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三国演义》的朋友们都知道,这本著作中有不少武艺非常高强的将领,而且许多人据说都有“万夫不当之勇”,真的是如此吗?
仔细来看的话,这些人中只有九人才能称得上是“万夫不当之勇”,其中还有五个非常水。
这十四人都有谁呢?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这五位非常水的人,第一个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他就是零陵上将军邢道荣!
此人手持一把开天大斧,据说可以立敌万人,而且阵前跟诸葛亮叫嚣了好长时间。本以为这是位“王者”,结果比“青铜”还菜。
面对非常可爱的张飞,还不到一个回合,邢道荣就被挑落马下,只不过没有死,而是被生擒了。
回去后邢道荣再也没了之前的嚣张气儿,而是成为了卑微的求饶大汉,真的是应了这句话:“说出吾名,逗汝一笑。”
第二位非常水的将领是来自西凉的太守韩德,也就是曹操那边的人。
此人和邢道荣一样,都是用的开山大斧。话说这兵器有这么好用吗?当初用这个的潘凤也说挺厉害,但照样还是不敌华雄。
韩德就非常惨了,他的四个宝贝儿子全被老将军赵云给挑死了。
当时赵云虽然已经上了年纪,但枪法依旧是非常熟练。
后来韩德与赵云单挑,他扬言要为自己的四个宝贝儿子报仇,结果还不到三回合,赵云就一枪将韩德刺于马下。
实在是太可怜了,五人就这样在地下重聚了。
接下来是手持宝刀的老将严颜。他是刘璋那边的人,这就注定,他们迟早会和刘备等人一战。
当初在茅庐里给刘备分析天下局势时,诸葛亮计划着一定要将荆州和益州这两片地方打下来作为根本。
这两个地方都是易守难攻,而且物产非常丰富。
打起来后,张飞却直接将严颜生擒了,属实太水了。
然后就是来自东吴的李异和谢旌。这两人基本上很罕见,也没有什么名声,但罗贯中就是说人家有“万夫不当之勇”。
这两人或许真的有点本事,不过他们遇到了自己的克星,也就是关兴和张苞。
关兴是关羽第二个儿子,张苞是张飞的长子。两人其实就相当于关羽和张飞,武艺自然也是非常高强。
按照正常道理来说,李异和谢旌两人都有如此非凡的武功,他们应该与关兴和张苞水平差不多才是,结果却恰恰相反。
谢旌当时是和张苞单挑的,面对张氏祖传的丈八蛇矛,谢旌逐渐抵挡不住,快到三十回合的时候,他就被张苞一矛刺于马下。
李异这边情况也不好,面对关羽亲自传下来的绝世刀法,还不到二十回合,李异就被关兴一刀斩于马下。
这难道就是所谓的“万夫不当之勇”吗?你要是说他们打不过关羽和张飞也就罢了,竟然连他们的孩子也打不过,这差距属实是太大了。
这作者罗贯中也是的,明明是说人家有“万夫不当之勇”,但实际效果有的估计还不如二流武将呢。
像邢道荣那样的,能算得上三流估计就已经很不错了。
接下来就是九位实实在在的“万夫不当之勇”之人。首先第一个是常山赵子龙,当然这个出场顺序没有名次之分,这九人还是都很不错的。
赵云这位家喻户晓的人物,想必大家都非常了解。
当年在长坂坡时,赵云带着尚在襁褓中的刘禅直接闯进了曹操的数十万大军中。
此战赵云带着刘禅可是玩嗨了,他不仅斩杀了不少魏军士兵,还连带着将那些军官们一起斩。
据战后统计,共有五十多位曹军将领被赵云斩杀,其中有的还挺有名,比如背剑大将军夏侯恩。
除此之外,赵云还和许多三国名将交过手,比如曹魏那边的徐晃和张郃。徐晃虽然没有那么厉害,但是要想击杀也很难。
张郃是大名鼎鼎的“河北四庭柱”之一。面对徐晃和张郃,赵云轻松将两人打退。
第二位就是有着和赵云相同经历的文鸯,我们可以称呼他为“小赵云”。
文鸯这个人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并不是像韩德那样虚构的。
当时面对司马班的八千精兵,文鸯丝毫不惧,单枪匹马站在他们面前。
文鸯手持武器就闯入敌军阵营中,杀了一圈后再出来。就这样一直持续了六到七次,吓得敌军士兵都不敢往前走了。
后来文鸯带领大军大破少数民族首领秃发树机能,从此他也开始了自己的名震天下之旅。
能在敌军阵营中乱窜且能回来的,属实不凡。
