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语言话术》037
王熙凤出场如同一阵风,刮进贾母房中和林黛玉的眼中,将满室的愁绪吹散,充盈起无尽生气。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辣货,南京所谓‘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众姊妹都忙告诉黛玉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曾识面,听见他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叫做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引程甲本第三回)
脂评本此处略有不同,重点在贾母介绍凤姐的话:“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
关于此处内容,我认为程甲本要比脂评本则更贴切。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贾母向林黛玉介绍凤姐,语气中透着喜悦和调侃,说明王熙凤的到来让她开心,她对凤姐也极为满意和宠爱。
而“泼辣货”和“辣子”的意思一以贯之,形容王熙凤性格无赖厉害,一针见血。
“辣子”同“剌子”,是泼辣的俚语。据章太炎在《新方言》卷三中描写:“江宁谓人性狠戾者为剌子。”江宁就是指南京地区。说明程甲本说法有延续性。国学大师王伯沆批注:“今南京犹有此称,言无赖也。余按《五代史•汉高祖纪》,有‘此都军甚操剌’语,注云:‘俗谓勇猛为操剌。’是‘剌’讹‘辣’也。”意思都作“泼辣、厉害”的戏谑之意。
脂本将“泼辣货”作“泼皮破落户儿”,借后者的“无赖性”诠释“辣子”也不错。且“泼皮破落户儿”多是北方俚语,再用南方俚语“辣子”解释也不错。
但一般来说形容男人多用“泼皮破落户儿”,形容女人多用“泼辣货”。若只从语境来说,程甲本更顺。当然,脂评本则在伏笔上更贴切。
要知道王熙凤就是个放高利贷的。后文会出一个市井放高利贷的倪二,明确是个泼皮破落户儿。凤姐出场时作这一“引”,伏笔她放高利贷的事实,就很贴切。
我的观点是这两个差异文字,程甲本和脂评本都曾被使用过。但具体哪一个是最终定稿就不得而知。两个版本的不同恰恰印证了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事实。
林黛玉自是听母亲说过这大名鼎鼎的琏二嫂子。但要注意“自幼充作男儿教养的,学名就叫作王熙凤”这句说法背后的深意。
林如海夫妇丧子后,将女儿黛玉权当儿子教育,请家庭教师来家中为其启蒙。除了学习文化以自乐之外,女儿的教育并没有耽误。
王熙凤不是!她跟着兄弟们一起受教养。要注意“教育和教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词。林黛玉是接受男孩子才能享有的学习资源,王熙凤则像男孩子一样被养育。
所以,林黛玉是文化和女儿教养同步学习。王熙凤完全就像“小子”那么养。“母亲”位置的缺失,让她没有跟从母亲学习女儿那一套传承,反而与儿子一样,接受王家行伍的铁血培养。因为不以文化为重,她才大字不识一箩筐。
贾敏告诉林黛玉的这段关于王熙凤成长履历,最细思极恐的一点,就是她身上母亲传承的缺失。
都说“知女莫若母”,传统社会看一个女儿好坏,只看母亲就八九不离十。然而这一套在王熙凤身上行不通。因为王家将她当儿子养,与母族传承无关,便只能体现王家男人的性格。
王家男人什么性格?“狠舅”王仁就是!曹雪芹为其取名王仁谐音“忘人”。忘了是人,就“不是人”。可见王家传承的心性。
“以点带面”,王熙凤如此,王夫人和薛姨妈呢?她们教养的女儿贾元春和薛宝钗什么样?尽管不可能照搬,实际也深受影响。
尤其贾元春,判词有“榴花开处照宫闱”之句,是以三国东吴皇后潘淑作伏笔。而陈寿在《三国志》形容潘淑,只有五个字:性险妒容媚!不就是王熙凤一般么!
所以,后文《红楼梦曲子》里,唯有贾元春的《恨无常》与王熙凤的《聪明累》写死后的追悔莫及。皆因这双表姐妹的性格根源内核差不多,都受王家教养影响。
“泼辣货”也好,“泼皮破落户儿”也好,都是借戏谑之言,揭露王熙凤更多的未来伏笔。她一出场,曹雪芹便在铺垫结局,注定要直面不幸人生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