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女考上大学办升学宴,我随礼1000却被嫌弃,我我不是你妈

文史君曰曰 2025-02-24 09:33:55

阅读前先点个赞,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你的支持让我更有动力创作!

文|蜉蝣

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

我和侄女的关系一直很好,相比于亲戚之间的关系,我觉得我们更像是“同龄的朋友”,今年侄女考上了大学办升学宴,我随礼了1000却被侄女嫌弃了,这让我怒火中烧,我:我不是你亲妈……

01

我有一个侄女,名字叫小玲。她从小聪明伶俐,乖巧懂事,总是深得家里的宠爱,尤其是我,我们之间的关系比起亲戚,更像是朋友。

每逢假期,我会带她出去玩,或者教她一些生活中的道理。她总是认真听取,不曾有过任何的反感或者不耐烦。

今年她考上大学的消息一传开,亲戚们都为她感到骄傲。毕竟她是家里最出色的孩子,学业上一直很优秀,年纪轻轻就能顺利考上理想的大学,真的是让所有人都为她感到自豪。

我也非常开心,尤其是小玲经常给我打电话,分享她的心情和心愿。她告诉我她希望能在大学过得充实,交到更多有趣的朋友,体验与家里截然不同的生活。

我听着她的梦想,心里不禁也为她加油,希望她能保持这份纯真与热情。

就在她拿到录取通知书后的几天,她决定举办一场升学宴,我接到她的邀请时,心里充满了欢喜,毕竟这也是家族中的一件大事,大家都得给她送上祝福。

我琢磨着随礼的数额,想着1000元作为礼金应该合适。既能表达我的祝贺之意,又不会显得太过寒酸。毕竟我也有自己的经济压力。

虽然心里觉得1000元应该足够,但还是不免有些犹豫。随着宴会日期的临近,我开始担心自己是否准备得不足,宴会的规模似乎越来越大,侄女邀请了很多同学和亲戚,场面非常盛大。

她办宴会的这份心情我能理解,升学对于她来说是个重要的里程碑。

升学宴的前夕,我和丈夫坐下来讨论了一下。丈夫的态度很明确,他认为升学宴是家庭的重要场合,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应该送上祝福。

但他似乎也有些犹豫,说不清楚为什么,感觉自己总是缺乏自信面对那样盛大的场面。我安慰他,说不必太在意这些,随礼就是表达祝贺,其他的没什么大不了的。

况且她这次的升学宴显然不是一个普通的家庭聚会,而是一场充满了社交性质的庆祝活动。

侄女这么多年在我身边,也从未让我们为难过。可越来越多的亲戚们开始谈论随礼的数目,让我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准备与其他人的比较。

某天,姐姐无意中提起,她准备送2000元礼金,我听后心里有些震动。尽管我们之间并不需要用金钱来衡量亲情,但我还是隐隐觉得,自己是不是在这场升学宴中显得太过“寒酸”了。

小玲不时打电话给我,催促我确认是否会到场,以及是否能够按时将礼金带到酒店。她的语气越来越迫切,我开始有些不舒服。

她好像并不明白,我所做的一切,并不是为了满足她对金钱的需求,而是单纯地想表达我对她的关心与祝福。

可是她的表现,却让我觉得,她似乎越来越习惯了别人对她的“奉承”和“取悦”。我不禁开始怀疑,这种态度是否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

02

升学宴的当天,我早早就赶到了酒店。宴会大厅里,灯光璀璨,宾客们穿着正式,各种高档酒水和美食摆满了桌面。

我不得不承认,场面比我预想的要盛大得多。小玲穿着一袭华丽的礼服,和她的父母站在台上,笑容灿烂,似乎完全沉浸在这场属于她的庆典中。

家里的一些亲戚朋友也都到了,大家热烈地祝贺她,纷纷送上红包和礼物。

当我递上1000元的红包时,心里有些忐忑。毕竟看着周围的宾客们,我的这份心意显得有些微不足道。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笑着对小玲说:“祝你在大学生活一切顺利,学业有成。”

她接过红包后,却没有太多的表情,轻轻地放在一旁,转身继续招呼其他亲戚。

我站在那里,心里一阵疑惑,似乎在等待她给我一个感谢的眼神或一句感谢的话。可是她并没有,我开始有些不安,甚至感到了一丝失落。

就在我准备找个借口离开时,小玲走了过来。她微微皱眉,声音有些不满:“这1000元也太少了吧?我同学的家长给了我2000,甚至更多。”

我愣住了,脑海里一片空白。这是我从未料到的局面。小玲的语气并不像是开玩笑,而是带着些许的抱怨。

她似乎完全忽视了我的用心,只看到了红包里的金额。我的心里突然涌上一股愤怒和失望,愣了几秒,我终于低声说道:“小玲,我送这个礼金,是为了祝贺你,不是为了和别人攀比。我希望你明白,金钱不是衡量亲情的标准。”

我不知道自己当时到底是因为愤怒,还是因为失望,心情复杂得无法言表。看着小玲站在我面前,她眼中的不满让我有些喘不过气。

我突然觉得,自己对她的付出,是不是一直在被误解?我用心去对待她,甚至不惜降低自己的预算,想要给她最合适的祝福,而她却用这样不屑的眼神看着我。

就在我准备转身离开时,小玲竟然走了过来,低声说道:“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只是觉得……”

她似乎想说些什么,但却被我打断了。“你应该明白,钱不是衡量我对你爱与关心的标准。我不是你亲妈,不能无条件为你提供一切。”

我说完这句话,心情有些沉重,但却觉得说出来的瞬间,仿佛放下了一块沉重的石头。

她愣了愣,似乎有些惊讶,又似乎有些失望。我能看得出,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我深吸一口气,决定离开宴会,去外面透透气。

丈夫看到了我走出去,也默默跟了出来,我们站在酒店的外面,迎着夜风,我有些疲惫地说:“这孩子,变得越来越物质了。”他轻轻点头,似乎也同样有些心烦。

回到家后,我坐在沙发上,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开始反思自己是否太过宠爱小玲,是否过度为她着想,以至于没有注意到她内心深处的变化。

也许正是我对她的过度关注,才让她渐渐把金钱当作衡量亲情的标准。

我发了一条短信给小玲,简单地说:“我理解你想要更多的支持,但我希望你能明白,真正的关心不是通过钱来衡量的。”

她回复说:“对不起,我没有想到你会这么想。”我看着手机屏幕,心里有些复杂。我知道这不是简单的一个红包问题,而是她成长过程中对金钱观的误导,可能是因为她接触到了更多的外部影响。

我不再纠结于这个问题,因为我明白爱与亲情是无法通过数字来衡量的。对于小玲来说,我也许需要给她更多的空间,去理解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而不仅仅是看重一时的物质回馈。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点赞、评论,一起交流观点,你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