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陈医师私信免费领取医学电子书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难以启齿的 “小尴尬”:压力性尿失禁
在生活中,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场景:正和朋友开怀大笑,突然感觉有尿液不受控制地流出;或是在剧烈咳嗽、打喷嚏时,下体也会出现 “失控” 的情况。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经历,出现这些情况时,大家往往会觉得尴尬,甚至觉得难以启齿。其实,这并不是什么难以见人的 “小毛病”,而是一种名为压力性尿失禁的疾病。
压力性尿失禁,指的是在腹压突然增加时,如咳嗽、打喷嚏、大笑、运动、提重物等情况下,尿液会不自主地从尿道外口漏出 ,但在正常状态下,却没有漏尿现象。这一疾病并非正常生理现象,而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健康问题。
三类女性:高发人群画像
压力性尿失禁偏爱三类女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们的 “画像”。
(一)产后妈妈在孕期,随着胎儿的不断发育,子宫逐渐增大,就像一个不断膨胀的气球,对盆底肌肉和韧带产生持续且强大的压迫。而在分娩时,尤其是顺产,盆底肌肉和神经更是会受到过度牵拉或损伤。这种损伤使得盆底肌肉力量减弱,就如同失去弹性的橡皮筋,无法有效控制尿液,从而出现漏尿现象。
28 岁的萌萌,在生下可爱的宝宝后,本以为生活将充满幸福和欢乐,却没想到被漏尿问题所困扰。有一次,她抱着宝宝在小区散步,遇到邻居热情地打招呼,正笑着回应时,突然感觉下体一热,尿液不受控制地流了出来,她瞬间满脸通红,尴尬不已。从那以后,萌萌出门都要随身携带护垫,生怕再出现这样的尴尬情况。像萌萌这样的产后妈妈并不在少数,据统计,约有 30%-50% 的产后女性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压力性尿失禁 。
(二)更年期女性女性进入更年期后,身体就像一台运转多年的机器,开始出现各种 “小故障”。其中,卵巢功能逐渐减退,雌激素水平如同坐滑梯一般下降。雌激素对维持盆底肌肉的张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水平下降,就好比房屋的支柱变弱,导致盆底肌肉松弛,进而引起尿失禁。
52 岁的李阿姨,进入更年期后,明显感觉身体大不如前。不仅潮热、盗汗等症状频繁来袭,还出现了漏尿的问题。有一次,她在跳广场舞时,一个大幅度的动作,就让尿液漏了出来,这让她十分苦恼,也逐渐减少了社交活动。更年期女性由于身体机能的变化,尿道功能也会逐渐衰退,这进一步增加了漏尿的风险。
(三)肥胖或长期便秘女性肥胖的人,腹部脂肪堆积,就像在肚子上绑了一个沉甸甸的沙袋,腹压长期处于较高水平。而长期便秘的人,每次排便都如同一场 “战斗”,需要用力屏气,这同样会使腹压升高。长期的高腹压状态,就像一个无形的 “杀手”,不断压迫盆底肌肉,使其疲劳、松弛,最终导致压力性尿失禁。
35 岁的张女士,由于工作原因,长期久坐,体重不断攀升。最近,她发现自己在爬楼梯、搬重物时,会出现漏尿的情况。而 40 岁的王女士,长期被便秘困扰,每次上厕所都要花费很长时间,用力排便。久而久之,她也出现了咳嗽、打喷嚏时漏尿的问题。肥胖和长期便秘对盆底肌肉的损伤是潜移默化的,却会给女性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
从尴尬到重视:漏尿的危害
压力性尿失禁带来的困扰,远不止尴尬这么简单,它对女性的生活和健康有着多方面的危害。
在日常生活中,漏尿就像一个甩不掉的 “小尾巴”,严重影响着女性的生活质量。它限制了女性的社交活动,让她们不敢轻易参加聚会、旅行等活动,生怕在公共场合出现尴尬的情况。就像前面提到的李阿姨,因为漏尿问题,逐渐减少了社交活动,原本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变得单调乏味 。 一些女性甚至不敢出门逛街、看电影,错过许多美好的时光。
出行也因为漏尿变得不便,她们需要时刻关注周围是否有厕所,不敢走太远的路,不敢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有一位患者,每次出门都要提前规划好路线,确保沿途有足够的厕所,否则就会焦虑不安。 这使得她们的活动范围大大缩小,生活受到极大的限制。
漏尿还会对女性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长期受到漏尿问题的困扰,女性容易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她们会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是个 “异类”,从而陷入自我否定的深渊。这种心理上的压力,又会进一步加重漏尿的症状,形成恶性循环。据研究表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患抑郁症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许多 。
除此之外,漏尿还可能引发其他健康问题。由于尿液长期刺激皮肤,会导致会阴部皮肤潮湿、瘙痒,容易引发皮炎、湿疹等皮肤疾病。而且,尿液中的细菌容易滋生繁殖,逆行感染尿道和膀胱,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由此可见,压力性尿失禁虽然不是致命的疾病,但却严重影响着女性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因此,一旦出现漏尿症状,女性朋友们千万不要害羞,也不要忽视,一定要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帮助。