然后就是关羽和张飞两兄弟了,他们两个曾一起力战吕布。虽然最后未能将吕布斩于马下,但他们尽力了,问心无愧。
不过张飞却还不够过瘾,只要后面遇到吕布,他都会选择和对方单挑,就算是大战三百回合也毫不逊色。
个人战绩方面的话,《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曾斩杀许多名将,比如庞德、颜良、文丑、华雄等。
庞德和颜良在正史中的确真实存在,不过文丑是死在了乱军中,而华雄实际上是被东吴的孙坚所斩杀。
张飞的战绩就很明显了,比如上面的邢道荣,还有袁术手下的大将纪灵。
其实相对于关羽的个人战绩来说,张飞所斩杀的这些名声并不算太大。不过以张飞的性格,能斩杀的基本都杀了。
虽然战绩差点,但总体实力还是很不错的。
刚开始的时候,关羽和张飞经常一起单枪匹马杀到敌军重地里,对于张飞来说这可算是过瘾了,其实他的性格多多少少和隔壁李逵有点像。
也正是由于两人在乱军中杀得非常起劲,所以当时他们被称为“万人敌”,这才算是真正的“万夫不当之勇”。
然后就是同为蜀汉“五虎上将”的老将军黄忠,他最耀眼的战绩莫过于一刀把夏侯渊给劈了。
在《三国演义》中,黄忠曾和关羽交战过两次。第一次自然是二爷胜了,不过关羽并没有杀他而是将他放走了。
第二次的时候黄忠明明有机会将关羽射杀,但为了报答他的不杀之恩,所以黄忠故意射偏了。
黄忠的优势就是弯弓射箭。即便年事已高,他也能张开上百斤的弓,其臂力甚是惊人。
这么来看的话,关羽和黄忠就算是扯平了,谁也不欠谁的。
然后就是曹魏这边的“虎痴”许褚。按照罗贯中所描绘的那样,许褚这个人对刀法并不算太精通,不过他和张飞一样,就是靠力量来取胜。
面对一代武学宗师马超,许褚单单只是一个眼神就吓得他不敢动弹,当然这是正史。
《三国演义》中的许褚宛如杀神一般,曾斩杀过不少敌军将领,当然大部分都是不出名的。
像赵云那样的一流精通枪法的猛将,许褚和他大战三十回合而不分胜负,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
除此之外,《三国演义》中还有堪称经典的“许褚裸衣斗马超”。虽然说是不分胜负,但从战后马超的评价来看,马超实际上是畏惧许褚的。
许褚的战斗方式,最主要的就是突出一个猛,怎么猛?这主要得益于他力气大,这也叫真正的“力敌万人”。
接下来这个是“河北四庭柱”之一的张郃,这个称号是罗贯中提出来的,在正史中其实是没有的。
虽然河北四庭柱看起来都挺厉害,但其实除了张郃都挺水的。
其中颜良和文丑被关羽所杀,而另一个高览被赵云刺死。
只有张郃到了后面成了“万夫不当之勇”。其实他没有那么神,只是到了后期,像蜀汉的“五虎上将”都没了,不就是弱于他们的猛将的天下了吗?
所以这么来看的话,仅次于一流猛将的张郃就成了“无人能敌”。其实可以说是后来的时代成就了他。
然后就是同样来自曹魏政权的王双。据说此人长得五大三粗,手持六十斤重的大刀,而且还藏着一个流星锤,以备不时之需。
从当时的剧情来看,廖化、王平等三人合力才将王双打跑,属实不易,当然这还是没遇到蜀汉的猛将。
王双的确非常英勇,但他可以说是典型的有勇无谋。面对奇谋百出的魏延,王双就显得非常逊色不少。
最后王双在撤退途中遭到魏延埋伏,惊慌失措之下,王双被魏延一刀斩于马下。
那时候蜀汉还不错的猛将,也就魏延、姜维、关张两兄弟了。
除了这四位比较出名的,当时还有一个不太出名的,也就是同样有“万夫不当之勇”之称的鄂焕,他是后来归降的蜀汉。
按照罗贯中所描绘的,鄂焕和王双都是身长九尺,身材高大威猛,是无敌猛将,用的武器是吕布也非常喜欢的方天画戟。
当时是魏延和鄂焕首先交战,接着张翼和王平两个好兄弟一起帮忙,这才将鄂焕生擒了回去。
在诸葛亮的以礼相待下,鄂焕决定归顺蜀汉。
不过自从归顺蜀汉后,鄂焕就基本没怎么出现过,顶多只是提他一嘴,毕竟这是个虚构人物。
以上十四位将领,都是罗贯中口中的“万夫不当之勇”之人。虽然是这样评价他们的,但这里面的水分也是很足啊,有的的确能做到,但有的却连一回都活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