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队员、画家、商人、文物保护者,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职业,很难想象会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可是它们却都真真实实的集中在了耿莹身上。
1986年,耿莹被没收了全部资产,多年努力付诸东流。可她没有放弃,而是选择只身奔赴美国寻求发展。
她说:给我三年的时间,我会横着走。
古人云: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然而有些人的脚步,即便是岁月也无法阻挡。
自幼陪父亲东征西战,年近五十出国打拼,耿莹不忘初心地谱写着自己倔强又勇敢的一生。
耿莹出生于1939年,那是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或许是上天想给这个孩子出点难题,刚出生不久的小耿莹得了天花。
幸运的是,她挺过来了。
后来,小耿莹就跟在父亲耿飚身边。
打仗时耿飚就把耿莹放在马兜子里,而待在马兜子里的耿莹也不哭不闹,就那样陪着父亲征战沙场。
有一次战斗时,耿莹被父亲交给了一个警卫员,可是警卫员在战打完后,就把耿莹忘在战壕里了。
等耿飚发现耿莹不见时,队伍已经走出两里地了。
发现女儿不见,耿飚自然是焦急万分的。
可是他不能为了自己的女儿,让战士们冒险回到交战地,那样他们随时可能丧命。他们也不能停下来,因为敌人不会给他们喘息的机会。
作为军长,他得为部队负责,为战士负责。
耿飚强忍心痛放弃了耿莹。
后来是一位老马夫知道了这件事,回到战壕去找到了耿莹。
这件事后,耿飚不想女儿再出现这样的意外,便把她送到了老家,寄养在一个老乡家里。
自此,耿莹结束了陪伴父亲出生入死的生活,同时开始了和父亲聚少离多的生活。
可能是因为小时候的经历,使得耿莹的身上有种不怕吃苦、不服输的韧性。
建国后,耿莹进入了地质学院读书,上世纪60年代初被分配到了北京地质队。
地质工作很辛苦,她去到的地方几乎是全国最偏远的荒山。
七十年代末,她从北京地质队被调入了北京制药厂当工人,每个月领着37元的工资,一干又是十七年。
生活给她的打击不小,可耿莹从没有萌生过:算了,这辈子就这样过算了的想法。
在这期间,耿莹的丈夫跟她提出了离婚。离婚后,耿莹独自带着女儿生活,后来由于经济问题,只能将大女儿寄养在父亲耿飚的家中。
可即便是在那样的困境之下,耿莹仍不断寻找机会,突出重围。
她进了肿瘤研究所,考上医师,打破了众人对她:学地质怎么可能当医生的质疑。
后来,她又用三年时间研习国画,如愿以偿开启了她的国画生涯,创作的作品入选全国美展。
只要是想做的,耿莹都做到了极致。
上世纪80年代初,耿莹在父亲的建议下来到湖南看看乡亲们的真实生活。耿莹马不停蹄地跑了湖南的萍乡、桑植、湘潭等六个县,整整记录了两大本的材料。
乡亲们贫困的生活,深深刺痛了耿莹的心。
哪怕是长沙这样已经算是发展较快的城市,人民的生活依旧如此艰辛,更何况其他落后的地方。
于是一个念头在她心里萌生,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下海经商。
随后,耿莹背着父亲向研究所递上了辞职信,偷偷跑到了珠海,开设了自己的制药厂。
而后她才拿着营业执照放在父亲耿飚面前,自信满满的表示:三年后,我一定能成功。
女儿的举动也让耿飚大吃一惊,他惊叹于女儿的大胆。
不过对于女儿的敢于冒险,坚持追求梦想,耿飚也很是骄傲和欣慰。
在商场上,耿莹也展现出了令人赞叹的天赋,加上用心专研的专业知识和无畏的勇气,她创造了一番辉煌。
就如她自己承诺的,三年时间她在珠海建起了一幢三层楼高的办公区,还有一座6层楼高的职工宿舍。
耿莹的公司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前景一片大好。
但命运有时就是喜欢开玩笑。
1986年,中央下发了一份文件,要求高干子弟不能经商。
这意味着她所辛苦打拼下的一切都没有了,个人资产被全部没收,她所拥有的一切,都成了泡影。
对于政策,耿莹虽心有不甘,却也明白其中的深意。
面对这样的打击,她也不气馁。
1987年,耿莹再次做出一个决定:她要去美国做生意。
告别家人,年近五十的耿莹踏上了前往美国的路。
五十而知天命?不,在耿莹这里,五十也可以是新的开始,也可以迎接新的挑战。
尽管这次的挑战难度系数极高。
在美国,耿莹并未遇到童话般美好的生活,异国他乡,耿莹人生地不熟,语言也不通。
她只能靠在街头摆摊销售艺术品来获得微薄的收入,用以维持生活。在摆摊做生意时,她的语言不通,又没钱请工人,就只能自己手舞足蹈地和外国人比划。
日子过的很艰辛,但她坚信,只要不挨饿,就一定能够成功。
这样的困境还不足以让她气馁,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
经过一年的努力打拼和省吃俭用,耿莹到美国的第二年拥有了6亩土地和54棵果树。
可这些远远不够,她尝试了很多个行业,在奠定了一定基础后,她开始研究设计等领域,同时拾起了自己的“老本行”——国画。
而国画也在她未来的发展中,起到了巨大了作用。
耿莹的画作得到了美国富商的欣赏,以高价买走。之后,她的画作就逐渐引起了美国上流社会的关注,许多人开始出高价购买她的作品。
耿莹的一幅画在当时能卖出好几万美元,凭借在美国国画市场上的炙手可热,耿莹成了一名卓越的中国女画家,在美国创造了自己的事业。
不忘初心,反馈于民
随着事业的腾飞,耿莹从未忘记过自己当初下海经商的初衷。
在拥有了可观的财富后,她开始积极参与慈善事业,慷慨捐赠,把大量的资金回馈给了老家的乡亲们。
而后,耿莹又开始了新的征程:保护中国传统文化。
她利用自己的资金与多年积攒下来的人脉,筹备了一个专门的基金会。经过数年的努力,在2017年,耿莹的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成功通过了审批程序。
时至今日,她的中国华夏遗产基金会还在发挥巨大的能量。
“父辈靠双腿走出来的江山,我们必须保护。”
耿莹,用自己的一生,用自己不屈、坚毅的意志一直践行着这句话。
作者:小舒大人
编辑:桢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