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承认改失败了!表示要重新用回……

顾锦书来说车 2025-03-13 11:34:27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在高速公路上,你急着想调低空调温度,却在15英寸的触屏上戳戳点点,好几层菜单翻过去才找到目标,这时车子已经驶过好几公里了;或者,雨天视线受阻,你慌忙寻找雨刮器开关却因为湿手而操作失误;甚至只是想调个音量,都得先移开视线,在屏幕上找那个虚拟的滑块……  这听起来像科幻电影里的未来世界吗?不,这就是很多人现在正在经历的“智能汽车”现实。

我们被告知,触屏是科技的象征,是未来的方向。大屏幕,简洁的设计,语音操控,这些词汇像魔咒一样吸引着我们。各大汽车厂商不遗余力地宣传着这些“高科技”,仿佛谁的屏幕更大,谁的功能更炫酷,谁就更先进。但现实呢?现实是无数的吐槽和抱怨淹没了那些所谓的“未来感”。

让我们先来直面一个残酷的事实:《消费者报告》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汽车投诉中,45%都与触控交互体验相关!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它代表着成千上万的车主正在经历着同样的不满和焦虑。  这其中,最令人担忧的莫过于驾驶安全问题。试想一下,在紧急情况下,因为操作繁琐的触控界面而耽误宝贵的几秒钟,后果不堪设想。德国TüV测试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实体按键操作误触率比触控低92%,紧急情况下响应速度快1.3秒。这1.3秒,可能就是生与死的界限。

特斯拉,曾经的触屏革命的先锋,似乎也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2024款Model 3重新加入了方向盘拨杆,马斯克甚至在推特上发文说:“有些传统值得保留”。这不得不让人深思,究竟是什么让这位科技狂人改变了主意?答案很简单:用户体验。特斯拉,这个以颠覆和创新著称的公司,最终还是屈服于用户最基本的诉求——安全和便捷。

大众汽车的案例更是令人警醒。大众CEO托马斯·舍费尔公开承认,盲目追随触屏潮流是他们对用户的“背叛”。ID.3车型因触控按键设计导致用户忠诚度暴跌15%,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教训。随后,大众迅速进行了调整,ID.2全系回归实体音量旋钮和背光空调按键,并在15英寸触屏下方新增了一排物理快捷键,方便用户快速切换常用的功能,例如除雾、座椅加热、驾驶模式等。这些改变,不仅体现了大众对用户反馈的重视,也标志着汽车行业开始重新思考人机交互的设计理念。

不仅仅是大众,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正在悄然改变策略。中国的新势力车企,也逐渐认识到实体按键的重要性。小米SU7高调宣传其“半隐藏式门把手+实体按键”的组合,雷军更是直言不讳:“安全与便利才是高端的底色。”  这表明,追求科技感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真正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而那些豪华品牌,也在这场无声的“暗战”中暗中较量。有消息称,奔驰新S级将恢复中控石英钟物理调节旋钮,宝马的iDrive旋钮专利也进行了升级。这似乎预示着,未来汽车座舱的设计理念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曾经,我们对所谓的科技充满期待,认为更大的屏幕、更复杂的系统代表着更先进的技术。但现在,我们开始意识到,真正的科技应该以人为本,应该是服务于用户的,而不是让用户去适应它。 那些复杂的菜单,那些难以操作的触控界面,不仅降低了驾驶的效率,更带来了焦虑和不安。

老年用户更是触屏交互的“重灾区”。数据显示,老年用户对触控屏的排斥率高达68%,而实体按键车型的复购率则提升了23%。这说明,那些看似“落后”的物理按键,反而更容易被老年用户所接受,因为它符合人体的本能反应,更符合人体的肌肉记忆,不需要学习,不需要思考,只需要本能的反应。

当然,彻底抛弃触屏是不现实的,毕竟触屏在显示信息、娱乐功能上仍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未来的汽车座舱交互,很可能是一种“混合交互”模式,将触控、语音、手势和实体按键巧妙地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场景和功能,选择最合适的交互方式。例如,高频使用的功能,比如空调、音量,仍然保留实体按键,而低频使用的功能,则可以交给触控屏幕来操作。

这种“混合交互”模式,不仅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也能够提升驾驶的安全性。想象一下,未来,你只需要轻轻扭动一个旋钮就能调节音量,拨动一个按键就能打开雨刮器,而复杂的设置则可以通过语音或触屏来完成。这样的驾驶体验,将会更加安全、便捷、舒适。

大众的“按键回归”,不仅仅是大众一家公司的转变,更是整个汽车行业反思的开始。它标志着一种新的设计理念的兴起,一种将用户体验置于首位的理念。这不仅是一场技术的革新,更是一场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开始意识到,真正的创新,不该以牺牲人性为代价。

数据的背后,是无数用户的切身体验。而这些用户的体验,最终会决定汽车行业的未来。我们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汽车座舱的交互设计将更加注重人性化、便捷性和安全性。  2025年,也许会成为“混合交互”纪元的元年,届时,那些曾经让我们感到焦虑和不满的触屏设计,将被更人性化、更便捷的交互方式所取代。

让我们期待一个更加安全、便捷、舒适的驾驶未来,一个真正以用户为中心的汽车座舱设计理念的全面落地。而这一切,都源于用户一次次真实而有效的反馈,源于企业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源于一个更加以人为本的设计哲学。 唯有如此,才能让科技真正服务于人类,让驾驶体验回归到它应有的纯粹和愉悦。

最后,让我们用几个数据来总结:全球45%的汽车投诉与触控交互相关;实体按键误触率比触控低92%;紧急情况下响应速度快1.3秒;老年用户对触控屏的排斥率高达68%,而实体按键车型的复购率提升了23%。这些数字,足以说明,在汽车设计中,我们不能仅仅追求科技感,更要关注用户体验,关注安全和便捷。  让科技回归理性,让驾驶回归纯粹,这才是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