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手机冲浪时,刷到一条非常有意思的信息。
一位汉服女性爱好者,穿着飘逸的汉服,在室外逛了一圈,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
可这天气下了点雨,没过多久她便在社交平台上展示穿汉服的烦恼。
原来汉服太长了,导致拖尾裙摆处脏的不成样子,她便发出灵魂拷问:拍照时它很好看,拍完照就有你好看了,因为太容易脏了,简直“行走的拖布”。
是呀!
古人把衣服设计那么长,古代大部分又都是泥巴路,难道不怕弄脏吗?
今天就顺着这个话题,简单来说说这背后的原因。
相信大部分人对于汉服的了解,都是通过影视剧。
可如今的一些古装影视剧太过粗制滥造了,服化道等细节都不考究,这就给人感觉古时候的人,无论男女,都是穿着褒衣广袖的长袍。
小风一吹,衣衫猎猎,仙气飘飘,氛围感直接拉满。
影视剧就是要这种效果,可不代表古时候人都会这么穿。
没错,褒衣广袖、曳地长袍是汉服的基本特征之一,可古代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穿这样的服饰,也不是所有的服饰都是这般长。
《礼记》中有“短毋见肤,长毋被土”的记载,意思就是说穿在身上的衣裳,短的不能露出脚踝,长的不能拖地。明朝也有“衣长去地五寸”的规定。
而在等级森严的古代,什么阶级穿什么颜色的衣服,穿什么样的衣服,什么场合穿什么样的衣服,那都是有严格规定。
也就是“非其人不得服其服,所以顺礼也”,要是逾越了规矩,违反了礼制,穿错了衣服,后果很严重,甚至乎会有生命危险。
而那种衣袂飘飘的长袍,是给有身份的人穿的,普通老百姓既没有资格穿,也没有实力穿。
毕竟靠天赏饭吃的百姓,每天在地里辛勤刨食吃,能够混个温饱就谢天谢地。
有搞一套价值不菲又不实用的长袍,还不如多给家里人多弄几身裋褐、短打来穿。
而即便是有资格穿长袍的人,也不会像个显眼包似的不分场合穿件大长袍到处晃。
汉服分为礼服、常服、便服等,像这种有着宽大的袖子、长长的裙摆曳地长袍,一般都是礼服,只有在重大场合才会穿。如祭祀、庆典、婚礼等场合,穿礼服以示庄重。
就好比如今的女明星,走红毯一般穿的是礼服,平时逛街生活,也不会整的花里胡哨的,也是穿常服。
古人也是如此,在正式场合之外,都是穿简洁、实用,方便活动的常服、便服为主。
相信又有人会问,贵族阶层总会有穿的拖尾长裙的时候,那穿了肯定会脏,古代又在没有洗衣机,脏了怎么办呢?
简单,他们根本就不需要操心这个事,因为有人会帮他们干这个活。
在某些需要穿礼服的时候,出门乘马车,坐轿子,步行的时候自己提裙摆,更长的就让丫鬟仆人提裙摆,加上一般会有人提前铺地毯,打扫地面等,也让礼服不会太脏。
就比如现代结婚仪式上新娘穿的婚纱,也会拖地,但根本不用太担心会脏的问题。
而脏了以后,也有专门负责洗衣干活、整理保养的人,甚至乎直接就是当作一次性物品,脏了之后就直接扔掉。
正是大部分如此奢侈浪费的情况下,有些时候某个王公贵族因为重复利用自己的服饰,都值得史书大书特书一笔,因为这是代表着节俭,是一种优良品德。
就比如隋文帝时期,“后宫皆服浣濯之衣”,也就是说他的后宫之人都是穿反复洗过的衣服,因此史书上说隋文帝“务为俭素”。
《宋史》中也记载太祖皇帝赵匡胤“帝以慈俭为宝,服浣濯之衣”,同样成为了皇帝的优点之一。
这么看来,关于古人衣服拖在地上会弄脏这个问题,没钱的不需要担心,因为他不穿。有权有势有钱的没必要担心,因为能用钱解决的事,这根本不叫问题。
原因就是这么简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