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陈医师私信免费领取医学电子书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在中医源远流长的历史中,中药一直是治疗疾病、调养身体的重要手段。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长期服用中药来调理身体或治疗慢性病,一些潜在的隐患也逐渐浮出水面。很多患者在服用中药时,往往只关注其治疗效果,却对长期服用可能带来的风险毫无警觉。今天,就来给大家详细讲讲长期服用中药不可忽视的 6 大类隐患。
一、肝肾功能损伤肝脏和肾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和排毒器官。许多中药成分需要经过肝肾的代谢和排泄,长期服用某些含有马兜铃酸、雷公藤、何首乌等成分的中药,可能会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马兜铃酸会导致肾小管坏死、间质纤维化,严重时可引发肾衰竭;雷公藤则可能导致肝酶升高、黄疸等肝脏损伤症状;何首乌也有一定的肝毒性,长期或大量服用可能会引起药物性肝损伤。据统计,在药物性肝损伤病例中,由中药引起的占比逐年上升,患者们一定要提高警惕。
二、药物相互作用不少患者在长期服用中药的同时,还可能因为其他疾病需要服用西药。然而,中药和西药之间可能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一些中药中的成分可能会影响西药的代谢过程,导致西药在体内的浓度过高或过低,从而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例如,牛黄解毒片与诺氟沙星一起服用时,牛黄解毒片中的石膏会与诺氟沙星结合,形成难溶性复合物,降低诺氟沙星的吸收,影响其抗菌效果。所以,在同时服用中药和西药时,一定要告知医生,以便医生评估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三、蓄积中毒某些中药中含有重金属成分,如朱砂、雄黄等。长期服用这些中药,重金属可能会在体内蓄积,达到一定浓度后就会引发中毒症状。朱砂中含有汞,长期服用可能导致汞中毒,出现头晕、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神经系统症状,以及牙龈出血、口腔溃疡等口腔症状;雄黄中含有砷,过量或长期服用可导致砷中毒,损害肝脏、肾脏等多个器官。因此,对于含有重金属成分的中药,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服用,避免自行加大剂量或延长服用时间。
四、过敏反应中药中的成分复杂,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其中一些成分可能会成为过敏原,引发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表现多种多样,轻者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皮疹、红斑等症状,重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严重情况。比如,有些人对鱼腥草过敏,服用含有鱼腥草的中药后,就可能出现过敏症状。而且,过敏反应可能在首次服用中药时就发生,也可能在长期服用后才出现,所以患者在服用中药期间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变化。
五、胃肠道不适长期服用中药还可能对胃肠道造成刺激,引起胃肠道不适症状。一些中药的性味苦寒,如黄连、黄柏等,长期服用会损伤脾胃阳气,导致食欲不振、腹胀、腹痛、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尤其是本身就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长期服用中药更要注意观察胃肠道的反应,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
六、耐药性问题虽然耐药性通常更多地与抗生素等西药联系在一起,但长期服用某些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的中药,也可能导致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产生耐药性。这会使得这些中药在治疗相关疾病时效果逐渐下降,甚至失去疗效。例如,金银花、连翘等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如果长期大量使用,可能会促使细菌产生耐药基因,降低其抗菌效果。
长期服用中药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对身体有益,但绝不能忽视其中潜藏的风险。患者在服用中药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其成分、功效、不良反应等信息,并严格遵循医生的嘱托,定期进行肝肾功能等相关检查,密切关注身体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在享受中药治疗益处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潜在隐患,确保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