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要收走一个人的福气,会给出2个提醒,千万别忽视了!

名语言 2025-01-19 14:04:56

好的人生,需遵天意,也重人意。很多人一段时间顺风顺水的,几年后就一败涂地,处处碰壁,就是福报被你消耗太多了,你却没有自知。老天爷要收走一个人的福气,都会给出提醒。如果你有命中出现这两个预警,别忽略。

关系紧张,恶缘出现

这世界没有人是一座孤岛。那些冬天为你搓手,夏天为你搧风,深夜为你留灯的人,都在用力地证明,你是值得被爱的人。但凡活在尘世间,我们就和周围的人存在着千丝万缕的缘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我们身上汇聚正缘磁场的时候,所吸引的都是贵人,对我们有帮助的人。但我们的福报下坠,磁场浑浊的时候,恶缘就会随之出现,身边会出现搅局的小人,继而影响自身与周围人的关系。

特别是在某段时间里,会突然间脾气变差,尤其是对身边人“恶语相向”,这就是很明显在受“恶缘”的冲击。有些人总是会把坏脾气留给亲密的人,把和颜悦色留给陌生人,这全然不是一种正确的选择。

曾仕强教授说:成为你的伴侣,成为你的父母,成为你的孩子,都不是无缘无故的,他们一定是和你有重要的缘分牵绊。所以永远不要抱怨你的家人、爱人、孩子,会有损你的福报。真正能够陪伴你走过余生的,永远都是命中这三种缘分,其他缘分,不过是过江之鲫,白驹过隙。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因缘莫过和伴侣、父母、孩子的缘分,这三者是我们缘分的中心,也影响我们的生生世世。

生病频繁,恶业显现

健康的身体是一个人命运中的隐形财富,疾病的出现往往代表着健康出现危机,身体亮起红灯。从佛家的角度来看,疾病的出现代表着恶业的成熟,它是平日埋下的恶业因果,到了一定的时间点有了结果。这就是为什么疾病的到来都是特别突然的。在疾病出现之前,它都有一个隐密的潜伏期,如果人能够在这期间及时发现,并将根源铲除,恶果就不会形成,也不会给身体造成伤害。但如果我们总是忽略日常中出现的异样,没有察觉到身体敲响的警钟,那么所种下的恶果就会慢慢地成熟,最后变成疾病显化出来。

疾病是身体给你的警示,同时也是上帝对你的警告。曾仕强教授说:一个人多病几次也是好事情,因为往往生病的时候,会领悟一些平时领悟不到的道理。会比以前、比别人更珍惜生命,更懂得爱惜自己的身体,更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磁场就是观念,要调整好的磁场,就一定要学会慢慢调整观念。身体好的时候,要有身体好时的做法;身体不好的时候,又要有身体不好时的做法。

从这段话里不难看出,在曾老看来,生病并不是一件让人恐惧的事。我们之所以会忌讳生病、惧怕生病,是因为害怕生病之后产生的连锁反应。这些反应其实都跟我们自身的福报有关。福报深的人,即便遇上疾病,也能顺遂化解;福报浅的人,在生病之后还会遇到种种的麻烦,例如看病遇不到好医生,处处碰壁;卧病在床,无人问津;旧病难医,欠下高额债务……等等。

因此,比起生病和不健康,我们更要注意的是老天爷背后的提示。在无病无灾的时候,要多多行善、积德、发愿、利他人。只有不断的积累福报,减少福报的亏损和生命状态的下坠,往后余生越来越幸福,越来越有福。

福报好比一个装满水却有漏洞的杯子,每个人从出生开始,水杯的大小和水量已固定。然而,这个杯子上的漏洞却会随著个人的品行而变化。福报消耗一空时,人生的运势也会随之陡然下滑。

林语堂曾言:福气不是自外而来,而是自内而生。一个人的福报,源自于自己修来的德行和善行。人这一辈子,求福不如修福,珍惜福报方能享受福报。

为了守住福气,我们需要远离以下三种行为,避免消耗自己的福报。

纠缠无益之事,损耗福报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困境和纷争,但一味地纠缠不休,只会让自己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经济学上有一个著名的“鳄鱼效应”,它讲述了这样一个道理:当一隻鳄鱼咬住你的脚时,如果你试图用手去掰开它的嘴,结果很可能是手脚同时被咬住。唯一的生存之道是果断舍弃那隻已经被咬住的脚,迅速脱身。

