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多艰难,人活一世,不可能做事事称心如意。总有苦难要渡,总有险阻需攀。若是有人不吝于援手,救自己于危难之际,于情于理,都应感恩怀德,结草相报。
人生路漫漫,并非所有人都值得自己付出。给错了真心,帮错了人,只会换来恩将仇报。那些忘恩负义的人,往往都有这几种明显的特徵,遇到了千万要远离。
不懂得感恩,只知道索取
人与人之间,本应互相帮助。但是,有的人,却只索取,从不付出,不懂得感恩。
雨果说:“卑鄙小人总是忘恩负义的:忘恩负义原本就是卑鄙的一部分。”
有些人,你为他考虑了很多,事事都帮他,希望他能过更好的生活。你付出了很多,但他从未回报过。他却觉得,你对他的帮助都是举手之劳。你的这些付出,他心安理得地接受,根本不觉得自己要回报什么。他想到的只有索取,觉得你给予得不够多,做得还不够好。你帮他,但他从来都没有好好说声谢谢,对你的态度依然不冷不热,欣然接受你对他的好,没有半点感恩的表示。
不懂得感恩的人,骨子里自私凉薄。不管你用多少温暖和爱,都无法融化他内心的坚冰。
为了小利,能放弃底线的人
《安家》中有个饲料大王林茂根,家财万贯,希望通过房似锦买到合适的老洋房。他在房似锦的牵线搭桥下,认识了老洋房的主人向文森。然后,他越过了房似锦,直接去和向文森交易,不想付房子似锦佣金。为了省这点小钱,背信弃义。没想到,后来一连串的麻烦事,让林茂根不得不再次去找房似锦,请他们出手帮忙。本来房似锦只要一个点的佣金,徐文昌为了让林茂根得到一个教训,提出房子交易了两次,需要他支付两点的佣金。林茂根没有占到便宜,赔了更多的钱不说,还损害了自己的形象。
忘恩负义的人最大特徵就是自私自利,永远以自我利益至上。有利可图时,对你笑脸相迎;无利可取时,则翻脸不认人。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任何东西比得过自身利益。
作家夏目漱石有段话,精准刻画了这类人:“世上没有像模子刻出来一样的恶人,平时大家都是善人,至少大家都是普通人。然而正因为一到紧要关头会突然变成恶人,所以才可怕,所以不能大意。”
大千世界里,很多人奉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生存之道。但生而为人,无论何时都要有一定的原则和底线。
複杂的人际交往中,如果选择做极端的精緻利己主义者,到头来只会自食恶果,被他人唾弃、远离。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喜欢戏剧的商人,买了一块边缘之地,建了一个豪华的剧场。起初很多人不看好他的行为,认为不久就会倒闭。谁知道剧场开幕后,吸引了很多投资者,在附近开店营业。大家几方配合下,形成一个商圈,都赚的盆满钵满,也带动了周遭百姓的生活。
本是互惠互利的好事,但时间久了,商人夫妻两认为自己家是发起者,但到头来却最吃亏。因他们只有一家剧场,每年只能收取剧场租金。眼红的夫妻俩一合计,打算关闭剧场,建综合性大厦做餐饮垄断生意。因最初剧场的成功,他在当地商圈有一定的威望,很多投资者都会把他当朋友询问投资相关。而他为了自己的利益,隐瞒了剧场即将关闭的消息,还鼓动大家继续投资。后来剧场关闭,打的所有人措手不及,也造成人潮骤减,房价下跌,众多商家被迫关门。
这块商业宝地没过多久就没落了。他为一己私欲不顾大家死活的做法,使得曾经的那些商圈朋友都纷纷封锁了他。而此时债务缠身的商人才意识到,这荒芜之地能有如此繁荣的发展,离不开任何一个投资者。只有大家互利共融,才能保持长远发展。而自己的自私自利,精緻利己,最终吃了大亏。
刘鹗先生说:“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人有私心无可厚非,但在複杂的社交场合,还是要有一定的原则,否则到头来害人害己。一味只顾自己的私利,不顾他人和集体的人,还是要趁早远离。
为了小利,就放弃底线的人,不值得深交。与之交往,为了利益,可以毫不犹豫地把你出卖。
经不起诱惑,很容易成为墙头草,左右摇摆不定
刘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做人要有底线,若为了钱,不顾礼义廉耻、仁义道德,那么这样的人会失去信誉,让人不想再与其合作。
得到帮助后,喜欢过河拆桥
生活中,有时会遇到背信弃义的人,尤其是给了他帮助后,就喜欢过河拆桥。
