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我跟大哥报名参军,提干后母亲告诉我,大哥把名额给了我

陶梓豪说情感 2025-03-17 13:19:01

那年冬天的风,带着北方特有的干冷,刮得人脸生疼。父亲去世后,家里只剩下母亲、大哥和我。村子里的人都说,大哥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子,年纪轻轻就撑起了这个家。可只有我知道,他撑起的不只是家,还有我这个不争气的弟弟。

报名参军那天,天刚蒙蒙亮,村口的老槐树下已经聚满了人。大哥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军绿色棉袄,袖口的线头被他一遍遍地扯平。他回头看了我一眼,笑着说:“小子,别怂,今天可得争口气。”我点点头,心里却像揣了只兔子,砰砰直跳。

报名的队伍排得很长,冻得人直跺脚。大哥站在我前面,时不时回头看看我,嘴里叼着根干草,像是漫不经心地问:“要是真选上了,你怕不怕?”我愣了一下,摇摇头,“不怕。”可其实,我怕得要命。

轮到我们时,负责登记的干部抬头看了看我们兄弟俩,又低头在本子上写了几笔。他问:“家里就你们俩兄弟?”大哥点点头,“是。”干部皱了皱眉,“家里没了男人,谁照顾你们娘?”大哥笑了笑,“我弟弟年轻,能吃苦,我妈也舍得他出去闯。”我一愣,刚想开口,大哥用胳膊肘轻轻碰了我一下,示意我别说话。

后来,我被选上了。村里人都说我运气好,可我心里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提干的消息传来时,我的心情复杂得像一团乱麻

部队的生活比我想象中还要苦。每天的训练把人折腾得筋疲力尽,可大哥的那句话一直在我耳边回响:“别怂,争口气。”我咬着牙坚持了下来,渐渐地,连队里的领导也开始注意到我。那年年底,我被提干的消息传了回来,母亲特意托人捎来了一封信。

信是大哥写的,字迹工整得像是用尺子量过。他在信里说:“娘听说你提干了,高兴得一晚上没睡。你要记住,咱家穷,但不能没志气。你在外面好好干,别让人看不起咱们。”我看着信,心里一阵酸涩,眼眶发热却流不出泪。

提干后,我第一次回了家。村口的老槐树还在,树下的石凳上坐着几个晒太阳的老人。看到我穿着军装回来,他们纷纷竖起大拇指:“老李家的小子有出息啊!”我笑着点头,心里却有些不安。

回到家,母亲正在灶台前忙活,锅里炖着一锅白菜炖粉条,香味飘满了整个屋子。大哥坐在炕上,正在缝补一件破了口的棉袄。他抬头看了我一眼,笑着说:“回来啦?”我点点头,突然觉得鼻子一酸。

吃饭时,母亲一直在念叨:“你大哥这几年可没少操心家里的事,要不是他,我哪能熬过来。”我低头扒拉着碗里的饭,心里像堵了一块石头。

母亲的一句话,让我彻底明白了大哥的苦心

那天晚上,母亲把我叫到她的屋里。她从枕头底下拿出一张泛黄的纸,递给我。我接过来一看,是当年参军的报名表。上面写着的名字,赫然是大哥的。

我愣住了,抬头看着母亲:“这……这是怎么回事?”母亲叹了口气,“当年你大哥也被选上了,可他跟人家说,让你去。他说你年轻,有出息,出去能闯出一片天。”我的手开始发抖,眼前的字迹模糊成一片。

“他没跟你说过吧?”母亲的声音有些哽咽,“他怕你心里过意不去,就一直瞒着你。可我看得出来,他其实也想出去闯一闯。可他是咱家的顶梁柱,他不能走啊。”

那一夜,我躺在炕上,怎么也睡不着。窗外的风呼呼地刮着,像是在诉说着什么。我闭上眼,脑海里全是大哥的身影。他穿着那件军绿色的棉袄,袖口的线头被他一遍遍地扯平。他回头看着我,笑着说:“小子,别怂,今天可得争口气。”

我终于明白,大哥才是那个真正的英雄

第二天一早,我起了个大早,想帮大哥劈柴。可等我走到院子里时,他已经干完了活,正坐在门槛上抽着旱烟。他看到我,笑着说:“怎么,军官回来也想干活了?”我挠了挠头,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大哥,当年……”我话还没说完,他就打断了我,“别说那些没用的。你现在是军官了,得好好干,别让人看不起咱们家。”他的语气轻描淡写,可我却听出了他话里的重量。

后来,我回到了部队,开始更加努力地工作。我知道,我的每一点成绩,都是大哥用他的牺牲换来的。我不能辜负他,也不能辜负这个家。

多年后,我终于有机会把大哥接到了城里。他站在我家阳台上,看着远处的高楼大厦,感慨地说:“小子,你真行,咱家终于出息了。”我看着他满是皱纹的脸,心里却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楚。

大哥这一生,或许没有轰轰烈烈的成就,可在我心里,他才是那个真正的英雄。他用他的牺牲,成就了我的未来。而我,永远都欠他一个“谢谢”。

0 阅读: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