这个效应告诉我们,当遇到困局时,越是纠缠不休,越是会深陷其中。正确的选择是果断放弃,及时止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著许多类似「鳄鱼」的困境。这些困境会消耗我们的精力,浪费我们的时间,甚至毁掉我们原本平静而幸福的生活。

刘震云的小说《我不是潘金莲》正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二十多岁的李雪莲与丈夫为了多分一套单位房,决定假意离婚。然而,丈夫拿到离婚证后却与他人再婚,还污衊李雪莲是“当代潘金莲”。愤怒的李雪莲决定将丈夫告上法庭,试图讨回公道。她不断上诉,从小县城一直告到北京,耗费了二十多年的光阴。原本年轻美的她,最终却在这场无止尽的纠纷中耗尽青春,蹉跎成了怨妇。她本来可以选择重新开始,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执念太深,让她选择了一条充满怨恨的道路,将幸福拒之门外。

弘一法师曾说:不争,是为了放过自己的内心;远离,是对伤害最大的鄙视。在这个充满诱惑和纷扰的世界里,遇到困境和纠纷固然无奈,但要明白这是人生的常态。人之所以活得痛苦,往往是因为执念太深,一步不能进,退一步不甘心,于是陷入纠缠之中,难以自拔。然而,纠缠的结果只能让自己和幸福渐行渐远。学会像壁虎一样,断尾求生,及时止损,才是走出困境,保住福报的明智选择。

怒火中烧,消耗福报

愤怒是人类情感中的一种,但如果不加控制,愤怒不仅会伤害他人,更会耗儘自己的福报。历史上,许多悲剧都源于愤怒和失控的情绪。

三国时期的袁绍出身高贵,家世显赫,起点极高。在讨伐董卓时,袁绍被推举为联军盟主。然而,袁绍本人性格自负,过于自我,常对手下部将声色俱厉。官渡之战的失利,使袁绍由强转弱,而导致他失败的关键因素,正是他对手下谋士许攸的愤怒与猜忌。

许攸与曹操曾是旧友,关系深厚。在官渡之战中,许攸建议袁绍分兵作战,突袭曹操的许都。然而,袁绍却没有听从许攸的建议,反而认定他通敌,当众呵斥许攸的行为,彻底激怒了这位忠心谋士。许攸感叹道:“竖子不足与谋!”随后转机投奔曹操,将袁绍军队的机密尽数洩漏给曹操。袁绍的坏脾气不仅赶走了谋士,也将原本唾手可得的胜利拱手让人。最终,袁绍众叛亲离,含恨而终。

《忍学》中有言:「愤争损身,愤亦损财。」愤怒会使人丧失理智,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定。它不仅会损害我们的身体健康,还会破坏我们的人际关系,甚至导致我们失去原本属于自己的福报。

曾国藩曾说:“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控制情绪,少一点争执,多一些宽容,既是为人处世的智慧,也是保全自身福报的关键。怒时不言,气话不听,是对他人的宽容,更是对自己的成全。好的脾气,才是你一生最大的福气。

抱怨连连,赶走福报

言语有一种潜在的力量,它不仅能表达情感,还能在不经意间影响我们的心态和命运。心理学家墨菲曾说:“人人都是自己的预言家。”当我们不断抱怨时,这种负面的情绪会逐渐在我们的内心生根发芽,进而引发一系列的不幸。相反,当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更多地去行动和改变,福报自然会悄悄降临。

