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的A股市场在尾盘上演了戏剧性一幕:华泰柏瑞沪深 300ETF、华夏上证 50ETF 等多只重磅宽基指数ETF突现巨量买单,交易价格直线拉升,单日成交量较前一日呈爆发式增长。受此推动,上证指数收涨0.26%,多只ETF由跌转涨,其中华夏上证50ETF涨幅达0.89%。市场共识认为,这股“神秘力量”正是多次在关键时刻出手的“国家队”。
结合近期市场波动中“国家队”的频繁出手,其稳定市场的意图和决心已不言自明。自4月7日外部风险冲击以来,A股走出七连阳行情,释放积极明显的信号。但在一片回暖声中,市场分化加剧、政策对冲压力上升、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强等隐忧逐渐浮现。
1、对比过去的救市,此次国家队救市表现出几个显著的变化
一是响应速度极快。 以往大多是次日干预,此次基本是盘中公告叠加即时增持。2020 年救市资金需等待收盘后结算入场,而此次国家队在暴跌当日短时间内完成决策到执行的全流程;二是从单一股票增持到多维度资产配置。除了传统权重股外,新增对科创 50ETF、中证 1000 股指期货的同步操作,形成立体式的护盘新模式;三是预期管理到事中出手以及事前引导。暴跌当日,中央汇金通过官媒释放增持信号,央行同步表态提供无限额再贷款支持。与此同时,还给出未来的继续增持等预期表态。
此次救市行动中,国家队展现出多维度的策略升级,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治理能力的历史性跨越。同时,也给A股市场带来更多的底气。
2、关税压力与政策对冲之下,二季度后迎来关键博弈点
市场对“七连阳”的乐观情绪背后,二季度的核心矛盾已从流动性危机转向经济基本面压力,尤其是中美关税升级的潜在冲击。
这里,尤其是出口链风险或加剧。美国对华加征关税范围扩大至电动汽车、锂电池等领域,叠加“抢出口”效应消退,4月后出口增速可能快速回落。国盛证券认为,美国对我国加征的关税已达145%(部分电子产品豁免),二季度开始,受“抢出口”支撑减退、新一轮关税落地,出口可能大幅回落,全年出口大概率负增长。在此之下,政策对冲的力度与节奏或加强。比如中央加杠杆、地产政策松绑、消费刺激等政策有望加码,但一季度GDP超预期增长5.3%可能延缓政策出台节奏,政策放缓预期可能有所提升。
市场方面,当前股市已部分反映政策宽松预期,但关税对上市公司盈利的实际影响尚未充分计价,需警惕二季度财报季的盈利下修风险。
3、七连阳后的隐忧:历史会否重演?
进一步回到市场中,当前在国家队救市之下,市场的7连阳不得不让人回想起2020年初的救市和市场的运行之路。2020年2月,面对新冠疫情之下导致的市场情绪走低以及股市的波动,救市行动随之开启。2020年3月2日沪指暴跌超7%之后,指数迎来连续7连阳的大反弹,此后更是强势收复失地并继续上冲,但上冲之后市场再次迎来下挫,并于2020年3月19日二次回落2646点见波段低点。
对比当前行情,虽然历史背景以及宏观环境均有所不同,也虽然救市的方法方式有所变化,但需要注意的是,本轮外部环境复杂性更高,如果二季度出口增速大幅回落、地产销售未能企稳,而政策的对冲力度不及预期的话,不排除指数仍有二次探底的可能。
更何况,根据历史救市路径来看,无论是2015年股灾、2018年股权质押危机、2020年疫情冲击还是2024 年量化危机,救市过程中共同特点基本都是“政策底→二次探底→市场底”的W底规律。
4、如何应对当前市场的复杂性?
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投资者还是需要保持理性。
一方面,紧盯政策窗口期。4月底的重要会议将明确二季度宏观政策基调,需重点关注“扩内需”具体措施和 “资本市场改革”表述。历史经验显示,会后一周市场往往出现政策映射行情,大消费、新基建等政策受益板块可能获得超额收益。
另一方面,阶段还是应该考虑攻守兼备。在外部不确定性加剧时期,具备估值安全垫以及业绩稳定性的标的更具防御价值。金融板块、公用事业等低估值板块,以及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具备成长确定性的领域,可作为底仓配置。
除此之外,还需留意二季度市场大幅波动的可能。在此之下,可适当考虑对冲策略,比如配置沪深300ETF、国债 ETF等标的。同时,也可适当考虑分散投资,配置黄金ETF等不同资产,分散投资风险。
总之:国家队救市为市场注入了短期强心剂,但A股能否真正走出底部,仍取决于经济内生动能的修复与政策应对的协同性。二季度将是验证市场底与经济底共振的关键窗口,投资者需在乐观中保留一份清醒。未来的核心观察点,或在于4月政治局会议能否释放超预期宽松信号,以及中美关税博弈是否出现阶段性缓和契机。
七连阳都赶不上一日跌!全球独一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