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解放,陈毅请陈赓办事,而陈赓却无颜见师母,陈毅便教了一招

历史滴温度 2025-04-10 17:56:52

宋庆龄曾救过陈赓的命,而陈赓视宋庆龄为师母,两人的关系一直十分要好。

但是上海解放后,陈毅要找陈赓帮忙,去找宋庆龄解决一件事,但为何陈赓却不好意思去见宋庆龄,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两人怎么相识的,宋庆龄如何救陈赓?陈毅所求的事为何,面对陈赓尴尬而提出了一个建议,最后陈赓是否见了宋庆龄?

如果您想知道的,欢迎先点个关注。

1933年3月,陈赓在腿伤康复后,计划前往上海的剧院,既是与妻子同看一场电影,也是探望潜伏在敌营的地下党员钱莉莉。

然而恰好在那晚,地下党叛徒陈连生也会出现在影院,并且两人的座位相隔不远,因此叛徒一眼认出陈赓。

为了迅速摆脱追捕,陈赓转身一拳击倒了叛徒,不料叛徒倒地后高呼,引来了国民党的特务围攻,导致陈赓因此被捕关进监狱。

陈赓在监狱中遭受严酷折磨,始终没泄露党组织的任何信息,甚至一言不发,只是用不流利的英语咒骂眼前的英国特工蓝浦逊。

蓝浦逊因无法制服陈赓,多次恼羞成怒,对陈赓施以酷刑,打得他遍体鳞伤。

如果不是蒋介石颇为赞赏陈赓的才华,想要收服陈赓为自己所用,估计蓝浦逊就要将陈赓折磨致死。

不料就在数天后,蓝浦逊再次来了,却一反凶狠姿态,反而是满脸和蔼,非常礼貌表示,如果陈赓有何需要,都可以来找他。

陈赓怀疑着蓝浦逊的转变,认为这可能是一个陷阱,因此没有做出回应,然而当蓝浦逊侧身时,一道熟悉身影出现在视线中。

陈赓仔细一看,竟然是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可是她怎么会在这里呢?

其实蓝浦逊更疑惑,陈赓和宋庆龄怎么认识的,而且宋庆龄为何要冒着风险,来到监狱里探望陈赓呢,那后面这事怎么处理?

其实陈赓和宋庆龄的相识,还得回到多年前,从黄埔军校的时候说起。

陈赓十九岁时,在长沙加入中国共产党,两年后成功考入黄埔军校,成为第一期的学员。

在学校的时候,陈赓经常聆听孙中山先生的演讲,并深受先生关爱,而孙中山曾亲切地邀请陈赓到办公室,进行深入的交谈。

与此同时,宋庆龄作为孙中山的妻子兼秘书,也参与了这些会面,使得两人有机会相识。

毕业之后,陈赓留在军校担任教官连长,负责四期学员的训练,并随军参与多次战役,取得了显著的战功。

1926年9月,陈赓受党中央派遣,前往苏联深造,专攻先进的政治保卫理论,学习领导群众武装暴动的技巧。

学成归国后,他担任北伐军特务营营长一职,然而随着七一五政变的爆发,陈赓选择加入贺龙的部队。

在参与起义期间,陈赓的左腿不幸中了两颗子弹,导致左腿骨折,尽管军医接合了腿骨,但伤势并未完全恢复。

在那段时间里,陈赓曾到汕头的日本医院接受治疗,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后来去了香港可效果并不好。

为了治疗腿部的伤势,陈赓辗转流亡数月,最终抵达上海,在妻子王根英的协助,成功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后,得以入住牛惠霖骨科医院。

