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撤三”新规来袭,商标注册人和申请人必知的应对策略

知策策 2025-04-14 12:00:29

2025 年开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对 "撤销连续三年未使用注册商标"(简称 "撤三")制度实施重大改革。

此次调整打破了沿用多年的 "举证责任倒置" 规则,要求申请人必须提交系统性调查报告及证据,标志着商标维权进入 "实质审查" 新阶段。

一、"撤三“规则变化核心要点

1、核心变化

举证责任转变:撤销申请人需提交初步调查证据,包括注册人经营信息、商品/服务使用情况等,打破“一张截图即可申请”的旧模式。

量化证据要求:需在至少3个平台(如百度、淘宝、微信)进行检索,提供连续5页截图,杜绝象征性举证。

调查报告专业化:要求涵盖网络检索、实地走访、行业调研等多维度证据,形成完整证据链。

2、法律依据

二、新规则带来的影响

(一)对申请人的影响

举证成本增加:申请人需承担更高的举证成本,但也能避免因证据不足导致申请失败。

申请规划:申请人需提前规划,确保调查报告和证据的完整性。

(二)对注册人的影响

商标使用的重要性:注册人需定期检查商标使用情况,积极收集和整理使用证据,以应对合理的“撤三”申请。

正当理由的提供:如果商标确实未被使用,注册人需及时提供正当理由或使用证明,否则面临被撤销的风险。

(三)对商标生态的影响

遏制恶意申请:新规则通过加重申请人的举证责任,有效遏制了恶意申请行为。

促进商标资源合理利用:清理闲置商标,释放资源,让真正有需求的企业能够获得商标注册机会。

提高审查效率:减少无效申请的数量,提高审查效率,节约行政资源。

推动商标制度公平性和透明度:使商标“撤三”程序更加公平和透明,避免滥用程序现象。

三、申请人举证建议(一)调查报告撰写

内容应包括调查时间范围(覆盖连续三年)、调查方法(网络检索、实地走访、行业调研等)、调查结果(明确商标未使用情况)、法律分析(结合《商标法》第49条说明应撤销理由)。

(二)证据收集关键点

网络检索要记录搜索时间、平台名称、关键词及搜索结果;实地调查建议委托专业机构,确保证据合法性和有效性;第三方报告(如市场调研报告)需加盖出具机构公章,增强说服力。

(三)委托专业代理人

面对更高的举证要求,申请人可委托专业代理人处理撤销申请,提高申请成功率。

四、注册人应对策略

(一)定期留存使用证据

销售合同、发票、广告投放记录、展会照片等。

(二)规范商标使用

避免擅自改变商标显著特征(如字体、排列),跨类使用需单独注册。

(三)监测市场动态

定期检索商标被撤三风险,提前准备抗辩材料。

五、规则变革下背景

商标局近年来发现商标市场存在诸多乱象:

恶意撤三泛滥:部分申请人/机构利用旧规漏洞,批量提交低成本撤销申请,对同一商标发起数十次撤销申请(如2022年某商标被撤三60余次),严重浪费行政资源,扰乱市场秩序。

同日申请问题:一些不良代理人通过同日申请、恶意抢注等手段牟利。

商标囤积严重:截止至2024年6月份我国有效商标注册量达4505.79万件,其中大量“僵尸商标”占用公共资源。

审查效率低下:2023年数据显示,67%的联合商标因证据不足被撤销,行政资源浪费严重。

商标“撤三”规则的重大变革是商标制度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重要举措,对推动商标市场的良性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无论是商标注册人还是申请人,都需密切关注这一变化,及时调整自身的商标管理和使用策略。

来源 | 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 | 知策通

声明 | 整理、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0 阅读:5

知策策

简介:知策策致力于打造一站式知识产权智能生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