多管齐下:对抗漏尿有妙招
一旦发现自己出现了压力性尿失禁的症状,也不必过于慌张。目前,针对这一疾病,有多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摆脱漏尿的困扰。
(一)保守治疗之盆底肌锻炼对于轻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锻炼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凯格尔运动。这项运动主要通过重复缩放部分的骨盆肌肉,来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就像给松弛的橡皮筋重新注入弹性,从而提高尿道的控制力。具体做法如下:平躺在床上,双腿屈膝,放松身体,然后像憋尿一样,收缩肛门和阴道周围的肌肉,持续 3 秒以上,随后慢慢放松,休息 2 - 6 秒,如此为一组动作 。每天进行 3 组,每组做 15 - 30 分钟,或者每天做 150 - 200 次缩肛运动,训练应持续 3 个月或更长时间 。坚持进行凯格尔运动,能有效改善盆底肌肉的功能,减轻漏尿症状 。
除了标准的凯格尔运动,还可以尝试不同的体位进行锻炼。比如站立位,将双手交叉于肩上,脚尖呈 90 度,脚跟侧与腋窝同宽,然后用力夹紧臀部和大腿内侧肌肉,保持 5 秒钟,再逐渐放松,重复此动作。这种站立位的锻炼方式,适合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进行,比如在排队、等公交的时候,都可以偷偷 “动起来” 。
(二)保守治疗之生活习惯调整生活习惯的调整,对于预防和缓解压力性尿失禁也起着重要作用。保持健康的体重是关键,肥胖会增加腹压,对盆底肌肉造成更大的压力,因此,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能有效减轻漏尿症状 。 比如,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每周进行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游泳等。
同时,要预防和缓解便秘。便秘时用力排便会使腹压升高,加重盆底肌肉的负担。日常生活中,应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燕麦、芹菜、苹果等,多喝水,每天至少 1500 - 2000 毫升,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如果便秘问题严重,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辅助排便 。
此外,还要避免久坐,适当进行运动,如瑜伽、普拉提等,这些运动有助于增强盆底肌肉和腹部肌肉的力量,提高身体的稳定性 。但要注意避免过度运动,尤其是增加腹压的运动,如仰卧起坐、举重等 。
(三)手术治疗:严重情况的选择对于中度和重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保守治疗效果可能不理想,此时,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选择。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式是经阴道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 ,如 TVT 系列手术 。其原理是通过植入人造材料吊带,在尿道中段下方形成支托结构,就像给尿道搭建了一个 “稳固的支架”,加强女性中段尿道的支托力,恢复尿道的正常关闭功能 。
这种手术具有诸多优势。它采用微创技术,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通常仅需 15 - 20 分钟 。患者术后恢复快,一般术后 1 天左右即可出院 。而且,手术治愈率高,根据国内外临床数据,治愈率可达到 95% 以上 ,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不过,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如感染、出血、排尿困难等,但总体发生率较低 。在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告知手术的风险和收益,患者应充分了解后,再做出选择 。
关爱女性健康:打破漏尿的枷锁
压力性尿失禁并非是个别女性的 “难言之隐”,而是众多女性可能面临的健康挑战。产后妈妈、更年期女性以及肥胖或长期便秘的女性,更要警惕这一疾病的发生。它不仅给女性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还对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女性朋友们一定要重视自己的身体信号,一旦发现有压力性尿失禁的症状,不要因为害羞或不好意思而选择忽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家人和社会也应给予她们更多的理解、支持和关爱,帮助她们打破漏尿的枷锁,重新拥抱自信、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