但牛惠霖医生看到陈赓的枪伤,便怀疑他是土匪或军阀成员,因此拒绝为他提供治疗。

陈赓见牛惠霖为人正派,思想也很进步,于是冒险透露身份,果然引起牛惠霖的同情,并对他的黄埔出身很感兴趣。

为了核实陈赓身份,牛惠霖发了一封电报,给在莫斯科的表妹询问,而表妹正是宋庆龄,当她得知陈赓受伤后,立即请求务必治好陈赓。

当时按照陈赓的伤势,截肢是最合适方案,但他坚决反对,因为他是军人,未来还要参与战斗,绝对不能接受截肢。

然而陈赓的骨骼当时并未正确接合,已经错位生长,若要恢复原状,必须重新打断骨骼,这无疑会带来极大的痛苦。

即便如此,陈赓还是忍痛坚持,并在牛惠霖的治疗与照料下,最终治愈腿部且恢复健康。

在陈赓治疗期间,周总理抵达上海并开始筹备情报科,尽管陈赓的腿疾尚未完全康复,他还是加入了地下工作,负责上海的情报任务。

二十五岁的陈赓果断而坚定,经常独自一人执行任务,深入敌人的组织内部,这让国民党特务机构非常头疼。

在顾顺章叛变革命后,陈赓毫不犹豫地接替了他的职务,并冒着身份暴露风险前往天津。

他与敌人周旋长达八个月,后来返回上海后,被调往苏区担任红军师长,直到在第四次反“围剿”战役中,陈赓的右腿膝盖受伤。

当时苏区条件艰苦,他只能暂时用草药敷在伤口上,导致伤口内部未能愈合,因此不得不再次前往上海,寻求牛慧霖医生治疗。

经过三个月的治疗,陈赓的伤势终于痊愈,然而在他准备离开上海时,不幸被叛徒发现,直到关进监狱后,宋庆龄如今前来探视。

看到满身伤痕的陈赓,宋庆龄感到无比心痛,严厉地盯着蓝浦逊,并对现场记者表示,巡捕房虐待犯人,她强烈要求媒体主持正义。

尽管陈赓没有在这次探视中被释放,但不久后,宋庆龄再次来到监狱探望陈赓,并积极地组织营救行动。

凭借其在政治领域的声望,宋庆龄频繁在主流媒体上发表言论,呼吁记者维护正义,并通过舆论向公共租界施加压力。

她的言论对新闻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各大媒体纷纷报道陈赓被捕事件,使得公共租界不敢再对陈赓施以酷刑。

面对宋庆龄的救援行动,国民党反动政府采取惯用手段,先是将陈赓引渡回统治区,然后给他们安上所谓的通共罪名。

在获得媒体支持后,宋庆龄还与蔡元培会面,讨论营救陈赓等人的详细方案,并联名向汪精卫和罗文干发出电报。

蒋介石很快得知此事,最终只能作出妥协,下令将陈赓转移到夫子庙监狱,并表现出对陈赓的优待态度。

面对这种情况,宋庆龄亲自前往南京,直接面见蒋介石,强烈要求他立即释放陈赓,并且当面责备蒋介石。

面对斥责,蒋介石无言以对,况且陈赓确实救过他,因此他最终只能妥协并释放陈赓。

经历这次营救事件后,陈赓对宋庆龄的敬意更加深厚,还寄去一封感谢信,除了向宋庆龄表达感激之情外,还庄重承诺了一件事:

未来必将带领二十万大军,亲自拜见师母!

宋庆龄对陈赓的承诺充满期待,随即回信给予鼓励,希望他继续为革命事业努力奋斗。

陈赓出狱后回到中央苏区,不久后随红军长征,并参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但即便工作繁忙,他始终与宋庆龄保持着书信往来。

在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刻意对八路军实行差别待遇,提供的弹药和物资极为有限,这严重削弱了八路军的抗日能力。

在与陈赓的通信中,宋庆龄了解到八路军面临的医疗困境于是借助自己的声望和影响力,在国内外广泛募集大量物资。

后来解放战争的爆发,宋庆龄持续利用自身影响力,通过中国福利基金会筹集物资,为我军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为了给部队提供住宿,解放军动员市民腾出空余的房屋。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战士无意中进入宋庆龄的住所,这让陈毅感到略感尴尬,心想该如何处理此事才好。

他想到了陈赓与宋庆龄的友好关系,于是找到陈赓,请求陈赓出面解决这一个误会。

但一向无所畏惧的陈赓,在这一刻却显得迟疑不决,这又是为什么?

在陈毅的连番追问下,陈赓才透露了原因,原来是他之前答应师母的事情没有实现。

当年陈赓曾向宋庆龄承诺,一旦革命胜利,他将带领二十万大军去拜访她,但现实是他现在并没有二十万的部队,这让陈赓感到非常羞愧。

陈毅听后大笑,提出一个建议:陈赓所带领的部队,综合算起来有二十万,因此如果有人问起带了多少兵,就回答二十多万。

其实这里还有另一层意思,陈毅相信宋庆龄的高风亮节,不会拘泥于这种事情,也是借此二十万兵安慰和鼓励陈赓,不必过于焦虑和羞愧。

陈赓听到后,明白了陈毅的好意,于是鼓起勇气前往宋庆龄的住所,热情地问候和感谢。

陈赓代表党中央向宋庆龄表示感谢,接着又代表陈毅向宋庆龄致歉,成功消除了闯入住宅的误会,这件事得以顺利解决。

至于率领二十万大军前来拜访的事情,他仍然有些尴尬地提及,但宋庆龄以微笑安慰他,果真没有对此事进行深入追究。

在告别之际,宋庆龄特意留陈赓共进午餐,但陈赓因情绪激动而未吃好,第二天他又特意上门享用了一顿饭。

1952年,正在朝鲜作战的陈赓被紧急召回国,尽管事务繁忙,他还是抽空拜访宋庆龄,并向她讲述战场的英勇事迹。

感受到宋庆龄对英雄故事充满浓厚兴趣,当陈赓回到家中,便整理出所有的纪念章,并派人将它们送到了宋庆龄手中

1961年,陈赓的健康状况恶化,不得不再前往上海接受治疗。

宋庆龄热情邀请陈赓夫妇到家做客,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几天后陈赓的病情急剧恶化,不久后生命走到尽头。

得知这一消息后,宋庆龄悲痛欲绝,伏在床边不禁痛哭失声。

陈赓与宋庆龄的友谊,是革命年代里的一段佳话,他们的相识、相知与相助,展现了革命者之间的团结与友爱。

这段友谊,不仅见证了他们的革命精神,也成为后人敬仰和学习的榜样。

听到这儿,您有何感想,欢迎关注留言评论。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