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遥遥领先”的口号响彻云霄,另一边,L3自动驾驶量产的消息却迟迟未至。这吊诡的反差,像极了挤满了人的电梯,明明超重警报响个不停,大家却都揣着明白装糊涂。

广汽这次发布“星灵智行”,宣布L3自动驾驶车型要来了,还打包票说2026年要搞L4无人驾驶的规模化运营,听起来很提气,但细想,这事儿真能成?说白了,自动驾驶这玩意儿,现在就是一场烧钱的游戏。芯片要烧钱,算法要烧钱,路测更要烧钱。广汽砸重金搞研发,决心值得肯定,但问题是,这钱烧下去,能不能换来真东西?

要知道,不少车企也曾信誓旦旦,结果呢?要么是技术卡壳,要么是成本太高,最后只能降级成“辅助驾驶”来卖。当然,广汽这次也亮出了一些“肌肉”。比如,ADiGO升级成“星灵智行”,昊铂HL开启预售,还搞了个智驾险,最高赔300万。这套组合拳打下来,似乎想告诉大家:我们是认真的,而且我们有保险,出了事儿兜得住。

不过,话说回来,这智驾险真能解决所有问题吗?想想看,真要出了事故,谁来界定责任?是车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这扯皮的事儿,想想都头大。而且,300万的保额,对于某些“意外”来说,真的够吗?

再说说这个L3自动驾驶。理论上,L3是可以让驾驶员在特定情况下放开双手双脚的,但实际上呢?道路情况千变万化,算法再牛,也难免有“翻车”的时候。一旦系统出现误判,驾驶员来不及接管,那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L3的安全性,始终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更深一层看,自动驾驶的普及,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如果无人驾驶真的实现了,那出租车司机、网约车司机怎么办?他们又该何去何从?这可不是一句“产业升级”就能轻松带过的。

所以,广汽的“星灵智行”计划,看起来很美好,但要真正落地,还面临着诸多挑战。技术、伦理、法律、社会……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与其盲目乐观,不如保持清醒,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当我们习惯性地将原因归结为技术瓶颈时,是否忽略了监管的滞后和法律的空白?自动驾驶想要真正驶入寻常百姓家,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而这,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