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跨境支付企业补齐国内支付牌照!
依据中国人民银行近日披露的行政许可信息,易联支付有限公司(下称“易联支付”)实际控制人由自然人乐拉变更为派安盈全球有限公司(下称“派安盈”或“Payoneer”),这意味着派安盈成为第三家获准在中国市场提供在线支付服务的外资支付平台。
今年以来,跨境支付企业XTransfer、SUNRATE、Payoneer纷纷通过收购国内支付机构股权的方式获得国内支付牌照,以满足2024年5月1日起实施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下称“支付监管条例”)的规定。
“跨境支付机构国内持牌只是开始,还必须直面国内支付机构跨境业务部门的竞争。在美国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的背景下,可能在短期内导致跨境支付笔数和金额减少,行业洗牌在所难免。”受访行业专家指出,为应对关税政策带来的挑战,非银行跨境支付机构要加快业务创新,向多元化、定制化发展。
纷纷“收牌”
多家跨境支付服务商年内收购中国境内支付牌照。
近日,派安盈宣布已完成对此前公布的一家中国持牌支付机构——易联支付的收购。今年2月13日,派安盈对外宣布,其已获得中国监管部门的批准,以完成其之前宣布的收购一家持牌中国支付服务提供商的交易。
据悉,派安盈成立于2005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为全球超过210个国家和地区的商家提供多币种收款、资金归集和全球分发等服务。在中国服务的主要客户群体包括跨境出口B2C电商卖家、跨境电商B2B企业,独立站商户,以及其他出海企业。
易联支付成立于2005年,是国内首批获得批准从事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的支付机构。2011年,易联支付获中国人民银行《支付业务许可证》,获准开展预付卡发行与受理(广东)以及移动电话支付业务。
在此之前,跨境支付服务商上海寻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寻汇”,英文名SUNRATE)拟以3.15亿元收购传化支付有限公司(下称“传化支付”)100%股权。SUNRATE是一家总部位于新加坡的数字化全球支付与财资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传化支付于2015年12月获得支付牌照,2017年6月人民银行才公示其获牌信息。
根据支付牌照备注信息,2015年12月起,传化支付及其母公司通过债权债务承接方式,配合地方政府处置浙江易士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风险事件,等到浙江易士公司的风险处置基本完毕,人民银行才按规定予以公告。目前,传化支付业务类型为储值账户运营Ⅰ类(原互联网支付)、储值账户运营Ⅱ类(原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仅限于线上实名支付账户充值)。
今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重大事项变更许可信息公示》显示,正式批准上海银联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下称“上海银联电子支付”)主要股东由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上海夺畅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夺畅”),实际控制人变更为上海夺畅创始人邓国标。公司名称由“上海银联电子支付”变更为“上海安信汇支付有限公司”。
公开信息显示,上海夺畅运营XTransfer品牌,是一站式外贸企业跨境金融和风控服务公司。上海银联电子支付于2011年8月29日获得支付牌照,可在全国开展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业务。2021年8月29日牌照续展,2024年8月1日支付牌照换证,业务类型变更为储值账户运营Ⅰ类。
补齐短板
跨境支付机构为何要花大价钱收购国内支付牌照?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对记者分析指出,支付监管条例明确规定,境外非银行机构若想为境内提供跨境支付服务,必须在境内设立支付机构,持牌已经成为底线。
王蓬博表示,持牌仅仅是第一步,若从事跨境支付,还需在具有国内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基础上,另外向国家外汇局申请名录登记;开展跨境人民币资金结算业务,则要向中国人民银行地方分行申请业务许可。此外,还必须满足《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电子商务法》等法规对跨境支付交易信息和数据的相关规定。
对此,王蓬博解释道,“中国对数据跨境流动有严格规定,要求支付机构确保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保护。跨境支付机构需要建立符合中国标准的数据存储、传输和管理体系,可能要在中国境内设立数据中心或与合规的本地数据存储服务提供商合作,以满足境内交易数据存储和处理的要求。”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胥莉告诉记者,跨境支付机构收购国内支付牌照,一方面是合规运营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借此构建境内外一站式支付结算服务体系。收购后,如何快速促进境内支付业务与境外支付业务产生协同效应是关键。首先技术和数据要在合规下实现快速整合,在实现了技术与数据资源合规共享的基础上,提供数据增值服务,发现市场趋势,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对记者表示,跨境支付服务商纷纷谋求国内支付牌照,一方面是基于国内合规展业的考虑,期望拓展更多业务规模;另一方面,则是期望境内支付业务与跨境支付业务产生协调联动,共同推动支付业务实现更优发展。
“这些跨境支付机构当前面临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等不确定性,以及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竞争。在宏观经济波动情况下,此类机构后续需要基于不同市场的商户、客群的特征,打造多元化营收能力以分散风险。”苏筱芮指出。
挑战重重
外贸是跨境支付的基础,特别是对美跨境出口电商,仍然是几家头部跨境支付机构的营收根基。美国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将导致跨境电商卖家成本上升,商品价格上涨,进而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跨境电商交易量下降,短期内非银行跨境支付机构的跨境支付笔数和金额可能减少。
王蓬博分析指出,一是行业洗牌在所难免,竞争将更加激烈。头部跨境支付服务商拥有比较稳定的高附加值商品或品牌化运营的跨境电商企业客户,能通过提高商品价格来应对关税成本,其交易规模受影响较小。而依赖低价策略的中小卖家,因无法承受成本上升,可能退出市场。
二是随着企业转向东南亚、欧洲、非洲等市场,跨境支付机构将加速开发其他地区。此后,跨境支付需支持多币种结算和区域化要求,供应链金融、汇率对冲工具等相关产品将再次受到欢迎,原因在于关税政策引发汇率波动,卖家需承担更大的汇率风险,增加了运营成本和不确定性。
三是关税政策变化使跨境电商交易的合规性要求提高,可能引发监管机构对跨境支付行业的关注,促使监管政策进一步完善和细化。非银行跨境支付机构需加强对交易背景、资金来源等的审核,以确保交易符合关税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
四是为应对关税政策带来的挑战,非银行跨境支付机构特别是头部机构会加快业务创新。跨境企业加速向海外仓模式转型,需要更高效的跨境资金调配能力,例如批量备货的大额支付、海外仓运营的本地化结算需求等,推动支付服务向多元化、定制化发展。
王蓬博认为,提升服务质量和创新能力是基础,因为国际支付机构一般支付网络搭建比较完备,持牌后需要加大技术投入,提高支付的安全性、便捷性和效率;推出多元化、定制化的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如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包括外汇结算、风险管理、融资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