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情绪失控到情绪管理:青春期这场硬仗,父母如何陪孩子打赢?

麓屿心言 2025-03-12 20:33:36

情绪的潮汐,在青春期汹涌

把理解留下,把误解筛掉。   成长的列车太快,一不小心就撞上了孩子的“情绪墙”。

现在的时代到底是孩子变了,还是我们对“情绪”的理解,从未真正抵达?

01

尤记得有些孩子会躲在被子里偷偷哭泣。

也许是因为一次考试失利,也许是因为朋友间的小矛盾,也许仅仅是因为一句不经意的批评……

青春期的情绪,就像六月的天,说变就变。

前一秒还阳光灿烂,下一秒就乌云密布,甚至狂风暴雨。

我们常常只看到孩子“发脾气”、“闹情绪”、“不听话”的行为表象只是冰山一角。

却很少有人真正潜入水下,去看看那座巨大的“情绪冰山”。

水面上,是孩子摔门而去,是沉默不语,是沉迷游戏,是成绩单上的红灯。

水面下,是翻涌的感受:委屈、愤怒、焦虑、恐惧、羞愧、无助、孤独…… 更深处,是对自己的感受的感受: "我怎么这么没用"(对自己的无力感到自责)、“我讨厌这样的自己”(对自己的情绪感到厌恶)。

再往下,是扭曲的信念:“我必须完美,否则没人爱我”、“我做什么都不行,我是个失败者”、“这个世界对我太不公平”。

最底层,是未被满足的渴望:被爱、被接纳、被认可、安全感、归属感、自主性……

当这些渴望像无底洞一样吞噬着孩子,而他们又找不到出口时,情绪的风暴就会愈演愈烈。

就像诗人顾城说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青春期的孩子,内心充满了对光明的渴望,却常常被情绪的黑夜笼罩。

02

别以为只有“坏情绪”才是问题。

有些孩子,太“懂事”了,反而更让人心疼。

他们习惯了压抑、隐藏自己的情绪,用“乖”、“听话”、“懂事”来换取父母的认可。

他们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却在内心深处筑起了一道厚厚的墙。

这堵墙,隔绝了真实的感受,也隔绝了与父母的连接。

就像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所说的:“一个从未被允许‘做自己’的孩子,内心是空洞的。”

他们可能会在某个看似平静的时刻,突然崩溃。

因为,被压抑的情绪从未消失,只是在伺机爆发。

有一个女孩,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成绩优异,性格温顺,从不让父母操心。

直到大学毕业,她突然决定放弃父母安排好的工作,去一个偏远的山区支教。

父母不理解,觉得她“疯了”。

但女孩说:“我只是想为自己活一次。”

那一刻,她终于卸下了“懂事”的面具,露出了真实的自我。

03

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如此“难搞”?

除了生理上的激素变化、大脑发育不成熟,心理上的自我同一性危机、同伴压力、学业压力……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缺乏“情绪管理”的能力。

情绪管理,不是压抑情绪,更不是消灭情绪。

而是学会:

识别情绪: “我现在是什么感觉?”

接纳情绪: “这种感觉是正常的,我可以允许自己有这种感觉。”

表达情绪: “我可以用健康的方式表达我的感受。”

调节情绪: “我可以用一些方法让自己感觉好一些。”

这就像航海,情绪是风浪,我们不能阻止风浪,但可以学会掌舵。

可惜的是,很多家长自己都没有学会“情绪管理”,又如何教给孩子呢?

我们习惯了说教、指责、否定,却很少真正去倾听、理解、共情。

我们总是急于解决问题,却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感受。

“别哭了,有什么好哭的?” “这点小事,至于吗?” “你看看人家,怎么就你这么多事?”

这些话,就像一把把刀子,割断了亲子之间的连接。

04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能做些什么? 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我们对孩子情绪的看法。

把负面情绪从敌人变成信使。

倾听,是最好的良药。 放下手机,关掉电视,看着孩子的眼睛,认真听他们说话。 不要打断,不要评判,不要急着给建议。 只需要静静地听,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理解和支持。

共情,是最好的桥梁。 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感受。 “我知道你现在一定很难受。” “如果我是你,我也会有同样的感觉。” 这样的共情,能让孩子感受到被接纳,被理解。

接纳,是最好的礼物。 允许孩子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告诉孩子:“你可以生气,可以难过,可以害怕,这些都是正常的。” “无论你有什么样的情绪,爸爸妈妈都会爱你,支持你。”

赋能,是最好的教育。 教给孩子识别情绪、调节情绪的方法。 可以一起深呼吸,做放松练习,写情绪日记,运动,听音乐…… 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式。

诗人纪伯伦说:“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受,自己的道路。

我们能做的,不是控制他们,而是陪伴他们,引导他们,帮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曾看过一本书关于如何培养情绪稳定的孩子。

书中说:情绪稳定的孩子,不是没有情绪,而是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这样的孩子,内心更强大,更有安全感,更能适应未来的挑战。

我期待着,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爱与理解中滋养成长,拥有驾驭情绪的能力,活出精彩的人生。

点个关注,愿每个家庭都能成为孩子情绪的港湾,而不是风暴的源头。 让我们一起,用支持和智慧,陪伴孩子度过这段“情绪的潮汐”。

0 阅读:39

麓屿心言

简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分享家庭沟通与情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