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古墓发现嫦娥奔月图图中嫦娥的形象竟然是人首蛇身

月舞之音 2025-01-04 09:49:49

嫦娥,这一名字在中国文化中承载着丰富的神话色彩与深厚的情感寄托,她不仅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文化的缩影。在古老的神话体系中,嫦娥被描绘为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之一帝喾(天帝帝俊)的掌上明珠,其美貌非凡,本称姮娥,后因西汉时期避汉文帝刘恒之讳,改名为嫦娥,亦称常娥。这一名字的更迭,不仅反映了历史变迁中的文化避讳,也见证了嫦娥形象在民间信仰中的流传与演变。

嫦娥与后羿(大羿)的爱情故事,成为了中国古代爱情传说的典范。尽管在东汉之前的文献中,并未明确记载嫦娥与羿的夫妻关系,但自高诱注解《淮南子》以来,嫦娥作为后羿之妻的形象逐渐深入人心。他们二人开创了古代中国一夫一妻制的先河,这份忠贞不渝的爱情,成为了后世无数文人墨客笔下歌颂的主题。为了纪念这对神仙眷侣,民间演绎出了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这一故事不仅富含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也寄托了人们对团圆与幸福的渴望。

在神话传说中,嫦娥因偷食了大羿自西王母处求得的不死药而飞升月宫,从此与后羿天人永隔。这一情节,既展现了嫦娥的勇敢与决绝,也隐含了对权力与欲望的反思。嫦娥奔月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关于爱情与牺牲的传奇,更是一个关于人性、道德与选择的深刻寓言。

我国河南南阳地区的一个古墓中,人们意外发现了一幅嫦娥奔月图,图中嫦娥的形象竟然是人首蛇身,这是一幅东汉的陵墓壁画,画面左上方刻着一个月轮,一只蟾蜍蹲坐月中,其右刻着一个女子为嫦娥,头梳高髻,人首蛇身,身着宽袖长衫,双手前伸,臀部有双爪,后拖曲尾,面向月轮,作翩然升腾状。

关于嫦娥奔月图的解读,尤其是其中人首蛇身形象的争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古代神话的契机。在《山海经》等上古神书中,人首蛇身往往被视为神圣与力量的象征,如创世神盘古、女娲娘娘等皆是如此。因此,有观点认为,东汉古墓中的嫦娥奔月图,或许并非直接描绘嫦娥,而是常羲,即古代神话中的月亮女神,她手捧月亮,而非飞向月亮,月亮中的蟾蜍才是嫦娥的化身。这一推测,如果得到证实,无疑将颠覆我们对嫦娥传统形象的认知,也将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古代神话与历史文献中的信息,以更加开放和多元的视角去理解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

嫦娥奔月的故事,不仅流传于民间传说,更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中。中秋节的由来,据说就与嫦娥奔月的传说密切相关。在这一天,人们仰望明月,思念远方的亲人,通过摆放嫦娥平日爱吃的食品,遥遥为她祝福,寄托对团圆与和谐的向往。这一习俗,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了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记忆与情感纽带。

随着时代的变迁,嫦娥的形象也在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与价值。在现代科技领域,嫦娥系列探测器的成功发射,不仅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也将嫦娥这一古老的神话形象与当代科技成就紧密相连,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这些探测器在月球上的探索,不仅是对未知世界的勇敢探索,也是对嫦娥奔月传说的现代诠释,体现了人类对宇宙奥秘的不懈追求与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0 阅读:0

月舞之音

简介:每天都有精彩视频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