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一政务中心工作人员被指上班睡觉

小猫真的不流泪 2025-02-12 02:40:27

2月6日14时27分,甘肃兰州七里河政务中心三楼监控探头如实记录下魔幻场景:318、319号窗口两名工作人员在工位上闭目养神。男性工作人员正襟危坐宛如入定老僧,女性工作人员脖颈随困意反复下垂——这个春节复工次日的午后,他们用特殊方式演绎着"春困秋乏"的职场哲学。

拍摄者崔先生向媒体还原现场细节时强调:"从取号到办理社保业务的10分钟里,两人始终处于休眠状态。"这种时间维度的精确指控,将普通的工作懈怠升级为持续性履职缺失。值得注意的是,政务中心的工作时间表显示:当天午休结束后的27分钟即出现睡岗现象,这为后续责任认定埋下伏笔。

面对舆情发酵,政府部门的应对策略显现出标准流程:七里河政务中心启动监控调阅程序,区政府同步介入督导。这种多层联动机制看似严密,实则暴露基层治理的困境——当制度刚性遭遇人性弱点,惩戒尺度往往陷入两难。

法律层面,头条号"胡萝卜说法"援引《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给出专业解读:涉事人员行为虽触犯工作纪律,但尚未达到"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的处分门槛。条例列明的六类可处分情形中,闭目养神显然难以对应任何一项。这种法律条文与现实场景的微妙错位,恰是基层管理弹性的制度性来源。

值得玩味的是,官方通报中"业务较少"的表述。政务中心日均接待量与工作人员配比是否存在结构性矛盾?服务窗口"忙闲极端化"是否催生职业倦怠?这些问题如同视频中垂落的脖颈,在舆论场悬而未决。当公众期待"饱满精神状态"遭遇现实中的行政效能天花板,这场睡岗风波已然超越个体行为批评,演变为公共服务体系的结构性拷问。

(基于零度时评综合报道及法律分析,信息核实截止2月8日)

0 阅读:0

小猫真的不流泪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