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1976年,中国政坛巨星陨落,周恩来总理、朱德元帅、毛泽东主席三位伟人相继辞世,举国哀痛。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他们留下了哪些最后的嘱托?
他们如何面对人生的终点?
最后时光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还奔走在一线,为国家鞠躬尽瘁。
年复一年,繁重的公务像山一般压在他的肩上,压弯了他的身躯,也压出了心脏的隐疾。
周恩来总理会见群众组织代表时,他语气沉重地说:“这几年,我的身子骨落得如此,可我绝不甘躺下,我还要为革命尽绵薄之力……”
1967年2月2日,游丝般绵延的困倦在周总理身上化作了令人揪心的症状,医生诊断出他患上了心脏病。
消息传出,工作人员心如刀绞。
于是在2月3日,众人在周总理办公室门口贴出了一张大字报:总理注意睡眠,保重身体。苍劲有力的大字饱含关切。
周总理心头一酸,他颤巍巍地提笔,在上面郑重写下:“诚恳接受,但还要看实践。”寥寥数语,道出了他对人民群众的责任。
然而,就在4月处理广交会时,他再次连续忙碌84小时,其间从未合眼。
身心透支的折磨接踵而至,频发的胸痛和室性早搏犹如警钟一般敲击着周总理的身体。
从那以后,周总理的床头都会摆放着一个氧气瓶和数不尽的药片。
他每晚都要吸氧,每天四次服药,以支撑着那颗日夜为国操劳的心。
没过多久,周总理又被确诊了膀胱癌。
尽管治疗遏制了癌细胞的蔓延,但总理却无法放缓脚步。
每日伏案超过十二小时,最高记录连续五天无暇休憩。可身体毕竟不是铁打的,日复一日的劳累让他的健康状况愈发脆弱。
1974年暮春,癌细胞再次扩散。
周总理不得不一次次接受手术刀的考验,大小手术共计十余次。
每一次开刀都是一场生与死的较量。但猩红的纱布下,总理的意志从未动摇。
1976年1月,总理的生命之火似乎已燃到了尽头。病榻上的他整日昏迷,清醒的几个小时里也坚持在工作。
1月7日午夜11时,周恩来总理颤抖着嘴唇,吐露了他生命中最后的一句话:“我这儿没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关心其他同事吧,他们更需要你们。”
那一夜,周恩来总理的病房寂静无声,只有床头昏黄的灯光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他用一生奉献给党和人民,哪怕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牵挂着身边的每一位同志。
他明白,自己的时间已所剩无几,但同事们仍需要继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努力。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总理的音容笑貌,永远定格于人民的心中,那双睿智深邃的目光,仿佛在诉说着他为人民奉献的传奇故事。
早在周总理去世的前几个月,朱德元帅曾去见过周总理一次。
20分钟的谈话,承载着两位老战友的深情厚谊。
临别之际,朱德元帅与周恩来总理紧紧握手,仿佛千言万语尽在无声之中。
周总理目送这位老战友离去,谁能想到,这竟是两人最后一次见面。
总理仙逝后,朱德元帅的生命轨迹走向何方?
他又留下了哪些遗言?
告别战友1976年1月7日,周总理去世的噩耗传来,组织上担心接近九旬高龄的朱老总会悲痛难抑,所以暂且没有告知他这个消息。
这天午后,朱德元帅会见完外宾归来,妻子康克清委婉开口:“听说总理的病情好像又加重了。”
“啊?”朱老总双眸泛起惊讶,“不会吧,不是说手术挺成功的,怎么会突然恶化呢?”
