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谁不渴望幸福快乐的生活,尤其是古代出生于贫寒人家的青年女子,由于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既不能参加科考,又不可外出闯荡,唯一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就是嫁一个好人家。
那些不幸坠入风尘中的女子,更是迫切希望遇到一位爱怜自己的郎君。唐代就有一位叫关盼盼的歌女,有幸遇到了徐泗节度使节度使张建封,这位张大人非常宠爱关盼盼,不仅娶她为妾,而且还特地为她修建了一座燕子楼。
关盼盼的命运虽然从此改变,可是美好的时光却极其短暂,等到张大人离世之后,她便陷入到无底的深渊中。后世一位诗人了解到她的传奇经历,感慨地写下一首诗。下面分享明代的一首七律,跌宕起伏,更是写尽了人世间的甘苦。

燕子楼
元末明初 · 张以宁
杨柳青青汴水流,昔年歌舞侍君侯。
城头落日鸦声起,楼上春风燕子愁。
黄壤讵能留富贵,白云无复梦温柔。
更怜山下虞姬草,烟雨年年恨未休。
张以宁,字志道,人称翠屏先生,进士及第后在元朝当过知县、又在明朝成为翰林学士,后来不幸在羁旅途中染病身亡。
诗人有一次途中经过燕子楼,题写了这首七律,表达出诗人对关盼盼不幸遭遇的同情。

诗的大意是:清澈的汴水不停流淌,河畔的杨柳青碧可人,昔日曾有一位沉鱼落雁的美人,在旁边的小楼中伺候君侯,并深情地为其歌舞。落日时分,栖息于城头的鸦鹊不断地悲鸣;春风轻拂,楼上的燕子好像也显得愁情满怀。
贫瘠的黄土,岂能留住富贵人家;天上的白云,不再进入女主温柔的梦乡。可怜那些生长在山坡上的虞姬草,每年到了烟雨茫茫之际,都会流露出不尽的怨恨。

说起关盼盼的身世,有些读者可能不太了解,这里首先做个简要说明。她出生于贫苦人家,又不幸寄身青楼,或许是她的美艳和才情打动了节度使大人,从而有幸寻找了自己后半生的依靠。
开篇就描述女主短暂的甜蜜生活,“杨柳青青汴水流,昔年歌舞侍君侯。”燕子楼位于江苏徐州,两层的小楼临水矗立、回廊环绕,周围绿树成荫、花香鸟语,乃是张大人为这位佳人精心挑选的宜居之地。
关盼盼也非常珍惜这份真挚的情感,从此谢绝一切应酬,全身心地伺候张大人,也在此过上了一段非常难忘的美好日子。

张大人离世之后,张家人将其灵柩运往他的家乡安葬,而关盼盼却并未被张府接纳,她只好独自一人守着一座孤楼,整日里唉声叹息。
颔联就委婉地道出了女主内心的悲愁,“城头落日鸦声起,楼上春风燕子愁。”黄昏、鸦鸣都是令人感到悲戚的意象,而小楼、春风则会勾起人们美好的回忆。
作者通过侧面渲染,又采用移情手法,以“燕子愁”暗写燕子楼中的美人心中的孤寂和悲痛,可谓技法高妙。

白居易曾是张建封的座上宾,他了解到关盼盼的身世,就非常同情她,彼此之间也会诗歌酬答。有一次关才女写了三首诗寄给白居易,当白居易读到“瑶琴玉箫无愁绪,任从蛛网任从灰”,忽然心血来潮,就回复“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暗指才女为何不为了张大人而殉葬?这样的指责,实在让才女心碎不已。
颈联令人不忍卒读,“黄壤讵能留富贵,白云无复梦温柔。”作者没有对过往的那段故事作出评价,而是以黄壤、白云的意象,想象出燕子楼中的女主人失去依靠、美梦难留的悲戚境况,更是给读者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结尾以景结情,表达出诗人的一份慨叹,“更怜山下虞姬草,烟雨年年恨未休。”虞姬是霸王项羽的爱妾,当项羽陷入十面埋伏、四面楚歌时,她唱完一首绝命悲歌,便自刎而亡。据说她的墓旁长满了一种殷红的野草,似乎是虞姬的化身。
“烟雨”二字,展现出一种凄迷景象;“恨未休”三字,情感深沉,委婉地表达出关盼盼心中的不平。同时作者也借此深刻地指出,世人对女主的指责有失公允。全文跌宕起伏,又发人深省,更是写尽了人世间的甘苦。朋友们,您如何评价关盼盼和这首诗,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