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还是留了一手?宁可亲手毁掉,也不愿意卖给中国,究竟为何?

小风谈史 2025-03-26 10:26:59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冷战时期,苏联海军研究出了好多战略核潜艇。

后来由于经济问题,不得不将其拆解,当时中国曾想购买俄罗斯的“台风”级核潜艇,却被普京无情拒绝。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普京为何警惕中国,难道是因为核心技术吗?

信源:俄罗斯海军最大的核潜艇将由美国出资拆除 新华网 2005-01-28

“台风”级战略核潜艇

冷战时期,美苏争霸,明里暗里较劲,军事上更是寸土不让。

为了在核武器这块儿压美国一头,苏联海军可是下了大力气,搞出了个大家伙——“台风”级战略核潜艇。

1980年9月,美国人的侦察卫星拍到一艘苏联潜艇,个头大的吓人,五角大楼那边都炸锅了。

情报专家猜测,这东西的排水量怕是超过3万吨,比美国当时最先进的“俄亥俄”级还大一半。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海军里都信奉“吨位就是战斗力”,苏联这摆明了是要搞事情。

北约给这新潜艇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台风”级,听着就够唬人的。

“台风”级最早是列宁格勒设计局在1972年开始设计的,磨了八年,首艇TK-208号在1980年9月23日下水试航。

苏联一共造了6艘“台风”级,都归北方舰队第一核潜艇大队管,专门用来对付欧美海军。

冷战时期,苏联的精密制造跟欧美比还是差了一截,核潜艇的静音性能和导弹精度都不如美国货。

苏联工程师们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干脆搞了个“傻大黑粗”的设计思路。

“台风”级内部是三个艇壳品字形叠在一起,外面再套个更大的壳体。

这么一来,潜艇的抗打击能力和下潜深度都上去了,内部空间也大了,能装更多更大的潜射导弹。

这潜艇长171.5米,宽24.6米,高有十层楼那么高,水下排水量足足3.4万吨,到现在为止还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潜艇。

“台风”级还真算得上苏联潜艇的翻身之作,双层壳体扛住423毫米小型鱼雷不在话下。比起之前的苏联潜艇,它的静音性能也有了很大进步。

“台风”级真正让西方害怕的,还是它那恐怖的导弹发射能力。

它装备的是专门设计的SS-N-20潜射弹道导弹,这导弹用的是三级固体燃料火箭。

一枚能带10个10万吨当量的弹头,射程8300千米,就算待在俄罗斯领海,也能打到美国全境。

一艘“台风”级短时间内能发射180枚核弹头,整个潜艇部队的核打击能力足以把西方世界夷为平地。

中国惨遭拒绝

到了苏联后期,他们的经济有点跟不上来,“台风”级又费钱,克里姆林宫在1989年取消了后续订单,连正在造的第七艘TK-210号也停工了。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大部分“遗产”,日子更不好过,他们不仅没心思继续养着“台风”级,反而把它扔在港口里生锈。

“台风”级的设计寿命是25到30年,苏联时期造的那6艘本来能用到2010年左右。

可苏联解体后,这些潜艇基本没执行过什么任务,都停在军港码头,原因很简单——没钱。

那时候俄罗斯经济困难,老百姓日子也不好过,从1993年到2003年,俄罗斯平均每年的军费预算只有121.5亿美元,扣掉人员工资和新武器研发,能用来维护现有武器的钱就不多了。

所以,放弃一些“苏联遗产”也是没办法的事,“台风”级就成了牺牲品。

彻底放弃“台风”级肯定会削弱俄罗斯的核威慑能力,这对普京那些强硬派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为了既保持核威慑又省钱,俄罗斯最后决定让3艘“台风”级退役,把省下来的钱和拆下来的零件用来维护剩下的3艘。

这样一来,“台风”级还能多用5年,到2015年才彻底退役。

那这些退役的“台风”级最后怎么样了呢?是卖了还是拆了?

俄罗斯以前也卖过旧军舰,比如中国的“辽宁舰”就是从苏联的“瓦良格”号改过来的。

中国知道俄罗斯要拆剩下的三艘“台风”级,就积极跟俄罗斯商量,想买一艘。

就算这些潜艇只剩下空壳,中国专家也能研究一下苏联的艇壳材料、焊接工艺什么的,提高中国的潜艇建造水平。

对俄罗斯来说,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算得上双赢。

可他们对中国的请求一点儿也不热情,即使那时候正赶上全球金融危机,国际能源价格暴跌,俄罗斯财政危机严重,普京还是拒绝了中国的请求,宁愿把这些潜艇拆了扔北冰洋里。

中俄关系

2008年,《真理报》报道说,俄罗斯将在当年7月开始拆解“台风”级核潜艇,其中TK-13号将被送到俄罗斯北部北德文斯克的兹韦兹多奇卡船厂拆解。

这似乎表明,中俄之间在一些核心技术上的合作,并不像表面上那么“无上限”,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俄罗斯拒绝向中国出售“台风”级核潜艇,只是冰山一角。

长期以来,中国想买俄罗斯的图-160轰炸机和S-400防空系统,都被拒绝了,甚至连共同建航空发动机生产线这种合作,俄罗斯也不愿意。

反过来,普京政府却积极向菲律宾提供反舰导弹,向日本和蒙古提供廉价能源,向印度提供先进战机,甚至帮助越南在南海盗采石油。

这些举动都表明,俄罗斯对中国的崛起心存忌惮,甚至敌视。

俄罗斯与中国的合作,更多倾向于将中国视为能源和武器的倾销市场,以此获取经济利益和政治筹码。

双方的关系与其说是真正的战略伙伴,不如说是将中国当作“提款机”。

中俄两国目前走近,主要原因在于都面临来自美国的压力,以及双方在经济贸易上的互补性。

然而,一旦国际局势发生变化,例如美国不再敌视俄罗斯,甚至开始拉拢俄罗斯,那么俄罗斯是否还会与中国保持如此密切的关系,存在疑问。

笔者认为

那么大家认为中俄的真实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是否是因为美国,而走到一起的?

在未来,中国又如何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保持战略定力,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大家怎么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