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实现停火后,运20飞抵现场,特朗普想伸出援手却下不来台

西西谈国际 2025-03-31 18:24:51

本月28日,缅甸一场突如其来的强震让各方势力瞩目,面对已经1000多人不幸遇难的悲剧,中国及周边国家立即向缅甸伸出援手,但尴尬的是,特朗普刚刚宣布救援缅甸,其美国的相关机构立即罢工,给出的理由让美国政府和特朗普都下不来台。

灾难发生后,缅甸反政府武装组织宣布,为保障地震灾区的救援工作,将实施为期两周的人道主义停火。值得关注的是,在地震发生后24小时内,这些武装力量不仅立即停止了军事行动,还主动为灾区提供了安全通道保障及紧急救援物资输送支持。这一决定与军方短暂地达成了一致,虽然反政府武装强调其停火是为了配合救援,但不难看出其背后还有隐藏的政治考量。

此次人道主义停火表面上是“人性彰显”,实则反政府武装希望通过积极参与国际救援行动,既争取西方社会的合法性认可,在国内建构“负责任行为体”的形象,以此削弱军政府执政的基础,展示自己的治理能力,而政府则被迫接受与之合作。这种短暂的合作能否延续,取决于灾后双方利益的分配。

在地震发生仅48小时内,中国就立即启动救援行动。3月30 日,两架运-20搭载着救援人员及物资便抵达缅甸内比都机场,是首批抵达灾区的外国救援力量。除此之外中方还提供1亿元人民币援助缅甸,不仅体现了中方与缅甸“一带一路”的深度关系,更是中国在国际人道主义的体现。运-20的降落,既是救援的信号,也是对东亚地缘战略的宣言。

戏剧性的是,就在特朗普宣布对缅援助的当日,白宫向国会正式提交了裁撤方案,计划系统性削减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90%以上的工作岗位,并最终实现该机构的全面关停,这一官方"打脸"使美国政府陷入尴尬境地。讽刺的是,机构方面将瘫痪归咎于特朗普政府此前单方面削减的5200万美元核心预算,这笔关键资金的突然抽离,使得该组织完全丧失了开展基本人道主义救援的财政能力。

特朗普政府自2025年1月起冻结美国超过80%对外援助项目,包括原定对缅甸提供的5200万美元。此前国际开发署成员批评此举是美国放弃几十年来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与其说这是一场巧合,不如说这就是特朗普的一场“政治表演”,国际开发署的消亡标志着美国正从“国际领导者”变成“国际孤立者”。

国家开发署裁撤后,国际上的信誉必定会跌至谷底。而因美国缺席的空位,也将由中国、俄罗斯等国迅速填补。说白了,就是在缅甸这些地方主动让出地盘,把战略优势白白送给竞争对手。

没了资金和人员的支持,国际开发署的停摆也就不难让人理解了。特朗普的改革实际上已经影响到美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如果特朗普继续其无意义的“政治表演”,美国很可能丢掉不止缅甸一国的信任,很可能将自己的势力彻底退出东南亚舞台。

美国国际开发署现在停摆的样子,就是美国政坛内斗的缩影。特朗普想搞"美国优先",结果玩脱了变成"美国孤立",美国国际影响力下滑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不过或许对特朗普而言,他并不关心美国以外的事情,只要自己的支持者站在他这边,对他来说就够了。

缅甸的救援行动,成为了各国政治的观察口,中国以高效的行动向世界证明其“人类命运共同体”并未空话;美国则因国内政治斗争深陷“国际失信”的困境。

未来,当传统霸权势力退场,新兴的力量将重塑全球责任,谁能在人道主义的道路上发挥影响力,谁便能在这场无声的竞争中占据先机。

0 阅读:95

西西谈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