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原副校长张新民:历史视野下的会计之变与不变

财能无欣 2024-07-04 16:58:38

6月22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原副校长、国际商学院教授张新民老师在2024财务数智化峰会上作题为《历史视野下的会计之变与不变》的破题演讲。

刚刚几位嘉宾都作了很多感谢,在这里我想再感谢一个特别需要感谢的人,就是财能科技创始人兼CEO、财能书院院长成艳华先生。

2018年,成艳华先生和我说他想干一件事,就是持续地赋能财会人。通过不断为财会人赋能,从而驱动财会人的事业发展、驱动组织的事业发展。这几年在成艳华先生的引领下,财能确实将赋能财会人这件事做得非常好。

成艳华先生经常说“生命不息,折腾不止”。他说的“折腾”,是遵循会计人才的成长规律,从财会大学生到财会人职业生涯全生命周期,多维度、全方位、高频次地去赋能他们。今天峰会的主办方之一“财能书院”,是财能科技旗下一家高端智库研究平台,最初由10位国内会计名家、23位企业CFO联合发起,我便是发起人之一。财能书院发展到现在,在行业内已经形成了深远的影响力和强大的组织力。

成艳华先生不是著名的学者,不是著名的学术领袖,不是著名的企业家,也不是著名的企业领袖,但他是为财会人赋能这项事业的领袖。所以,我们今天应该特别感谢他。

下面正式开始今天的破题演讲,我分享的主题是《历史视野下的会计之变与不变》。如果学过会计,大概会追溯“结绳记事”是会计的起源,这里已经有了“数据”的概念。到今天,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但我们突然发现,经济发展到现在,会计专业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大学里的会计专业,招生分数线在持续降低,会计专业的学生便开始困惑:我们未来还有前景吗?还有希望吗?要和大家强调的是,我们是有希望的。信息的本质不变,这就是我们会计的安身立命之本。

会计是数据起家,但到了数字化时代,到了数据资产入表时代,我们竟然慌了,为什么会这样?追根溯源,是教育的失败。根据我之前的一项考察显示,大量活跃在一线、教会计课程的大学老师,是真的不知道会计是什么。他们以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就是会计,以为业务处理的分录就是会计,以为报表编制就是会计。

实际上到现在,这些岗位正在迅速消失。但正是由于这些岗位的消失,才使得会计数据、会计信息或者会计本身的价值发挥的作用开始有了最新的变化——我们有了更大的价值发现。总结来看,会计之“变”是从岗位到思维,很多岗位消失了,但思维没有消失。而具有思维的人,会对组织有更大的贡献,人生价值会得到更大的展示。

根据我的考察,财会,尤其是会计方面的知识,现在已经由专业知识过渡到通识知识了。我有一门公开课在某平台上挂了12年,在热门点击榜里牢牢地排在第三位,前十位分别是《演讲与口才》《摄影艺术》《王阳明心学》《厉害了!我的国》等等这些课程。而我的课之所以能够排在第三位,质量是一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课程里面的知识是大家需要的。大家可以看出,前十位的这些课都是通识课,说明我们的财会课应该已经到了通识知识的时代,这就是我们的信心。

第二个不变,是与财务管理的密切结合不变。

下面和大家讲一讲“财务数智化:从账务战略到数智支撑的财务管理”。最近美国老太太耶伦对我们影响很大,来中国之前,她说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产能过剩。作为财会人,在产能过剩问题上应该有自己的认识,从企业财务报表主要项目与产能过剩之间的内在联系来考察,以制造业为例,产能过剩的企业有如下财务特征:

第一,固定资产周转速度持续下降。固定资产周转速度是指用企业的年度营业收入除以年度平均固定资产原值。

第二,毛利率持续下降。毛利率是企业毛利与营业收入之间形成的比率,代表了企业产品的初始盈利能力。

第三,核心利润与核心利润率持续下降。

第四,存货周转速度持续下降。存货周转速度通常是用年度营业成本与年度平均存货相比所得出的财务比率。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存货周转速度时,存货应该用原值而不是减去存货减值损失后的净值。

