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自古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宝岛孤悬海外,命运多舛。
1624年,荷兰殖民者开始侵占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军从金门出发,渡海东证台岛,于1662年迫使荷兰总督投降。

1895年,清朝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割让台湾给日本。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光复,回归中国版图。
1949年,蒋介石政权失败,退守台湾。从此,宝岛与祖国大陆又处于分裂状态。
但是,实际上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曾经有过很好的时机,有希望解放台湾,把五星红旗插上宝岛。不过,苏联的一个“大人物”出于苏联本国利益的“算计”,阻碍了我国的攻台计划,致使台海两岸分裂的遗憾延续至今......
1,粟裕大将领衔筹备攻台
粟裕名列新中国开国大将第一名,是久经沙场的将军,又是具备文韬武略的帅才。

1949年5月,解放上海后,粟裕将军向毛主席建议提前解放福建,同时尽早考虑解放台湾的计划。粟裕将军认为,趁国民党立足未稳,在台湾尚未部署重兵,此时攻占台湾相对容易。
1949年6月21日,在给粟裕将军的电报中,毛主席同意及早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提案。
征战台湾与解放大陆大有不同,粟裕将军提出陆海空三军配合作战的战略战术。空军掩护海军,并且轰炸台军机场、炮兵阵地和重要火力点;海军运输陆军登陆上岸,并且还可以用舰炮轰击岛上重要目标;在台军的大部分岸防力量被消灭之后,陆军才可登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最大的难点是渡海作战,而我军初建海军,论规模和实战经验都暂时难以轻松地压制蒋介石的海军部队。鉴于此,粟裕要求中共中央扩充海军力量,花1亿美元购买舰艇,并备60亿斤粮食作为军粮。


随着海南岛和舟山岛的解放,溃败的12万国民党残余军队撤到台湾,加上其它部队,此时台湾岛的国民党军总兵力已高达40万人。
而在军事装备方面,国民党从驻菲律宾美军采购了1000艘小艇,海军有舰艇220艘。蒋军还拥有各种飞机743架,
按军事常识和一般的兵法,兵力数倍于敌人才可以包围和攻击对方。若是双方兵力相当,那就无法速战速决,很可能陷入持久战,这不是中共中央想要的结果。
为此,粟裕将军请示中央军委,对作战计划进行了调整。第三野战军12个军全部参加对台作战,另外增加4个军的兵力作为预备队,最终组成攻台部队的兵力总计16个军,加上后勤兵力,人数高达65万余人。
除此之外,在毛主席第一次访问苏联期间,苏方同意提供给中国3亿美元贷款,并允许用其中的50%即1.5亿为中国方面提供海军装备。

我方筹集到的运输船时速只有7到8海里,从厦门到台湾需要一天一夜,所以肯定没办法夜袭台湾,而是需要足够的海空军掩护这样的运兵船开往台岛。
1950年2月,为了壮大海军实力,中国购买了2艘巡洋舰,4艘扫雷艇,5艘驱逐舰。至1950年4月,在武器装备方面,我方海军拥有各型舰艇92艘,舰炮309门,总共3.5万人,由肖劲光大将担任海军司令员。
我军也扩充了空军力量,由刘亚楼上将任空军司令员,下辖7个营又7个连,共110架歼击机、战斗机、轰炸机等各型飞机协助攻台。我军当时还组建了第一支5000多人的空降兵部队。


