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司马迁都学不会的文字,终于有了传承人

八公山人看文化 2024-03-25 08:47:45

西安碑林中《禹碑》蝌蚪文,至今无人能识

王世国/文

【书法非常道】

东汉时期,杜林的父亲杜邺及其外祖父张敞都是经学家,所以家中有很多藏书。杜林从小就十分好学,跟随父亲研究学问,学识渊博,古文功夫深厚,当时被人称为通儒。

王莾兵败之时,杜林在河西偶然得到漆书古文《尚书》一卷,其文字状如蝌蚪。他十分珍惜,常随身携带,爱不释手。

当时,社会上古文已不再流行,极少人能认识蝌蚪文。西汉时,只有孔子后裔孔安国能够辩识,司马迁曾经想向他学习蝌蚪文,结果请教学习了很久,还是觉得这门“外语”太难,只得罢了。

而杜林自己的生活也正在遭遇艰难困苦,又遇到社会上兵荒马乱,有一种朝不保夕之感。他经常抱着那卷《尚书》叹息说:“古文之学,将绝于此!”

东海有一个叫卫宏的人也擅长古文,知道杜林的大名和美德,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决定带着他的门生徐巡一道 去投到杜林门下,跟他学习古文《尚书》。经过长途跋涉,他们终于见到杜林,结果一见如故。

杜林视卫宏为知音,他拿出珍藏的漆书古文《尚书》给卫宏看,说道:“我曾经以为漆书古文就要在我这里断绝了,没想到东海卫君您能够传此绝学啊!从此漆书古文之道不至于坠地啦!愿诸生无悔所学。” 于是,杜林便倾囊相授。

后来,苏轼曾有诗赞云:“壁中灵简今千年,漆书蝌蚪光射天。”

先秦《郭店楚墓竹简》或者就是先秦时代的“科斗文”与“古文篆书”。

【八公山人语】

当年,与苏轼、苏辙的同科进士——宋代大儒张载,辞官回到秦岭下的横渠后,每天“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半夜坐起,取烛以书……”,进而立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或因年代久远,或因时代变迁,古圣先贤之学日渐衰微,甚至会因后继无人而被淹没在时间的长河之中。这种担忧大概是东汉的杜林与宋代的张载当时共同的心境。

汉代通行的字体是隶书,那时人们早已不能认识大篆古文字,认识漆书古文更是几成绝学。当时,先秦青铜器铭文、周宣王太史《史籀篇》的抄本, 以及秦始皇焚书时被人藏匿起来的一些儒家经典《春秋左氏传》(汉初张苍所献)《尚书》《礼记》《论语》等,陆续被发现。为了研读史料和学习经典,一些人便开始研究古文字。

战国 齐国铜玺:“子栗子信玺”

杜林得到的漆书古文《尚书》,是用竹梃点漆书写在竹木简上的。这种大头小尾的文字像是蝌蚪,故又称“蝌蚪文”。漆书文字属于大篆系列,但是又不同于西周籀文。它是春秋战国时期,在秦国以东的国家流行和使用的文字,汉代人能认识者已寥寥无几。今天我们在一些先秦古玺和《郭店楚简》上可以依稀看见其面目。所以,杜林时刻担心他死后,漆书古文《尚书》的传承就会断绝。

后来,卫宏果然不负杜林的期望,他研究古文字并把它与当时使用的隶书对照书写出来,著成《古文官书》,可谓功德无量。

王世国《书法非常道》,记载非常之人、非常之事、非常之道

0 阅读:0

八公山人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