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布布,3天赚4万?醒醒吧,3D打印出售属于盗版,这是犯法的!

3D打印资源库 2025-04-29 16:31:40

不是因为盲盒买不起,而是自制更具性价比。然而,拉布布自由了,但人却可能失去自由。

图片来源:makerworld用户王铁锤

近日,一位博主在小红书上发布视频称:"拉布布是目前3D打印圈最火的模型,有人三天赚了四万……如果有人还没打印过,都不算是真正的3D打印人。"

这个,先声明一下,我没有打印过,甚至是才听到这个消息。但无论是在小红书还是抖音等平台,3D打印拉布布的热度的确正在与日俱增。其中,不少人出于兴趣纯粹分享,但也有一些人已经摸索出了一条产业链,正在进行销售。

图片来源:matichon

简单科普一下,拉布布(LABUBU)是由艺术家龙家升创作的北欧森林精灵形象,属于中国潮玩品牌泡泡玛特旗下的核心IP角色。换句话说,这个IP形象是受到版权保护的,擅自制作并出售已构成违法行为。

如果视频中的说法属实,那么这位一天轻松赚过万的朋友,恐怕日子真的是越来越有“判头”了。根据我们的了解,目前提供类似批量供货的,通常被称为3D打印农场主。每当出现一个爆款时,他们必定会全力以赴保证产能,但是否存在版权风险,可能还真的没有仔细权衡过。

现在,我们再谈谈最近在上海发生的一起3D打印侵权案件。

图片来源:静安公安

日前,静安警方接到市民报案,称其在某网店购买的知名动漫雕像手办为假冒产品。经过鉴定,发现该网店销售的多款产品与著作权人的设计图几乎完全相同,已构成对原作的复制行为,涉嫌侵犯著作权。在随后的警方抓捕行动中,查明涉案金额高达3300余万元。目前,已有4人落网,其中2人已被判刑。

如果将以上两件事进行对比,会发现它们非常相似。现在的关键在于泡泡玛特是否已经采取了行动进行维权。如果是的话,我们可能会看到类似的刑事案件随之出现。而在这里,3D打印机作为违法的工具,也被贴上盗版的标签,成为了侵权行为的帮凶。

让我们冷静下来梳理整个产业链,会发现大致流程是这样的:

首先,有人发现了“商机”,某个IP很火,通过3D打印销售相关衍生品是一门赚钱的生意;然后,找到设计师进行模仿设计,有些甚至直接从已有的模型网站上下载现成的模型,拿来就用。

图片来源:文启三维

接着,找到具备生产能力的3D打印农场,给他们下订单,一次性订购几百个甚至几千上万个;最后,3D打印农场会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打印和发货。如果产能不足,可能还会进行二次分发,委托小型农场主代工生产。

无需库存、即产即销的3D打印特有生产方式,已经经过市场验证。从最初的萝卜刀、伸缩剑,到后来的中国龙、龙蛋等。包括之前冬奥会的冰墩墩,以及黑神化的悟空,这些带有版权的模型,很多时候3D打印农场主也是来者不拒。

图片来源:资源库

我们也清楚,在没有爆款时,这些缺乏原创设计能力的农场主并不好过。但正如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我们还是需要停下来思考,是继续走下去,还是选择放弃。这也是我们去年所担心的问题,门槛太低的事情,终究难以做得长久。

回到我们的版权话题,这里还需要再为大家讲两件事。

第一,目前各大3D打印模型平台上的免费或付费模型通常仅限于非商业性使用。如果你打算将这些模型打印后出售,必须获得作者的授权。然而,现实情况往往并非如此。

以此前爆火的萝卜刀为例,其作者为B站UP主“疯狂的问号493”。在其接受中国青年报的采访文章中透露:“我赚的没有流水线上组装‘萝卜刀’的工人多。......有点知名度、能变现的产品,不是被玩具厂商直接‘拿走’,就是被同行抄去。”

一句话总结:原创设计师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回报,甚至不敢公开自己的设计。

第二,我们所看到的平台上很多关于各类文创衍生品的设计,严格来说本身就存在侵权问题,尤其是在用于出售的情况下。举例来说,2017年迪士尼要求Thingiverse删除《星球大战》相关文件,2022年本田也向Printables提出类似要求,因为设计者未获授权便私自发布了带有版权或商标的模型。

也就是说,这些模型本身并不拥有版权,自然也无权授权第三方作其他用途。如果未来在创想云或MakerWorld上看到某品牌或者IP的相关模型被下架,大家也不必感到惊讶。

0 阅读:1

3D打印资源库

简介:3D打印资源库,专注于3D打印的垂直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