空降部队是攻台的利器,但是必须在基本摧毁台军的高炮阵地之后,才能把运输机飞临台岛上空,空投部队。登陆部队必须与空降兵配合,才能取得成效。空降兵协助登陆部队消灭敌方重要指挥中心和火力点,而登陆部队要及时上岸,否则空降兵因为人数少而不可坚持过久。
有了空降兵,粟裕将军计划我军在台岛的东西两侧同时登陆,加大攻势,使台军顾此失彼,措手不及。
至此,攻台陆海空三军基本组建完成,但还需要做更充分、更细致的准备工作。
粟裕将军已经初步铸就一把长剑,但还需要继续锻打、淬火、磨砺。待时机成熟,宝剑出鞘,寒光闪闪,一举攻克台湾!
2,金日成谋划占领南朝鲜
1949年3月,金日成访问苏联,毕恭毕敬地拜会斯大林,表示希望通过战争统一朝鲜半岛,并希望苏联提供武器装备。斯大林身穿军便服,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烟斗在他手里青烟袅袅。
斯大林不赞成这样的军事行动,因为二战后,苏联的战略重心是欧洲,避免在亚太地区跟美国产生正面冲突是苏联当时的既定方针,斯大林当然不会同意金日成在朝鲜发起一场很可能导致美国干涉的战争。在社会主义阵营领袖面前,金日成感到自己的渺小。

