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6月,周总理最后环视了一圈自己的办公室后,乘车前往305医院。76岁高龄的周总理,终于不堪病痛的折磨,离开了生活工作了25年的西花厅,在医院度过他生命的最后时刻。
住院当天,周总理就接受了一次大手术。术后身体刚刚有所恢复,周总理又开始惦记着国内外的各种事情。为了让周总理及时看到文件,邓颖超天天穿梭在西花厅和医院之间,有的时候甚至一天要跑好几次。
周总理住院的消息一经公布,立刻牵动亿万人民的心。国庆节前夕的招待会上,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周总理当天晚上能不能来。当周总理和其他领导人一起步入大厅的时候,全场沸腾了,一些外国友人甚至站在椅子上,一睹周总理的尊容。
然而,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周总理得的是什么病,也丝毫没有意识到,这将是周总理最后一次主持国庆招待会。
国庆节过后,毛主席提出了召开四届人大的意见。自从政治风暴开始以来,从未召开过全国人大会议,毛主席希望通过四届人大,能够安排好新的国家领导机构。
四届人大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组阁”。毛主席权衡再三,提出由邓小平担任第一副总理,接替周总理主持国务院工作。这样的提议自然不会受到一部分人的支持,周总理和邓小平再度遭受到新一轮的冲击。
当时毛主席正在长沙休养,对于接二连三的“告状”,毛主席很是不满,当即派人传达指示到北京:“总理还是总理,四届人大的筹备工作和人事安排,由周总理主持;开人大的时间除了看准备情况外,还要视总理病情而定。”
远在北京的周总理听到毛主席的一系列指示后,倍感欣慰。
自从时间进入10月底之后,周总理的病房俨然成了第二个西花厅,车水马龙,来客不断。随后周总理写信汇报了人大的各项准备情况,并根据自己的病情提出12月召开会议。毛主席在收到信的当天就作出了批示。
经历了政治风暴的动荡之后,毛主席对于周总理有着充分的信任。在四届人大的人事安排上,除了点名安排朱德、董必武、邓小平等人外,其他人全部交给周总理主持安排。
按照毛主席的意见,周总理连续几日召开政治局成员会议,反复讨论人事安排的问题。大家都知道,这一届的人事安排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任何一个人员安排,就会让情况大不一样。
12月中下旬,准备工作进入最后阶段。为了让毛主席充分了解情况,周总理强忍着病痛亲赴长沙,与毛主席作最后的协商。在长沙期间,除了连续进行了四次谈话以外,毛主席和周总理有过一次单独的长谈,最终确定了人事安排的方案。
由于有一大批人被排除在外,为了有代表性,周总理同意加入一些有劳模色彩的造反人物,姚连蔚就是其中之一。
姚连蔚出生在陕西一户贫农家庭,全家人节衣缩食供他上到初中,就再也无力供他上学,只能辍学在家务农。新中国成立之后,17岁的姚连蔚参军入伍,退伍之后被分配到工厂,成了一名普通工人。
如果不是十年政治风暴,姚连蔚恐怕这辈子也没机会进入中央工作。
1966年政治风暴开始后,像姚连蔚这样“根正苗红”的人少之又少。贫农出身,上过学,当过兵,还是厂里的生产突击手,让姚连蔚一时间成了“香饽饽”,不但当上了革委会副主任,还被拥戴为群众组织的头头。
1969年九大召开,很早之前就入党的姚连蔚当选代表。在圈定主席团人选时,姚连蔚是地方组代表中,唯一的陕西西安籍工人。就这样,姚连蔚进入了主席团,还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
在之后的政治道路上,姚连蔚一路绿灯,一直上到了人大副委员长。
在此之前,姚连蔚虽然不在原厂工作,但还是在陕西,有事就往北京跑。出任人大副委员长之后,省委第一书记就让姚连蔚举家搬到了北京。当时的人大副委员长,要履行副主席的外交职责,再加上姚连蔚在军工厂工作过,因此还要兼任领导军工科研的任务。
对于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又从未参与过领导工作的姚连蔚来说,这项工作让他的压力很大。政治上“一步登天”,见识和能力却没有随之而涨,面对处处都要小心谨慎的国家大事,姚连蔚上任之后,每一天都如坐针毡,只能硬着头皮撑着。
那一段时间,姚连蔚经常在需要整宿整宿地看材料,了解完要处理事情的来龙去脉才敢做决断。其实姚连蔚当时的关系还在陕西的工厂,只有待遇是按照高干来享受。
就这样苦苦支撑了一年多时间,随着政治风暴的结束,姚连蔚的政治地位也开始逐渐下滑。1977年,中央领导找姚连蔚谈话,说陕西方面有人告他的状,要求姚连蔚停职开始接受审查。两年之后的元宵节当天,姚连蔚被逮捕关进了监狱。
原来,在政治风暴开始初期,姚连蔚领导群众组织给他人造成了重伤死亡,姚连蔚得知后不但没有制止,还召开会议统一口径,企图逃避罪责。
在姚连蔚被关押了两年半的时间后,检察院考虑到姚连蔚的犯罪行为发生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因此决定予以从宽处理。
就这样,姚连蔚当了两年半的人大副委员长,又当了两年半的囚徒。
由于姚连蔚在特殊时期犯下严重错误,因此在出狱之后就开除了党籍。其实当时的姚连蔚心中已经没有那样大的压力,尽管离开了中央,但他丝毫不在乎,只是一心想回工厂继续当工人。
可惜,姚连蔚的这个愿望已经不能实现,但工厂为了照顾他,依旧每个月给他发工资。当时姚连蔚的妻子和他同在一个车间,并没有因姚连蔚“跌落神坛”而抛弃他,姚连蔚就成了家里的“大总管”,留在家里操持家务,日子虽然过得不算富裕,但比起当年来,心里却轻松了不少。
“我能够活下来,多亏了贤惠的妻子。”姚连蔚感慨地说。
因为生病不能报销医药费,姚连蔚干脆开始自学中医,不但考取了行医执照,还自己开办了一家诊所。晚年姚连蔚因患眼疾,只能看一些稍大的物体,但还是每天坚持读书,整个人沉浸在中医的世界之中。
2012年,78岁的姚连蔚走完了自己大起大落的一生。从平凡走向辉煌,又从辉煌回到平淡,让姚连蔚对人对事有了不一样的看法。晚年时候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已是无欲无求的闲人,不愿做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唯愿在无声中消失。”
参考文献:
[1]李建宁.姚连蔚:从人大副委员长到民间郎中[J].知音,1994,(第6期).
[2]姚连蔚:神秘失踪的副委员长[J].人物周刊,2011,(第6期).
[3]顾保孜.“以工代干”的副委员长姚连蔚[J].名人传记(上半月),2014,(第4期).
[4]“文革”后销声匿迹的中央领导人[J].农家之友,2015,(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