康克清强忍悲痛,避重就轻道:“反正总理的情况最近很不好。”
当天晚上,收音机里传来总理去世的消息时,朱德元帅难以置信。直到家人悲痛的面容映入眼帘,他才不得不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
沉默笼罩着房间,他静静地坐在沙发上,任由泪水无声地滚落。
1月11日,朱德元帅坚持拄着拐杖要到周恩来总理遗体前哀悼。他步履蹒跚地向灵床走去,跟在后面的邓小平同志沉痛地低着头。
当他来到灵床前,朱德元帅口中喃喃呼唤着:“恩来,恩来……”,声音低沉悲痛,仿佛要把半世纪的情谊倾注而出。
鞠躬后,朱德元帅艰难地挺直了身体,缓缓抬起右手敬了一个军礼,泪眼婆娑地跟老战友说声再见。
送别周总理后,朱德元帅强忍着悲痛,决心以更加坚定的姿态走完自己最后一段路。
纵使病痛缠身也坚持工作。
康克清百般劝说,他却坚定道:“主席身体欠佳,恩来同志也已离去。
如今我责无旁贷,当竭尽所能支持华国锋同志。我想多做些事情,为党和人民留下些许贡献。”
不久后,朱老总就因为积劳成疾,被送进了医院。病榻之上,他却坚持说:“我还能干,我还要为革命奋斗到底……”
“我还是得去抓生产。没有生产,哪来的社会主义?我们不能让后代饿肚子啊……”
1976年7月4日,朱老总紧紧抓住女儿朱敏的手,微微颤动,却仿佛千言万语哽在喉头,难以宣之于口。
朱敏眼眸含泪,俯下身子轻轻道:“爹爹,我懂你的意思,您是要我们永远听党的话,为人民服务,您老放心吧,我们会继承您的遗志。”
朱老总听后,苍老的面容上泛起一丝安详。第二天,聂荣臻、李先念等老战友来探望他,朱老总用尽最后的力气抬起手臂,却无济于事。
7月6日,朱德元帅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那份对党和人民的赤诚之心,却永远留在后人的心中。
当一代伟人朱德元帅和周恩来总理相继离世,
沉痛的消息一个个如重锤般敲击在毛主席的心上。
“他们这一走,我也差不多快了!”
这句饱含深情的叹息,折射出毛主席对两位老战友难以言喻的伤痛。
在生命的暮年,毛主席并未停下脚步,他鞠躬尽瘁背后,是以何种姿态燃烧自己?
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又为祖国和人民留下了怎样的印记?
太阳陨落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去世五个小时后,毛主席的私人医生孟锦云才鼓起勇气,将周总理病逝的讣告与当天的新闻一并念给了毛主席听。
毛主席的眉头紧紧地拧在一起,似乎缓不过神来。过了许久,他才缓缓道:“知道了”。
1月14日下午,中央送来了周总理追悼大会的悼词稿,请毛主席审阅。那是一篇三千字的悼文,每一字每一句都浓缩着周总理波澜壮阔的一生。
当毛主席听到这些字句时,终于忍不住失声痛哭。
那是毛主席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几场痛哭之一。是对挚友的悼念,更是对这段风雨同舟岁月的不舍。
周恩来总理走后,毛主席仿佛被抽去了半截灵魂,心力交瘁,身体也日渐衰弱。
1976年6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心梗夺去了毛主席半条命。
医院穷尽全力抢救,才堪堪保住他的性命。从此主席的生活再不能自理,吃饭喂药都需要人照顾。
就在毛主席病体难支之时,又一记惊雷炸响:7月6日,他的老战友朱德元帅因病长逝,享年90岁。
这个消息犹如一座大山压在毛主席心头,让他无法喘息。
老友一个个离去,主席愈发沉默了,日夜捧着文件,埋头在工作中。
可命运似乎还不愿放过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这一年,一个噩耗传来——唐山发生了毁灭性的7.8级地震。
主席的心被震得粉碎,他用颤抖的手批示道:“抢救生命要紧,一切措施都要服从救人。”
此时的毛主席身体状况已经十分不好了,每天昏迷的时间远比清醒的时间要长。
可在清醒的几分钟里,他还是会忍着病痛询问国事,让工作人员读文件给他听。
临终之前,毛主席经过一次又一次地抢救,一次又一次地陷入沉沉睡去。在昏迷的深渊中,毛主席的躯体仍在与死神搏斗。
主席的声音变得沙哑虚弱,言语模糊不清。工作人员只能凭借猜测来理解他的意愿。
9月6日,主席微微张嘴,却迟迟未发出一丝声音。
周福明见状,急忙递上纸笔。
毛主席颤抖的手在纸上缓慢勾勒出三道横杠,接着叩击床沿三下。
周福明立马心领神会:“主席,您是想了解三木武夫的事吧?”,主席轻轻颔首。
周福明连忙取来一本《三木武夫政见》递给主席。毛主席仅仅看了几分钟就再次陷入昏迷,这一份文件也成了毛主席生前看的最后一本书。
1976年9月9日,经过四个多小时的全力抢救,终究没能挽留主席的生命。
一代伟人毛主席,就这样悄然离世,留给后人无尽的缅怀与敬仰。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却难掩时间的无情逝去。
三位伟人的陨落留下了中华儿女永恒的伤痛,他们的音容笑貌却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记忆深处。
伟人的精神早已化作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再创辉煌。
参考文献
劳汀. 毛主席逝世那一天[J]. 现代阅读,2006(11):30-31.
刘成志. 红星照我去战斗——纪念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逝世30周年[J]. 坦克装甲车辆,2006(10):10-12.
秦九凤. 周恩来总理逝世时总共留下了多少钱?[J]. 人生与伴侣:综合版,2019(9):91.
国家最强铁三角 永远的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