈、江苏扬州、北京等20多个省市的100多位非遗传承人。右肩上的青神竹编牡丹花,就是她专程前往青神竹艺城,与青神竹编的省级传承人陈岚当面沟通后确定的。

长裙的染色则是与来自武汉非遗性传承人,建立了中国第一份植物染色标准色卡、高精度还原了》红楼梦〉中所描绘的60种颜色、被称为“中国天染第一人”的黄荣华一起制作,经历6小时的人工吊染才最终完成。

在6个小时的吊染过程中,李子柒在上方拉绳子,每隔30秒拉升一公分,与在下方染色的黄荣华密切配合,确保布料颜色由浅入深自然过渡,最终呈现出源于“五方正色”的黄青渐变色。

这件华服采用的手工吊染工艺,难度相当高,渐变染色更要特别技艺,而仅有的半个月时间,意味着没有试错机会。长裙的材质同样来自非遗技艺,属于”绫罗绸缎“中的“罗”。

礼服的整体设计和刺绣等细节,都是李子柒凭借自己熟练的技艺和独特创意,将中国传统图案与现代设计元素巧妙结合而得,一针一线都极具艺术感。

最终的成品长裙重达12公斤,为了能在舞台上完美呈现,她用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来适应这件衣服,每天晚上排练到凌晨三点。

自2024年11月宣布成立“李子柒非遗工作站”以来,沉寂三年后再复出,李子柒已经完全成为了中国文化、中国非遗技艺走向全球市场的一张醒目名片,在展现文化自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化自信的名片

2024年11月12日,李子柒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漆器” 为主发布了正式回归的第一条视频,“紫漆柜”寓意“子柒归”,以“麒麟回首、万事不愁”的美好祝愿为年迈的奶奶祈福;

第二条视频则回归“田园风”,竹墙竹窗竹地板,草顶圆门、坐拥花海,抬头可望星辰,是纯天然的森林衣帽间。短短5小时,视频播放量破亿,三天内粉丝数激增超过1000万,YouTube等海外平台影响力更是巨大,新视频评论区有超过20种语言的留言。

自2019年8月成为成都首位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大使后,李子柒就拍摄过涉及蜀绣等非遗技艺的视频,这次复出之后,后续作品更是持续聚焦非遗领域,向观众展示了缫丝、植物拓染、蜀锦、绒花等多项非遗。

2025年1月的微博之夜,李子柒选择穿上自己亲手缝制的螺钿披风踏上红毯,优雅气质令人叹为观止,成为全场焦点。她在发言中说到“一颗星再璀璨,光芒始终有限,只有众星闪亮,才能成为银河,成为宇宙”,身体力行的传递着自己对于传播传统文化的期望。

2021年与合作公司产生资本纠纷停更后的1217天里,李子柒外出上百次,走访请教许多非遗文化传承人,深耕研究民俗文化;还奔波于各个民俗文化村,帮百姓做力所能及的事,期间,将一款滞销的古柿饼重新设计包装后帮老百姓卖到脱销。

复出不仅是个人IP的回归,更是文化的复兴与传承。回归后的视频水平更加精进,精湛的技艺和细腻凝练的镜头语言,将古老技艺的制作过程完整展示给观众。

竹编视频中,从竹子的选取、劈竹、编织,到最终精美的竹编作品成型,每一个步骤都清晰呈现,让观众了解到竹编这一传统技艺的魅力和难度,使这些曾经可能被遗忘在历史角落的技艺重新焕发生机;

桃花酒视频里,从桃花的采摘,到与酒的融合,再到最后的成品,不仅让观众垂涎欲滴,更让大家了解到中国传统美食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制作工艺,让人们意识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值得骄傲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耕种、采茶、养蚕,一切的开始,是她用镜头展现了春种秋收、夏耘冬藏的农耕生活节奏,从种植农作物到制作传统美食,从手工编织竹篮到建造古朴木屋,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田园生活展现的十分美好,为观众构建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无垢世界;

她的视频从没有刻意说教,只是以一种自然、生动的方式呈现文化内容,让观众在欣赏美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和喜爱上传统文化。

在某音、某博、以及YouTube等新媒体等平台的传播,也让许多外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学习中文、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习俗,让中国文化突破了语言和地域的限制,向全球观众展示出多样性和独特性。

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李子柒的 “慢生活” 理念犹如一股清泉,让人们看到了一种不同于都市喧嚣的生活方式,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心灵的净土,感受到简单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一个普通农村女孩,丧父、被虐待、被迫辍学、在酒吧打碟、在街头露宿,却能凭借自身努力与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在互联网时代闯出一片天地;

走到春晚的舞台,走到世界的舞台,把自己变成一座桥梁,跨越语言与文化的障碍,让世界更加了解真实、立体、多元的中国,怎么不算成功呢?

0 阅读:17

小花and唐茶

简介: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生活不易,偶尔发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