第五,固定资产出现减值。当企业过剩的产能持续不能产生预期营业收入、未来也不可能在市场中通过自身的研发努力、营销努力等手段创造出新的产品需求、拓展出新市场的情形下,企业的相关固定资产就变成了持续有效应用不足的固定资产了。与产品有关的固定资产又往往具有专用性,一旦具有专用性质的固定资产失去其专用价值,也可能很难成为通用固定资产。这样,企业的固定资产减值就会出现。

第六,存货出现减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当企业存货不能按照预期实现价值、出现价值减损的时候,企业在会计期末就要对存货进行减值损失处理。

第七,企业与产能相关的资产整体盈利能力下降。企业与产能相关的整体资产,既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开发支出、使用权资产和在建工程等非流动资产,也包括商业债权(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应收款项融资与预付款项等)和存货等。

第八,资产质量下降导致偿债能力下降。企业的偿债能力是由资产质量决定的,不是由财务比率决定的。根据前文分析,产能过剩将对企业资产产生整体性不良影响,导致企业经营资产出现持续性的不良化。在资产质量逐渐不良的过程中,企业的偿债能力也在不断下降。

接下来,我将通过拆解中芯国际的各项财务数据,看看它哪些方面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的迹象。

这是中芯国际的财务报表,先看第一行的营业收入。中芯国际从2018年到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是230亿,220亿,274亿,356亿,495亿,可以看出这是一家成长性非常好的公司。

往下看营业利润,2019年是14.32亿,2020年是44.98亿,2022年是147亿,营业利润也是很不错的。

再看现金流量表,先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22年是365亿,2021年是208亿,2020年是131亿。什么意思?营业利润不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相当多,所以中芯国际的获现能力极强。

往下看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2019年是127亿,2020年是371亿,2021年是283亿,2022年是432亿。请注意,一个重要的关系出现了。有一个概念是“自由现金流”,我主张的自由现金流算法,是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减去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这时候我们会发现,不管这家公司有多能赚钱,但仍然不能满足企业扩张的需要,必须通过融资来解决。

请注意,中芯国际每年增加建设支出与当年营业收入的增量值之间是什么关系?它的固定资产投资远远多于每年营业收入增长的这几十亿、上百亿。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想象这家企业资产负债表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资产是疯狂增长的,尤其是固定资产一定是疯狂增长的,固定资产的原值速度应该是下降的。

现在来看资产负债表,看一下它的固定资产合计,到了2022年年底是854亿,原值一定超过1000亿;到了2021年年底是653亿,一年增长了200多亿净值,原值增加更多,营业收入只增加了100亿左右。什么意思呢?它的固定资产原值速度绝对是下降的,但下降不重要,重要的是未来要有市场。如果着眼于未来市场很大,大量的固定资产先存在这儿,也没有问题。但有一个关系出现了,当营业收入不多、固定资产非常多的时候,靠什么获利?就需要靠暴利,靠极高的毛利率。

现在看一下2023年利润表,2023年营业收入掉头朝下,这很不幸。2022年营业收入是495亿,2023年营业收入是452亿,营业成本从2022年305亿增加到2023年353亿,营业收入降低约40亿,营业成本增加约50亿,算起来毛利率减少了90~100亿,固定资产速度大幅下降了,毛利率大幅下降了,存货速度也大幅下降了。

往下看资产减值损失,到2023年达到了13.43亿,全是存货减值损失。再看营业利润,2023年营业利润到了69.05亿,请注意,营业利润靠谁支撑?利息收入是51.99亿,政府补贴是25.77亿,这两个加在一起已经远超营业利润。中芯国际营业收入带来的利润,已经变成了负数。

中芯国际未来需要更大的营业收入,才能消化这些疯狂增长的产能。当然,可以说为了“卡脖子”买了设备,为了未来发展买了存货,但存货这件事本身如果是正确的话,那存货管理真的需要改善了。

时间关系,就不再多说了。宁德时代也是一家疯狂增长的企业,但大家注意,至少截至2023年年底,宁德时代的这些指标都没有产能过剩的那些迹象。当然,我们并不能说中芯国际产能过剩,但它未来需要通过业绩来吸纳它的产能。

谢谢大家!

0 阅读:0

财能无欣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