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毁家抗日当上八路军旅长,毛主席接见时问他:有人排挤你吗?

木艺人的历史 2024-10-27 15:54:38

1941年,在陕北绥德的一次会面中,毛主席拍着一位旅长的肩膀问道:"你因为有那么一点历史,在当旅长后有没有人排挤你呀?"这位旅长就是高士一,一个出身显赫的大地主。面对日寇的侵略,他毅然放弃了4000多亩土地和富裕生活,带领全家投身抗日战争。从自发组织抗日武装到率领近万人的抗日队伍,从毁掉自家庄园到举家参军参战,高士一用行动诠释了"无国便无家"的爱国情怀。最终,他不仅成为八路军的一名优秀将领,还为陕甘宁边区的生存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直到1968年在北京逝世前依然不忘嘱咐后人"永远跟着党"。

从富家子弟到救国英雄

在河北任丘县,有一个名叫高士一的地主之子。他的父亲用了近四十年的时光,打造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四千多亩良田、多家工厂和船运码头,这让高家在当地可谓是富甲一方。

在四兄弟之中,高士一年纪最小,人们都尊称他为"高四爷"。父亲去世后兄弟分家,他在老宅北边建起了一座雄伟的庄园,取名"高家场",内有十一座独立院落,外有护城河环绕。

与其他富家子弟不同,高士一从小就喜欢和长工们一起劳动。他不仅学会了农活技能,还热衷于习武,还自学了中医知识,常常免费为乡亲们看病。

这样的为人,让他在当地广受欢迎。五四运动期间,他带头反对封建迷信,主张废除女子缠足,甚至将庙宇改造成文化宣传室和女子小学。

凭借着在乡里的威望,高士一被推选为八县堤工委员会委员。他走上仕途后不忘本色,经常亲自巡查百里河堤,保障河道安全。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面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高士一痛心疾首。他专门从天津购买了收音机,密切关注时局变化。

当他的长子高万德因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被学校开除时,他不但没有责备,反而表示支持。随后,高万德和同乡好友在家乡开展抗日宣传,创办《群声报》,组建抗日救国会。

1937年,日军侵占北平和天津后,高士一所在的村庄与周围47个村庄奋起抵抗。在一场激战中,他们歼灭了一个日军中队,击毙90多名敌军。

日军的报复来得迅速而残酷。在空中支援下,上千名日军血洗了这些村庄,造成大量平民伤亡。目睹这一惨状,高士一下定决心要投身抗日事业。

他主动找到县城的人民自卫军游击师,表达了参军愿望。然而,由于他的地主身份,这一请求暂时被搁置。

这段经历让高士一更加坚定了抗日的决心。他开始思考如何突破身份的限制,为民族解放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那个风雨如磐的年代,这位出身优渥的地主之子,正在经历人生的重大转折。他的选择,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影响了整个家族的未来。

倾家投身革命显赤胆

1937年的秋天,中共保属特委军事委员侯玉田带着一纸委任状来到高士一的家中。这份盖着吕正操大印的委任状,正式任命高士一为河北人民自卫军第五路总指挥。

高士一立即将自家客厅改造成指挥部,把家中积蓄和存粮全部投入扩军。他的妻子也加入其中,不仅拿出私房钱,还主动承担起后勤工作。

这个决定在高家引起了轩然大波。高士一的三哥高士芬极力反对,多次上门劝阻,可是高士一始终不为所动。

高士芬一怒之下,将矛头对准了侯玉田,把他软禁了起来。当高士一前来要人时,高士芬指着侄子高万德破口大骂,认定他会让高家败落。

争吵过后,高士一态度坚决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两个兄弟从此断绝了往来,但高士一的抗日决心却越发坚定。

高家的壮举很快传遍了方圆百里。许多人被他们的精神所感染,纷纷加入抗日队伍。短短三个月,高士一的部队就发展到了三千多人。

部队发展壮大后,高士一开始争取其他武装力量。他先是说服了苏桥商团的团长邢荫堂,不仅使整个商团并入第五路,邢荫堂还将自己的儿子送去参军。

接着,高士一又通过邢荫堂的介绍,开始争取"天下第一旅"。这支由黄久征领导的千人队伍,正面临着日军的拉拢。

高士一抓住时机,派人送去五千大洋慰问部队。黄久征被这份诚意打动,最终决定率部加入第五路。

通过一系列的争取工作,高士一的队伍很快发展到八千人。不久后,第五路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独立第一支队,高士一担任司令员。

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这支队伍与日伪军展开了五十多次战斗。他们击毙、俘虏敌军一千六百多人,收复了多个重要城镇。

