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27国和美对着干,拒绝取消对俄制裁,普京抛出和谈新方案

墨香书卷浓 2025-03-30 14:05:04

巴黎峰会,马克龙高调宣布“英法将领导对乌派兵”,却遭克罗地亚总统当头冷水:“我们的士兵永远不会去! ”这场超过24国参与的紧急会议,不仅暴露了欧洲在军事介入上的撕裂,更将美欧分歧、俄乌博弈的暗流推向台面——当美国悄然考虑解除对俄制裁时,欧洲为何选择“死磕到底”?普京突然抛出的联合国托管乌克兰方案,又藏着什么玄机?

一、欧洲“制裁加码”与美国“战略撤退”就在巴黎峰会前一天,特朗普政府被曝正拟定放松对俄制裁的计划,试图以经济让步换取黑海停火。 然而,欧盟27国中26国却逆势加码,推出第16轮制裁:切断俄银行SWIFT通道、禁止原铝进口、打击“影子油轮”。 德国总理朔尔茨甚至喊话美国“必须跟进欧洲立场”,这种罕见强硬被英媒称为“对特朗普的单方面宣战”。欧洲的执念从何而来? 历史恐惧首当其冲。 马克龙曾用“末日语气”警告:“俄罗斯是欧洲永久的文明威胁”,这种渗入骨髓的恐俄症,让欧盟宁可承受能源价格暴涨40%的代价,也要削弱俄军事实力。 更深层的是身份焦虑——当美俄直接谈判时,欧洲突然发现自己可能沦为“局外人”。 法国学者直言:“制裁是我们刷存在感的唯一筹码”。二、普京的“联合国托管”提议就在欧洲集体展示强硬当日,普京抛出震撼弹:“应由联合国暂时接管乌克兰,组织选举建立新政府”。 表面看,这回应了泽连斯基政府合法性争议(其总统任期已于2024年5月届满),实则暗藏三大算计:其一,绕过拒不妥协的基辅当局;其二,将俄乌矛盾国际化以分化西方;其三,模仿科索沃模式为俄占区“合法化”铺路。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次日迅速回绝:“乌克兰已有合法政府”,但俄方显然醉翁之意不在酒。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补充道:“任何维和行动必须排除北约国家”,这直接否定了英法主导的“保障部队”计划。普京的提议与其说是解决方案,不如说是给美欧埋下的外交地雷——既测试西方团结度,又为后续军事行动制造借口。

三、派兵分歧背后的欧洲困局尽管马克龙宣称“不需要全体一致即可派兵”,但现实很骨感:德国以“宪法限制”婉拒,意大利直斥“最不现实的选项”,西班牙更明言“无人考虑出兵”。连最积极的英国也设置前提:“必须获得美国空中支援”,而特朗普早已放话“美军一兵一卒都不会去”。 这种尴尬暴露欧洲两大软肋:军事上依赖北约框架,政治上缺乏战略自主。更深层的矛盾在于利益分化。 东欧国家将乌克兰视为“防俄屏障”,波兰总理甚至鼓吹“全民军事训练”;西欧则更担忧经济代价,法国农民曾因俄化肥断供爆发全国抗议。 当美国试图抽身时,欧洲突然发现:自己既无能力单独对抗俄罗斯,又无力承受乌克兰崩溃的后果。 这种战略裸奔状态,恰如克罗地亚总统的吐槽:“派兵? 不过是政客们的幻想剧场”。四、三个永远谈不拢的核心议题尽管美俄沙特会谈达成“黑海航行安全”临时共识,但三大死结依然无解:领土问题上,俄方要求乌承认克里米亚及四州归属,乌方誓死拒绝;北约议题上,普京坚持“永远禁止乌入约”,而泽连斯基视此为“主权红线”;战后安排上,俄主张“乌军限员10万”,乌则要求重建50万现代化部队。更微妙的是第三方博弈。 欧洲试图通过加码制裁争夺谈判话语权,却遭俄方嘲讽:“欧盟代表能坐在会议室角落已算优待”。 而特朗普一边默许欧洲派兵计划,一边私下向普京传递放松制裁信号,这种“两头通吃”策略,让俄乌冲突日益沦为大国利益交换的筹码。 正如俄外长拉夫罗夫所言:“现在不是乌克兰在打仗,而是西方在与俄罗斯进行代理人战争”。

小编关注的话题:欧洲坚持制裁真是为了“正义”,还是维护地缘影响力的无奈之举?普京的联合国托管提议是破局妙招,还是主权干涉的包装?若美国真的解除制裁,欧洲能否独自支撑对俄经济战?派兵分歧暴露欧洲军事短板,战略自主是否永远只是口号?

1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