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贵州58岁老汉独守深山矿区,月薪3000,靠喝酒壮胆,与大鹅偕老

谛听骨语 2024-11-22 13:44:48

2022 年,贵州丹寨的深山矿区里,杨世贵老人的身影令人难忘。他身着蓝色工装,额头皱纹如刻,手上油渍与老茧交错,身旁还站着一只大鹅。

在这片寂静之地,他每月领着 3000 元薪水,以酒驱寒壮胆,与大鹅相依为命,34 载光阴默默守护着矿区。

面对记者探寻其执着坚守的缘由时,他的回答,触动了所有人内心最柔软的角落,不禁潸然泪目……

辉煌岁月:汞都的崛起与繁荣

上世纪50年代,在中国西南的一隅,随着苏联专家的到来,一座以汞矿开采为主的小镇悄然兴起。

他们带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协助当地人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采矿体系,标志着“中国汞都”辉煌篇章的开启。

矿工们满怀激情,投入到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他们不仅是为了生计,更是为了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进入20世纪60、70年代,汞矿产量飙升,成为国家外汇创汇的重要支柱。

一时间,来自四面八方的矿工及家属超过两万人汇聚于此,小镇迅速膨胀,变得热闹非凡。

矿区内各类建筑齐全,医院、学校、售货店一应俱全。

矿工们享受着良好的居住条件,技术工人的家庭更是安居乐业,孩子们在矿区内的学校里快乐成长。

开采作业在苏联专家和本土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新纪录。

矿区的名声远播,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前来参观学习。

这里生产的汞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为众多国家重大工程与科研项目提供了稳定的支持,也铸就了“中国汞都”的崇高声誉。

二、资源枯竭:矿区的衰败与离散

但盛极必衰,随着汞矿资源的逐渐枯竭,矿区的辉煌岁月也悄然逝去。

2001年,这座曾经繁荣一时的矿区无奈地关闭了大门,无数矿工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作。

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给当地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杨世贵,一个土生土长的矿区人,他的家庭也在这场变故中支离破碎。

他的妻子刘阿莲因无法忍受日益艰难的生活,选择离开,留下他和年幼的儿子杨小丁。

为了维持生计,杨世贵不得不将儿子送到爷爷奶奶家抚养。

自己则独自留守在矿区,守护着这片曾经充满欢笑与希望的土地。

矿区的关闭不仅带走了人们的生计,更带走了往日的繁华与喧嚣。

曾经人声鼎沸的矿区如今变得死寂沉沉,只剩下几栋破败的厂房和几条荒芜的道路。

杨世贵时常在矿区里徘徊,回忆起那些曾经的岁月,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慨与无奈。

三、个人坚守:杨世贵的下岗与再就业

杨世贵是第二代矿工,他的父母都是矿区里的老员工。

1987年,年仅23岁的他凭借父母的关系进入了矿区工作。

当时,汞矿的待遇优渥,能够获取城市户口,因此吸引了许多周边姑娘的青睐。

杨世贵被分配到了锅炉冶炼车间担任锅炉工,每天在高温环境中艰辛劳作8小时。

虽然工作辛苦,但每当看到自己亲手冶炼出的汞产品时,他总是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满足。

但好景不长,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矿区在1991年正式停产。

杨世贵所在的车间也陷入了困境,只能依靠外进原材料艰难维持。

他的收入锐减,生活变得日益艰难。

1993年,他与刘阿莲结为夫妻,婚后的经济压力更是让他喘不过气来。

刘阿莲的嫂子对他的收入颇为不满,经常在他面前冷嘲热讽。

在矿区人员分流时,因为大哥的资历和工龄更长,杨世贵错失了分流的机会。

1995年,刘阿莲留下一张纸条后外出打工,从此音讯全无。

她只回来过三次,分别是因为父亲去世、看望孩子和提出离婚。

1998年,两人正式离婚,儿子杨小丁归杨世贵抚养。

同年,矿区人员分流完毕,整个矿区陷入了长久的沉寂。

下岗后的杨世贵并没有放弃生活。他四处寻找工作机会,最终在一家私人企业承包的高炉冶炼车间里找到了新的工作。

虽然收入不高,但他还是努力工作,希望能给儿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但2013年车间停产,他再次面临下岗的困境。

为了生计,杨世贵前往贵州另一矿区工作。

但由于操作失误,他仅仅工作了两个月就被辞退了。

就在他心灰意冷之际,丹寨汞矿的领导找到了他,希望他能担任“守矿人”。

虽然工作条件艰苦且孤独,但杨世贵还是欣然接受了这份工作。

他与偶尔替岗的工人共同承担着“防火防盗”的职责,守护着这片曾经辉煌的土地。

四、矿区新生: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

在杨世贵坚守矿区的日子里,矿区也迎来了新的生机。

当地政府开始对矿区建筑群进行大力保护和维修,并计划将其打造成一个工业遗产旅游景点。

这一消息让杨世贵看到了希望,他觉得自己终于有机会为矿区做点什么了。

当政府正式将矿区作为旅游景点开放时,杨世贵被聘为讲解员。

他怀着激动的心情站在游客面前,用饱含深情的语言讲述着矿区的兴衰荣辱。

从60年代因汞资源吸引留学归国专家到矿区设施完备的盛景。

从80年代后期资源枯竭后的没落再到如今的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每一个细节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在杨世贵的讲解下,游客们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亲眼见证了这座“中国汞都”的辉煌与衰败。

他们纷纷感叹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同时也对杨世贵的坚守表示由衷的敬佩。

如今的杨世贵已经不再是那个孤独无助的下岗工人了。

他有了新的身份和使命——汞矿遗址的守护者。

虽然工作依然辛苦且孤独,但他的内心却充满了满足和自豪。

因为他知道,自己正在为这片曾经辉煌的土地贡献着一份力量。

闲暇之余,杨世贵喜欢在办公楼后的小菜园里忙碌着。

他开辟出一片菜地,种上了各种蔬菜和瓜果。

每当收获季节到来时,他总是迫不及待地摘下新鲜的蔬菜来招待前来参观的游客。

此外,他还在水槽里养了几条鱼,闲暇时便坐在水边静静地欣赏鱼儿在水中嬉戏。

儿子杨小丁在杨世贵的悉心照料下也逐渐长大成人。

2017年,他从本科毕业成为了一名初中数学老师,后来还考上了研究生。

杨世贵一心为儿子谋划买房事宜,希望他能有一个稳定的生活。

但儿子却向往深圳的发展机会,想要去那里闯一闯。

虽然杨世贵心中有些不舍,但他还是尊重了儿子的选择。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世贵的身体也逐渐出现了状况。

他查出了高血压,不得不戒酒。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下去,反而更加珍惜现在的每一天。

他继续在汞矿遗址里坚守着,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家园的深厚眷恋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如今的汞矿遗址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旅游景点。

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想要亲身感受这座“中国汞都”的辉煌与衰败。

而杨世贵也成为了这里的一张名片,他的故事和精神感动着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

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继续坚守在这片土地上,守护着这份珍贵的记忆和传承。

信息来源:界面新闻《探访贵州丹寨金贡矿遗址,《地球最后的夜晚》曾在此取景拍摄》

钛媒体《尘封的废弃汞矿,孤身守矿的人》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