这支队伍的战绩引起了日军的高度警惕。驻守天津的日军将高士一视为心腹大患,开始谋划着如何除掉这个威胁。

但在此之前,他们决定先试试怀柔政策。日军找来一个与高士一相熟的地主,想通过私人关系来策反他。

面对这位"老朋友"的劝说,高士一立刻识破了对方的用意。他连对方的话都没听完,就把人轰了出去。

这段时期的高士一,正带领着自己的部队在冀中平原上四处征战。他们控制了京津保地区的水上交通线,成为了日军眼中的一根刺。

铁骨铮铮映丹心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五百名日军悄悄包围了高家场。所幸高士一提前得到消息,将大部分人员转移了出去,但他的两个侄子高万玉和高万峰没能及时撤离。

日军立刻对两兄弟展开审讯,逼问高士一的下落。面对酷刑,两兄弟始终咬紧牙关,日军无可奈何之下放了高万峰,让他给高士一带一封信。

信中威胁说,如果高士一愿意合作,可以保全高家的生命财产,否则就要杀了高万玉,毁了高家场。日军给了三天期限,等待高士一的回应。

三天过去了,高士一没有任何回音。又过了三天,日军依然没有等到他的答复。

愤怒的日军将高万玉处决,放火烧毁了高家场。这座占地五百亩的大庄园,在烈火中化为灰烬。

高士一亲自登门,向大哥高士坦和大嫂报告了侄子的牺牲。已经六十八岁的高士坦没有责怪弟弟,反而表示支持他的抗日事业。

大嫂也当场表态,要让几个孩子和孙子都跟着高士一打日本。高士坦夫妇随后将三个儿子和三个孙子送到了部队,全部成为八路军战士。

高家场的一部分建筑躲过了日军的火焰。但是高士一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他要亲手将剩余的房屋全部烧毁。

就在这个时候,国民党当局派人来高士一家中游说。他们开出了优厚的条件,想要拉拢这位声名显赫的抗日将领。

面对国民党的拉拢,高士一态度坚决。他严词拒绝了这些说客,表示自己毁家从戎就是为了抗日,不是为了谋求私利。

这位地主出身的抗日将领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决心。他不仅失去了庞大的家业,还失去了亲人的生命。

高士一的事迹传遍了冀中大地。许多人都说,像高士一这样的大地主都能为国牺牲,他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参加抗日。

当时的冀中地区,许多中高层人士都在不同势力之间摇摆不定。高士一的壮举给了他们一个明确的方向。

这场毁家明志的壮举,不仅展现了一个地主的觉醒,更体现了民族大义面前个人得失的渺小。面对国难当头,高士一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大节不辱,大义不亏"。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像高士一这样的觉醒者还有很多。他们抛弃个人利益,投身民族解放事业,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

杰出功勋永流芳

1939年,贺龙和关向应率部转战冀中平原,准备扩充部队。他们决定将高士一的部队整编为独立第一旅,同时将715团并入,由高士一担任旅长。

贺龙在整编前专门找高士一谈话,征求他的意见。面对这位威名赫赫的长征将领,高士一表态要跟着共产党抗日到底。

对于高士一的表现,贺龙赞赏有加。他找来自己的老部下,特别叮嘱他们要尊重高士一,帮助他,照顾他的生活。

为了防止日军报复高士一的家人,贺龙派出专门的队伍,将高士一的几十名亲属接到陕北。他们不仅安排了独立院落,还派警卫战士保护。

1941年,独立第一旅进驻陕北绥德,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毛主席关心地询问高士一是否因为出身问题受到排挤。

当时贺龙的妻子薛明正在怀孕,因为物资匮乏导致营养不良。高士一得知后,从自家院里抓了两只鸡送去给薛明补身子。

1942年,陕甘宁边区遭到国民党军队封锁。组织上派高士一负责打通边区和国统区的商贸通道。

通过不懈努力,高士一建立起一条稳固的商贸线路,还开办了"大成永"贸易货栈。这条生命线解决了边区的燃眉之急。

后来有人污蔑高士一和他的两个儿子是日本汉奸和国民党特务。贺龙得知后立即向毛主席汇报这一情况。

毛主席为高士一作出公正评价:一支在冀中打了那么多胜仗,部队不断扩大的队伍,它的领导人怎么可能是汉奸。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年事已高的高士一不再带兵打仗。他被调往延安学习,转而从事后勤保障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高士一在西北地区担任重要职务。1961年,在周总理的安排下,他又担任了国务院参事室参事。

1968年,饱受疾病折磨的高士一在北京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临终前,他还不忘叮嘱身边的亲友要告诉后代永远跟着党走。

从一个显赫的大地主到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高士一用自己的一生实践了跟党走的誓言。他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每个中国人都可以成为英雄。只要心中装着祖国和人民,再大的牺牲也值得。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