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警北平:原著中福海的人生是普通人天花板,角色更接近于刘方子

历史爱杂谈 2024-09-23 17:18:50

2001年张国立自导自演的电视剧《我这一辈子》,改编自老舍先生的同名小说。原著其实只是中篇小说,以第一视角讲述北平城巡警福海的一生,篇幅有限(3.8万字),所以电视剧绝大部分内容都来自编剧的脑洞。

总体来说,科班出身的马军骧呈现了相当高的改编水平,演员也出彩,剧版情节流畅、角色饱满,比如赵二、刘方子这两个书中没有或一笔带过的角色,在李成儒、何冰的精彩演绎下,都能立得住。

只是为了剧情需要,把福海写得过于窝囊、迂腐、固执,为数不多的高光时刻,大约就是在刘方子的推荐之下,担任了吴先生的警卫队长。

一直混了三十年,才混到一个巡警排长,却因为秉公执法而得罪了大人物,不但职位没了,还被优化毕业。

实际书中的福海并非如此,甚至是完全相反,不但凭借努力突破了普通人的天花板,而且在性格能力等方面,也更接近于剧中的刘方子。

01

书中的福海也是裱糊匠,也是媳妇和师哥私奔了——不过不是刘方子,而是“黑子”。而且这个媳妇与“黑子”,在书中并无其他情节表述,私奔之后即不再提及,而赵二更完全是编剧新加角色。

丢了媳妇之后,裱糊行当也每况愈下,为养活一儿一女,福海去挑了巡警。

其实书中的福海一点都不迂腐,反而是个伶俐人。不但识文断字,而且非常懂得人情世故,是亲朋故旧当中的头面人物,有什么重要事情都托付他办。

所以在挑了巡警之后,福海根本不需要像剧中那样,在赵二影响下才学会“汤儿事”,而是用很短时间就洞悉其中的门道,只用一年多时间就成为局里了不得的人物,非常有威信,从没编制的“招募警”变成正式的“三等警”。

遇到重要的官事,长官都是让他去挡头一阵。

在被编入冯大人的警卫队之后,穿上了细黑呢料的制服,镶嵌黄澄澄的金色绦边,过膝的黑皮长靴,挎着带枪盒的匣子枪,枪柄有杏黄色穗子,再骑一匹菊花青的大马,成为北平城最靓的仔。

当然,书中的福海自始至终也没再娶妻,因为根本没有“瑞子”这个角色。剧中对大杂院生活的生动演绎,书中并不涉及,所以也就缺失了福海“衣锦还乡”的场面。

02

可惜冯大人倒台了,警卫队解散,但福海也捞到了好处:被调去总局当差。

因此避开了民国初期京城的军阀混战,在总局公事房当中稳坐钓鱼台,并依次晋升为“二等警”、“头等警”,每月挣9块银元。

更是在四十岁那年大运亨通,当上了巡长——这已经相当不错,在四九城地面上也算个字号。

人和车厂的刘四爷、裕泰茶馆的王利发,逢年过节都要给意思意思——老酒馆当中在好汉街威风八面的老警察,实际只是小头目,与巡长还差着距离呢。

但福海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当上警察局长。

为此,福海走通了冯大人的门路,也可见在给冯大人当警卫的时候,肯定没少下心思。

当时冯大人要外放为官,需要有可靠的心腹,于是同意带上福海上任,先做卫队长,到任之后警察局长的职务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福海距离走上人生巅峰只差半步之遥。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冯大人还没等就任即被撤了差。也把福海闪了腰,巡长的缺乃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现在已被人占上了。

但福海不是吃亏的主儿,去了北平防疫处当守卫队长,吃饭还不需要自己出钱,由防疫处负责,这样每月挣的15块银元都能一分不花攒下来,给儿子娶媳妇。

如果不是有儿子,福海一年绝对能买两辆洋车,一辆租给祥子,另一辆租给文三,每天坐收3毛车份钱,每月额外就有9块银元进账……

后来因为蓄须的奇怪问题,被新任局长撤职(其实就是要安排自己人)。

但是有冯大人的面子在,福海去了一座煤矿当卫生处主任,又当上了矿警所长,饷银与职权都与巡官相当,还有外捞——福海之前担任的是巡长。

所以也有资格穿嵌金色绦边的细黑呢料制服、漆皮马靴。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警衔分四大级,从高到低依次是警官、巡官、巡长、巡警,其中巡警从高到低又分为头等警、二等警、三等警、招募警。

福海从招募警起步,做到巡官级别。

但民国警制与现代不一样,因为还涉及到特任、简任、荐任、委任,十分复杂。比如书中福海虽只是巡长,却可通过“荐任”方式越过巡官,直接成为警官级别的警察局长——实际所有局长都需要通过简任、荐任方式担任,光靠警衔没用。

如果非要对照一下,那么巡长算分局的中队长,巡官算大队长(其实不一样,巡长能管30-40人,巡官能管300人)。而重要业务大队,比如刑大、交大,级别与副局长等同,乃至直接兼任。

剧中刘方子担任的局长,其实只比巡官高半级。

所以,书中的福海应该是这样的:

而不是剧中这样的:

但福海得意忘形,忘记了“汤儿事”的法宝,后来出事被撤职。

即便如此,福海的巅峰期已经是普通人的天花板了——普通人一辈子,不要说获得“冯大人”的认可与提携,就是见一面都难……

03

不甘赋闲的福海又远赴河南,在盐务缉私队当队兵——50岁的队兵……

而且这盐务缉私队兵可不是看大门的保安,而是有十足十的油水。那时的“盐”,对标现在的“小快乐”。

最令人惊讶的是,50岁的福海在盐务缉私队混得风生水起,只用半年时间就当上了缉私排长,可见还真是能人。

后因为当巡警的儿子意外亡故,为了照顾在北平的儿媳妇、小孙子,选择辞职。

书中为了突显苦情,说福海回北平的时候身上没啥钱,但这与常理不符。即便不考虑矿警所长的上下其手,更不必说盐务缉私排长这种日进斗金的肥缺,单说在河南的饷银,也不至于腰包空空。

回到北平的福海,为了养小孙子开始在工地卖力气挣钱。书中说的是:“豪横了一辈子,到死不能输这口气”!

“豪横了一辈子”的形象,与剧中唯唯诺诺的福海确实是大相径庭。

所以,书中的福海更接近于剧中的刘方子。

只能说福海是败给了命运与时代,而不是没能力。

6 阅读: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