司马迁写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哀求别人帮忙,明面上会感恩。但发现你们是竞争对手,或者他飞黄腾达了,便不想再跟你有牵连。甚至,为了利益,不择手段,把你驱赶出局。你好心给他机会,他反手就会把你坑害。忘恩负义的人,不管你曾经如何帮助他,但是当他发展得好了,却选择了渐行渐远。若你们的利益有冲突,他不会记得你当初的无私付出,只会果断地打击你,为他的前程铺路。
这时候,你才发现,这样的人内心藏着一条毒蛇。
【猜忌多疑,假仁假义】
现实生活之中,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领悟别人的善意。你对别人的好心,别人也未必领情。相反,他们的猜疑心极重,对别人总是抱有敌意,甚至还会觉得你的和善是另有所图。
《左传》中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卑鄙小人自己时常图谋不轨,所以看谁都像坏人。自己居心叵测,任何好意都会拒之门外。
猜忌的大门一旦打开,在过分保护自己的同时,也会让别人敬而远之,甚至伤害到对方。
东汉末年,曹操刺杀董卓失败,逃亡路上遇到陈宫搭救,两人一起逃往曹操的老家避难。途中,两人遇到了曹操父亲的故交吕伯奢,对方邀请两人到家中作客,也亲自去买酒款待。
两人在屋内睡觉时,疑心颇重的曹操,忽然听到磨刀声,误以为是对方要加害他们。于是,两人拔剑将吕伯奢一家全部杀害。直到看到厨房里绑好的猪,才明白杀错了人。匆忙逃离的二人,又碰到了买酒归来的吕伯奢。曹操怕对方告发自己,便拔剑将其杀害。
正如雨果所说:“卑鄙小人总是忘恩负义的,忘恩负义原本就是卑鄙的一部分。”
生性多疑之人,对别人从来没有应有的信任,自然也不会懂得何为恩深义重礼。就算他们将自己装扮得再有德行,也终究不过是带着假仁假义的面具,虚伪且卑鄙。
【言而无信,谎话连篇】
孔子有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诚信,人际交往的名片,也是立足于世的基石,更是人一生最重要的身分形象。
一个言而无信,谎话连篇的人,对别人没有基本的尊重,更不会懂得知道恩图报的道理。他们把别人的信任当成儿戏,求人之时信誓旦旦,恨不能发下最恶毒的誓言,只为求些好处。但这些信口开河的话,不过是用来欺骗他人的缓兵之计。目的达成以后,哪管别人洪水滔天。
如此信口雌黄之人,办事也多半不靠谱。他们不仅不会报恩还情,甚至还可能以怨报德。
在电视剧《我是馀欢水》中,馀欢水的发小吕夫蒙就是这样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人。他当年一贫如洗,入行炒股时问馀欢水借了13万,多年过去,一直都没有提还钱的事儿。馀欢水想要给妻子买车,张口让吕夫蒙还钱时,吕夫蒙先满口答应,却又屡次爽约。甚至他还趾高气扬地嘲讽对方,说自己就算有钱也不还,就是故意要骗对方。而此时的吕夫蒙,早就开着豪车住着豪宅的有名画家,其实根本不差这些钱。
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西塞罗所说:“当你欺骗别人的时候,你也在欺骗自己;当你背叛了别人,其实也是背叛了自己。”
没有诚信的人,终究会活得孤立无援。撒谎成性,也只会被别人唾弃。
【怨天尤人,从不反省自身】
《世说新语》有一个故事:从前有个书生,心地善良的他每天都会给家门口的乞丐三个铜板。后来,书生成亲了,虽然他并没有义务要继续给乞丐铜板,但基于以往的关系,他还是每天就给乞丐一枚铜板,让他解决温饱问题。对此乞丐很疑惑也很生气,问书生为什么少了2块铜板。书生说自成亲后,家中开支激增,无力承担额外的支出,所以就少了。没成想乞丐听完,勃然大怒,给了书生一耳光,骂道:“你居然拿我的钱养女人。”
虽然故事让人啼笑皆非,但想想在现实中,这种只顾自己的人却大有人在。
正如古语有言:「升米恩,斗米仇。」不懂感恩的人,比狼还可怕。这类人遇事从不会反省自身,只会道德绑架他人。郭德纲曾说过:“我不怕自己没能耐,我怕的是我以为有能耐。以为自己有能耐,所以把失败的原因都归咎他人;以为自己有能耐,所以将生活的不行都怪罪给他人;以为自己有能耐,所以从来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
生活中很多人不敢面对自己的失败,总将原因归咎于外在的种种来为自己开脱。殊不知,这样的人永远不能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那也无法达到自己想要的成就。反之,层次越高的人越善于反省自身,越感恩获得的一切,从而不断改进并获得成功。