作家良大曾分享过一个朋友的故事。这个朋友家境富裕,而他家的家规之一是“不说丧气话”。朋友从小便受教育,言语要积极向上,不能轻易说出“穷”或“倒楣”这样的话。他的奶奶相信,丧气话说多了会招致霉运,而多说吉利话,福星才会高照。正是这种积极的言语环境,塑造了朋友乐观的性格。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他总能从中看到积极的一面,哪怕是小小的好运,也会让他欣喜若狂。或许是因为这种乐观的心态,朋友的人生一路顺遂,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鲁迅先生曾说:往往人一开始抱怨,事情就会迅速朝他抱怨的方向前进。我们总是容易被自己的言语所催眠。积极的话语会给自己正向的暗示,促使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最终梦想成真;而抱怨则会给自己反向的暗示,使我们消极怠惰,最终验证了那句“怕什么,来什么”。

实际上,运气的好坏,不过是心态的因果。你抱怨什么,什么都会在你身上发生;你相信什么,什么就会被你吸引靠近。与其抱怨命运,不如积极行动,多做改变,福报自然而然会降临。

钱钟曾说:没有无缘无故的能力,也没有无缘无故的运气。人生的福报,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藏在我们的行为与信念之中。那些有福之人,并非生来就运气爆棚,而是懂得修福惜福,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修养获得了福报。

其实,上天是公平的,它把拥有福气的机会分摊到每个人的手中。只不过,有些人无法守住这些福气,那就不是别人的问题了,而是他个人的问题了。

在生活中,那些真正能守住福气的人,往往在这3个地方下功夫

【会保持「危机感」】

中有这句话:“思其所以危,则安矣;思其所以乱,则治矣;思其所以亡,则存矣。” 大致意思是:思考现实为什麽存在危机,我们就安全了;思考世道为什麽混乱,就能大治了;思考事物为什麽会衰亡,我们就长存了。这番话可以概括成这麽四个字-居安思危。

越是处于安稳中的人们,越要想到生活的风险。尤其是那些一出生就有钱有势的二代,更不能掉以轻心,而是要战战兢兢,有一定的危机感。这个社会要淘汰一群人或一个群体,其实只需要一个波动就足够了,而要淘汰一个人,那更是轻而易举的事儿。既然我们明知道社会存在淘汰机制,那我们就需要在“拥有”事业的那一刻,想到最坏的情况,做好最坏的打算,那才能更长久地拥有福气。

【不会狂妄骄奢】

王阳明说过:“今人病痛,大段只是傲。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现在人们的病痛,多半是因为过分傲慢而产生的;而万般罪行,都因为人过分狂妄而出现。傲慢与狂妄,都是人衰败的原罪。前者并没有认清自己,所以他们会越活越痛苦;而后者,则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是世界的主角,那他自然就被世道淘汰了。

一位在互联网大厂工作的程序员,反正吃尽了红利,特别能赚钱。后来,他和妻子在深圳全款买了一间88平米的房子,可以说,他也算是人生赢家了。就是这般高收入的他,总觉得自己的能力特别强,可以一辈子走运,甚至能成为人上人。因此,他选择卖了这套88平米的房子,同时贷款买了一套深圳的大平层。但是,在2021年,由于大环境的问题,这位曾经赚大钱的程序员被辞退了,连大平层的贷款都还不起。如今的他,欠贷数百万,到了崩溃的边缘。其实,命运给了他吃红利的机会,也给了他赚大钱的时间,可是,就是因为他过分狂妄,所以才败光了自己的福气,最后从“富人”成为“负人”,实属悲哀。

【只会赚认知以内的钱】

社会上一直流传着这麽一句至理名言:每个人都只能赚认知以内的钱。到底什麽是「认知以内的钱」呢?那就是你有多少的眼光和认知,那你就赚多少的钱,反正它跟你的个人能力是挂钩的。

一个高阶主管,他能综合身边的资源,不仅可以开拓市场,也可以创造事业,甚至能反客为主,这就是赚认知以内的钱。但是,如果你让一个普通员工干高阶主管的活,去整合资源,相信这员工都不知道从哪裡入手,连开拓市场的胆量都没有,更别谈赚钱了。

只不过,有些人不信邪,总觉得别人能在这个领域赚钱,自己也能在这个领域赚钱,这应该就属于认不清自己的定位了。要知道,别人能够在gu柿中七进七出,而他也许碰到点问题就六神无主了。这,就是差距。所以说,在赚钱这件事上,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本分,那就可以了。能够得到属于自己的安稳,那就是命运对你的恩赐了。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