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戴手铐走完长征,开国大典前夕,毛主席见到他问:你是哪一个

历史烽烟客呀 2025-02-06 15:13:54

《——【·前言·】——》

朱光,那个在长征路上戴着手铐脚镣的革命者,那个敢与毛主席争抢莎士比亚书籍的南国社元老。开国大典前夕,毛主席一见面就问他:“你是哪一个?”这背后隐藏了怎样的故事?

镣铐中的长征

1932年,红四方面军正在进行艰苦的反“围剿”斗争。当时,朱光的直言不讳让他陷入了困境。他在一次师以上干部会议上,提出了很多尖锐的批评,得罪了张国焘。

张国焘不满,决定惩罚朱光,给他戴上了手铐脚镣,并开除了他的党籍。朱光并没有因为这些打击而退缩,相反,他的眼神里多了一份坚定。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开始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朱光依然戴着沉重的镣铐,他和其他红军战士一样,翻雪山,过草地。

每一步都带着金属链条的声音,像是革命的沉重枷锁,但也是他对革命信仰的证明。一路上,他身体羸弱,但始终紧跟队伍。

他没有退缩,反而在每一次停下来休息时,拿出纸笔,记录下沿途的标语和宣传词。同行的战士看着朱光,心里佩服得很。他们常常说:“朱光,真硬汉。”

1935年冬天,红军翻越了六盘山。那是一个寒风刺骨的日子,朱光手腕和脚踝的勒痕愈发明显,皮肉磨破,血迹斑斑。

他每走一步,都疼得龇牙咧嘴,但他依旧咬牙坚持。在一个山洞里,大家围坐在一起,朱光还在认真地抄写宣传材料。

有人劝他:“朱光,歇一歇吧,你的手已经不行了。”朱光笑了笑,说:“革命的路,不会因为疼痛就停下来。”

1936年,长征即将结束,红军到达陕北。张国焘被迫撤离,朱光得到了平反。他的手铐脚镣被打开,手腕和脚踝留下了深深的勒痕。

但他只是笑笑,说:“这些印记,算是我革命的勋章。”中央将他调到鲁迅艺术学院和马列学院工作。脱下军装的朱光换上了灰色的布衣,但心中依旧燃烧着革命的火焰。

延安时期的“抢书事件”

1937年,平型关大捷不久,一位青年作家带着几本从日军废墟中找到的莎士比亚名著来到延安。这些书籍对于当时的文人来说,犹如珍宝。

毛泽东见到这些书时,脸上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准备好好欣赏一番。朱光一见这些书,眼睛一亮,直接上前,毫不客气地抢了过去:“见面分一半,这书得有我一份!”

毛泽东听到这话,立刻板起脸:“岂有此理!”朱光并不害怕,他继续说:“我是南国社的元老,这些书对我有用!”

两人就这样你来我往地争论,气氛既紧张又好笑。最后,两人各退一步,毛主席拿了一半,朱光也得到了自己心爱的《奥赛罗》和《李尔王》。

这个“抢书事件”成了延安时期最有趣的故事之一。毛泽东对朱光又爱又恨,说:“你这人,真是无法无天!”

朱光得意地笑道:“您知道,我这也是为了革命啊!”两人之间的这种无拘无束,让周围的人看得既羡慕又佩服。他们是战友,更是文化上的知己。

1938年,鲁迅艺术学院成立,毛主席亲自兼任院长,而朱光则担任了马列学院的党委书记。

学院的教室里,朱光总是神采飞扬,讲述着党史,激励着一批又一批年轻的革命文艺工作者。他说:“我们要用艺术为革命服务,用笔杆子打击敌人!”他不仅是老师,更是革命路上的引路人。

朱光作品

1939年秋天,学院举办了一次文艺汇演,朱光带领学生们排演了一出抗战话剧。话剧中,朱光亲自饰演一位矿工,台词铿锵有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观众。

演出结束后,毛泽东走上台,拍拍朱光的肩膀,说:“演得好,朱光,真有两把刷子。”朱光笑着回答:“咱这是为革命而演!”

开国前夕的幽默重逢

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在即,朱光从长春调任广州,途经北京。他决定趁这个机会拜访一些老朋友。

前排左一朱光

首先去的当然是朱德。朱德见到朱光,非常高兴,两人畅谈革命岁月。

毛泽东得知朱光到了北京,却没有来看自己,心中有些不快。他对周围的人说:“朱光这个人,真是胆子大,不怕我把他忘了!”

开国大典前夕,毛泽东在中南海见到了朱光,一见面就故作生气地问:“你是哪一个?”朱光立刻意识到这是在开玩笑,他笑着回答:“我——朱光是也!”

两人都笑了起来。毛泽东半是抱怨半是关心地说:“你来北京,怎么不来看我?难道不认识我了吗?”朱光憨厚地说:“我怕您太忙了!”

毛泽东听完,摇了摇头,笑着说:“你这个家伙!”接着,他指了指自己书柜上的书,说:“你个朱光,还想读几本书呢?”

朱光盯着那些书,眼里闪着光,说:“岂敢,岂敢。”毛泽东也被逗笑了,热情地打开书柜,让朱光挑选。

朱光毫不客气,拿了几本自己喜欢的书。两人之间的这种互动,就像是老友之间的玩笑,没有任何上下级的距离。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朱光被任命为广州市市长。他的工作依然充满热情和干劲。

在广州,他不仅大力发展城市经济,还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颂新中国的美好与广州的巨变。他说:“广州的一草一木,都使我无限热爱。我要赞美它,歌颂它。”

朱光(右)陪同毛泽东主席视察广州棠下村

1950年,朱光在广州推行了一系列城市建设措施。他走街串巷,了解民情,亲自监督道路的修建。他常对干部们说:“我们要让广州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让每一个广州人过上好日子!”

1959年,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和广州解放十周年,朱光创作了《广州好》等诗词,记录了广州的变迁。

他坚持认为:“诗歌也是革命的工具,我们要用它来歌颂祖国,歌颂人民!”他的诗词在群众中广为流传,成为那个时代的文化记忆。

朱光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艺术的一生。他戴着镣铐走完长征,不畏苦难;他与毛主席争抢书籍,幽默风趣;他建设广州,热爱人民。

结尾

朱光用他的才华和坚韧,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他的故事,或许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动人的篇章之一。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