我们常说人的能量场是会转移的,与负面能量过重的人在一起,情绪会越发压抑,越爱抱怨,从而将自己的人生沉溺在过往的痛苦中不能自拔。在人际关系交往中,无论是熟识之人还是陌生人,遇到这种只会怨天尤人的人,及早远离。丰子恺说:“结有道之朋,断无义之友。”
人生一世,我们会遇到很多人,有的成为挚交好友,有的成为陌路过客。与谁相交,其实到头来还是看的一个人的人品。任何时候,都不要为了私利、贪念和抒发怨气,成为忘恩负义之人。最长久的关系,都是以心换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良师、交益友,成就更好的自己。
稻盛和夫曾经给过年轻人一个忠告:做人一定要懂得感恩。公司的壮大,他都归功于员工的支持;收益有所增加,他说都是客户惠顾的结果;每次演讲结束,他都双手合十,俯身鞠躬向现场宾客致谢。他说:“人只要懂得感恩,就能够改变人生。感恩不只是一种品格,还是足以改变命运的力量。学会了感恩,就像拿到人生的通关密钥,通往更高阶的人生。”
保险业务员程鹏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经历。他出身农村,毫无背景,却短短4年就在北京买了房,年入数百万。不少同行向他讨教秘诀,他只回答了两个字:感恩。他认为,多亏了客户的支持,自己才能在这一行站稳脚跟。所以,每逢过节,他都会给客户一一送上祝福和专门定制的礼物。到了年底,他还会自掏腰包找一家昂贵的餐厅宴请客户。客户很开心,不仅愿意长期与他合作,还介绍了很多资源给他。就这样,他很快在北京安家立足。
作家黄晓林说:“衔环结草,以恩报德,感恩会成就你生命和事业的高度。你回馈他人的一切,都将变成机遇和财富,再流转到你自己身上。”
电视剧《大染坊》中有一个令人深刻的情节:寒冬腊月,十五岁的小乞丐陈寿亭差点冻死在路边,染坊的周掌柜见状,好心收留了他,并留他在自家店里当伙计。陈寿亭感念周掌柜的恩情,从不偷懒耍滑,勤勤恳恳地跑腿打杂,学习染布。染坊生意不好,一度快倒闭,陈寿亭也没想着另谋出路,而是想尽办法改进质量,绞尽脑汁琢磨销路。见他知恩报恩,把染坊当成自己家一样,周掌柜决定将女儿嫁给他,也让他接手了整个染坊。最终,他从一个讨饭的穷小子翻身成了老板,还凭借好口碑把生意越做越大。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在接受访谈时提到过一项研究结论:感恩别人,就是在为自己积攒财气。心怀感恩的人,赚的钱也会多一些。一个人感恩的能量,等于他所能接住的财富的容量。常把“谢谢”挂在嘴边,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就是在修炼自己的吸金力。念别人的好,修自己的心,你越懂得感恩,离财富越近。
感恩,换来人脉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丰富的人脉资本比黄金都珍贵。而世上所有的人脉,往往都始于有来有往的恩义。
《如何结交比你更优秀的人》的作者康妮在书中讲了一个故事:她在美国生活时,接待过三个从北京到美国交换学习的女高中生。她为她们提供了舒适的住处,也带着她们一起出去玩。交换结束后,三个女孩回到了中国,其中两个女孩彻底和她失去了联系,只有一个女孩专门写邮件感激她的照顾,逢年过节还发邮件问候她。一封封邮件逐渐加深了两人之间的交情。后来女孩考大学、找工作、谈恋爱时,康妮都以过来人的身份给出了中肯的建议。女孩先后到香港、纽约、伦敦工作,康妮也介绍了当地的朋友给她认识,这些朋友都很优秀,要么毕业于名校,就职于大企业;要么见多识广,阅历丰富。有了优质人脉圈的加持,女孩在职场上一路开挂,生活也顺风顺水。
知恩图报,其实就是互相交换真心的过程。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便会在无形中建立情谊,扩大社交半径。
徐悲鸿刚来上海时身无分文,幸好被好友黄警顽收留,又经富商黄震之引荐,得以出版画作。为感念“二黄”的恩德,徐悲鸿在考震旦大学时,改笔名为“黄扶”,意思是,不忘二黄扶助之恩。成名后,他为两位友人各画了一幅价值不菲的肖像画。他与“二黄”的故事传出去后,康有为、蔡元培都很欣赏他,主动提拔他,助他事业再上一层楼。
感恩是人际交往中的一张名片,当你记人好、报人恩,大家都会愿意与你结交。以感恩做养分,你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也会更长久稳固。你能链接到多少人,就能获得多少帮助,最终跃入更高的圈层。
人生中,有些人运气极好,事事顺利;有些人却常倒霉,处处碰壁。你有没有想过,这究竟是为什么?
