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牡丹花是洛阳城的一张亮丽的名片,一到它开放的时节,整座洛阳城成了繁花的海洋,美不胜收。
关于洛阳牡丹花的来历,一直有个美丽的传说:武则天怒贬牡丹。
天授元年(690),武则天登基称帝,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
这年冬天,长安城里大雪纷飞、银装素裹。瑞雪兆丰年,一些大臣们便上书奉承女皇,让武则天内心十分开心,便组织了一场酒会。
醉酒之后的武则天想要赏花,竟然不顾时令,下了一道要百花盛开的圣旨。
武则天是真命天子,各花神也要听从她的旨意,因此月季、玉兰、海棠、杜鹃等百花接到命令后,纷纷施法,还真的在隆冬腊月之际开放了。
武则天对此很开心,带着百官便到了上苑赏花,众人又是好一阵奉承。可是在她赏花之际,竟然发现牡丹没有开花。
原来昨天的旨意牡丹仙子也收到了,但她看不惯武则天行事,因此保持了原则没听旨意,这才造成了百花中唯有牡丹不开的情况。
武则天可不是善茬,她看到牡丹这么驳斥她的面子,于是下旨将牡丹从贬到洛阳的邙山与无数的坟墓为邻。
没想到牡丹一到洛阳便开始怒放,并且还被爱花的洛阳人纷纷移栽到了城中。
此事后来被武则天知晓了,恼羞成怒的女皇又下旨将邙山的牡丹给烧毁,并且洛阳城中的牡丹也要铲除。
可是这些被烧的牡丹不但没死,反而在第二年春天开放的更加茂盛艳丽,还因此有了“洛阳红”的名字。
对此武则天只感觉是天意,便没有为难牡丹了,洛阳的牡丹也就越来越出名。
当然,武则天怒贬牡丹的故事,现在我们来看,当然是后人给杜撰的。
之所以会有这个故事,为的就是从侧面体现当时武则天那篡位夺权,颠倒乾坤的行为。
毕竟在男尊女卑的时代,女子称帝会让很多人内心不服气。这也是为什么武周一朝酷吏盛行的缘故,因为她要比男人更狠,自己的统治才会稳固。
故事是假,但历史上还真就发生了一个类似的事件,并且武则天还写下了一首诗,那便是《腊日宣诏幸上苑》。
《腊日宣诏幸上苑》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开,莫待晓风吹。
这首诗写于武则天称帝的第二个年头,她的所作所为,在朝野上下定然会引起某些势力的不满,因此有些人总会密谋造反。
这年冬天,有臣子就策划了对她不利的行动,为了将她骗出宫,竟然诈称宫外某处,有百花在这寒冬之际竟然开花了。
这可是天降祥瑞呀,圣人理应亲自瞻仰并且昭告上苍。
武则天这等搞权谋的高手,岂会不知一切祥瑞都是背后有人搞鬼,心里有数的她说要赏花何必去宫外,明天我们就到上林苑赏花就行了。
有人说,上林苑的花并未开放,无花可赏。
武则天睥睨一笑,这有何难,我这就传下旨意,让百花在腊八节这天全部开放。
这首《腊日宣诏幸上苑》便是她下的诏令,意思就是:我明天就要去游览上苑,此事十万火急,春神赶快接旨并且上点心,所有的花朵必须连夜开放,这次不要春风吹来才盛开啊。
没想到旨意下达之后,武则天带着众人在第二天去到上林苑时,真的看到了百花齐放的景象。
“天佑吾皇,降下祥瑞,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被眼前一幕震惊的众人,连忙向武则天表忠心,拍马屁。
毕竟在君权神授的时代,能够让“春神”俯首听令,继而让“百花”齐放这反常的事听话这一点,就足以看出武则天是有天命在身的。
这样一来,朝野一些心怀异心的人,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这件事放到后世看来,只不过是武则天演的一出戏。
事出反常必有妖,人是不可能打破自然规律让花提前开放,武则天也没有让春神听令的能力,但她有让忠心她的臣子听令的能力。
武则天这霸气的诏诗,与其说是下给春神的,倒不如直接说是下给属下臣子的。
臣子们一看武则天的想法,自然知道怎么操作了,这才有了这反常的一幕。
话说回来,武则天这首小诗,简洁明快,语言流畅、想象奇特又无法无天,也正是如此,才更好彰显出了女皇主宰一切、唯我独尊的狂妄和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