5月,金日成访问中国时向毛泽东主席表示了同样的愿望,并希望得到中国的支持。毛主席表示理解和赞赏金日成关于统一朝鲜的想法,但鉴于中国当时解放战争尚未结束,更长远一些,还有台湾问题,所以,中方无法给予朝鲜实质支持。毛泽东向金日成建议,暂时不要向南朝鲜发动进攻,而是等待更有利的形势。
1949年9月14日,苏联驻朝鲜使馆向莫斯科汇报了南北朝鲜军力的详细报告以及金日成的武力解放南方的初步计划,尤其强调了北朝鲜的兵员和武力优势、决策者的信心和人民的强烈愿望。
9月24日,经苏共中央慎重研究,莫斯科否决了金日成的计划。苏联政治局认为北朝鲜的优势不够充分,准备不够完善,所以不赞成北朝鲜的计划。
苏联明确的反对,使金日成十分沮丧。他饱满的国字脸上愁云密布,连续几天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苏联是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绝对领袖,没有莫斯科的同意,金日成绝不敢轻举妄动。他只能够焦急地等待,等待莫斯科为他的解放南朝鲜计划开放绿灯。
1950年1月,在一次酒会上,金日成对在座的苏联驻朝使馆人员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宣示了北方的优势,还说南方人民渴望解放。金日成还胸有成竹地表示,如果发动一场全面进攻,几天之内就可以进入汉城。金日成还表示希望同斯大林见面,深入讨论南方的形势和进攻的方案。
1月19日,苏联驻朝鲜大使将此次酒会上金日成的言谈向莫斯科做了汇报。这次斯大林竟然给了积极的回应。1月30日,斯大林回电称,理解金日成的愿望,但他应该明白,他想对南朝鲜采取如此重大的举措,必须有充分准备,必须安全稳妥,不可冒险。并且表示愿意面谈。
苏联驻朝使馆将斯大林的意见通报金日成后,金日成喜出望外,满脸放光,立即着手安排访苏事宜。
3月9日,朝鲜照会苏联,“为了给人民军补充装备、弹药和技术器材,请苏联政府于1950年按照以前提交苏联政府的申请单向朝鲜提供1.2亿-1.3亿卢布的军事技术装备。”
苏联答复,同意向北朝鲜提供它所需要的资金和武器装备。
金日成按照斯大林的要求,5月13日晚到达北京,立即进行了会谈,会谈并不顺利,因为中方不理解为何苏联改变了原来的态度。
3,斯大林算计不冻港利益
斯大林在短短两三个月里,改变了对金日成南朝鲜计划的态度。这似乎令人费解!
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主席到达莫斯科,此次访苏,主要任务就是要废除1945年中苏之间所签《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重签新条约。
毛主席要求新条约中必须明确中方立即收回大连港、两三年内收回中长铁路和旅顺港的内容。斯大林对毛主席的要求十分恼怒,但又无计可施,只能采取消极应付、拖延策略。
毛泽东对斯大林的态度也颇为不满,他表示,原条约是苏联和国民党政府订的,国民党政府既然倒了,原条约就似乎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最后,斯大林斗不过毛泽东的韧劲,无奈之下做出让步,中苏双方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中国收回了所有《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被剥夺和侵害的主权。
苏联失去了在中国东北几乎所有的权益,特别是失去了大连、旅顺优良的不冻港,这使苏联在远东太平洋地区和美国抗衡中处在了一个劣势地位。
斯大林难以理解自己居然斗不过这个年纪小不少的、来自贫穷中国的毛泽东。斯大林不能吃亏,不可接受这样的结果,必须采取补救措施。
斯大林认为在此时的形势下,是时候把朝鲜半岛纳入苏联的势力范围。斯大林自1950年1月以后,决定支持并帮助金日成发动一场统一朝鲜半岛的战争,直接参与了战争的策划和准备。
位于朝鲜半岛中部和南部的元山、仁川、釜山等港口,早就被苏联外交部和苏联军方所觊觎。
斯大林的“算计”是,苏联将朝鲜半岛纳入苏联的势力范围,在失去了中国的大连、旅顺港以后,要取得朝鲜半岛的优良港口,重新获得与美国抗衡的优势。
5月14日,苏外长将斯大林的意见转发毛泽东:鉴于国际形势已经改变,苏联同意北朝鲜关于实现统一的建议,但中朝双方应该协商,自己解决一切困难。
斯大林这步棋非常狡猾,尽管斯大林也基本认同金日成“美国不会出兵或没有时间出兵”的说法,但斯大林处事一向谨慎小心,斯大林根据当时的世界形势和政治环境,极不愿意和美国发生正面冲突。
斯大林在1950年4月与金日成的最后一次会谈中,再一次敦促金日成去和毛泽东商量。斯大林表示,如果北朝鲜遇到南朝鲜的顽强抵抗,苏联不会出兵,需要帮忙只能找中国。
斯大林把“烫手山芋”硬塞到了毛泽东的手里,毛泽东感觉到莫斯科的强硬态度以及“老大哥”对中国的压力。毛泽东似乎在斯大林面前,没法推辞“国际主义”崇高义务,面对既成事实,毛泽东只能接下这个“烫手山芋”,同意在解放台湾之前先解决朝鲜半岛统一问题。
4,半岛战争耽误台湾解放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总统杜鲁门不仅在当年6月派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而且重新在军事与财政上援助蒋介石,直接而公开地卷入中国的内部冲突。
美国认为朝鲜战争的爆发是苏联共产主义在亚洲的新扩张,如果美国不立即作出有力反击,保护其在亚洲的一个盟国即南朝鲜,就会在亚洲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基于此,美国迅即介入朝鲜战争,并重新调整在亚洲的军事战略部署。
6月27日,杜鲁门在白宫发表声明,一面命令驻日美军参加朝鲜作战,支援南朝鲜,一面下令美国太平洋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准备阻止并击退对台的任何进攻。
杜鲁门抛出“台湾地位未定论”,朝鲜战争爆发不仅使台湾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军事地位骤然上升,为美国插手台湾,卷入中国内部冲突提供了契机,同时也给困守台湾、孤立无助的蒋介石政权提供了一个绝处逢生的最佳时机。
1950年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北朝鲜军队从凯歌高奏、所向披靡,马上转变为被动和狼狈。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由此,我国把军力部署重点从东南沿海转移到了东北和朝鲜半岛,解放台湾计划只能够后延了。
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将打算遗弃的台湾政权重新拾了回来,继续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把台湾看作是一颗在亚洲遏制中国大陆与共产主义的战略棋子。
即使朝鲜半岛停战很多年后,台湾还是在美国的保护之下,低眉顺眼、偏安孤岛、苟且偷生。
然而,当今的大陆军力和经济总量早已远超台湾,可以相信在不很远的将来,我们能够按照比建国初期作战损失小得多的结果来完成国家的完全统一,让五星红旗在台湾上空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