美国心理学家拜伦曾随机选取2000名身份不同的人,并观察、记录他们的言行。结果,他发现运气好的人很喜欢说“谢谢”,运气不好的人则相反。也就是说,运气的核心在于一个人是否懂得感恩。
看过知乎网友@竞先生的故事:他学历高,能力强,工作中不是嫌弃同事不如自己,就是吐槽领导只会瞎指挥,所以他在哪家公司也干不长久。毕业十年跳槽十几次,最短的工作经验只有三个月。他累积不起人脉资源,也争取不到更好的薪资待遇,人到中年依旧一事无成。他想不明白,自己这么优秀,为何在哪里都不招人待见?
后来,通过读书、寻求心理疏导,他开始冷静下来反思,逐渐领悟到:自己过得不好,并非用人单位没眼光,也不是生活不够公平,而是自己不懂得感恩。于是,重新入职一家公司后,他戒掉了以往的傲慢,他珍惜老板为自己提供的工作机会,认真对待每一个项目,并虚心接受上司的指点。他经常对配合自己的同事说“谢谢”,当同事遇到麻烦时,他也热心地上前解决。渐渐地,老板认可了他,将他提拔到管理层,同事也喜欢他,随时愿意为他提供帮助。他的工作稳定下来,收入也逐步提升,生活终于慢慢步入了正轨。
古人说:时运盛衰难测,唯感恩可立一世。世上所有的好运,都自有其因果。你感念别人的付出,别人才会为你付出更多;你报答别人的帮助,别人才愿继续出手相助。你为自己种下的善因,累积的善缘,都会在关键时刻化作你青云直上的助力。
作家林清玄说过这样一段话:“打开门发现阳光普照,所有的花都有香味,原来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幸福。幸福并不是拥有全世界,而是打开内心的某一个开关。”他所说的开关,就是对万事万物都怀有一份感恩之情。就算只是看见路边花开,吃到一顿美食,他也会轻轻道一声“谢谢”。时刻感恩世界,感恩生活,让林清玄收获了内心的丰盈,也因此写出了不少佳作。
哲学家尼采说:“感恩即灵魂上的健康。”懂得感恩的人,目之所及皆是美好,心之所向是光亮,自然离幸福越来越近。
部落客芳菲小道前几年的生活状态特别糟糕:婆婆过来照顾孩子,却对她的习惯百般挑剔;先生每天加班到很晚,一回家就跟她拌嘴;再加上工作的压力,同事的排挤,她觉得身心俱疲,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后来,她在书上看到一个调整心态的方法:每天记下5件值得感恩的事。从那以后,每晚睡觉前,她都会写一篇感恩日记:“今天老公下班早,还说周末一起去露营”;“接娃的路上,孩子很开心,叽叽喳喳说不停”;“婆婆做饭很好吃,还帮忙分担了家务”。她发现,原来自认为黯淡的生活中,有那么多温馨的瞬间。久而久之,她心中的焦躁被幸福取代,日子也越过越有滋味。
金惟纯在《人生只有一件事》中说:“感恩之心”是生命中最强大的能量,并且和幸福相生相伴。感恩是对既有生活状态的知足,也是对周围散发出的善意。当你能看见他人的付出,就不会再满腹委屈;当你愿回报生命的给予,就不会再心怀怨气。一个时常感恩的人,看万物皆可爱,世事皆明朗,心中自会盛满幸福。
美国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在《我坚信》一书中说:“我坚信,欣赏人生中出现的所有一切,会改变你的整个世界。如果你能意识到自己所获得的善,而不纠结于没得到的,你就会为自己散发和制造出善来。如果你每天抽点时间来感恩,结果会让你大吃一惊的。”
一颗感恩的心,自带正向的能量磁场,能够吸引你想要的一切。从今往后,在生活中少一些责难与抱怨,多一些善意和回报。当感恩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你离幸福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