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孩子抵触和父母相处?看完过来人的分享,我好像明白了

兰妈谈育儿 2024-06-23 21:11:34

文/兰妈谈育儿

父母和孩子之间最好的关系是什么?兰妈认为,用“亲密而独立”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

昨天下班回家,碰到了一个多年不见的老朋友

寒暄几句才知道,曾经貌美如花的芊芊少女,如今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了

大女儿11岁,读四年级

二儿子6岁,读一年级

小女儿2岁,正在调皮好动的年纪

三个孩子的养育,让她每天几乎是没有一点空闲时间

可比起身体上的劳累,最让她感到崩溃的是大女儿、和二儿子都变得有些叛逆,平时除了不爱说话之外,甚至还有些抵触跟她相处

平时放学回家,第一件事也是赶紧钻进房间,房门贴着“闲人勿扰”的字条,房内也做好了反锁的防打扰准备

看着被自己的两个孩子如此抵触,作为妈妈,她的内心是委屈、也是无助的

最让她感到不能理解的,也是为什么孩子小时候跟你亲密无间,长大后就变得冷漠疏远,甚至开始抵触讲话了呢

听到朋友如此说,我明白这定然是平时的相处方式出了问题

后来,又把这件事当成育儿话题发到网上邀请更多人探讨时,精华评论也纷纷让人动容

特别是以下几种“过来人”的分享:

•小时候受了欺负,经常会被老妈责备“没出息”,唯一一次说“受了委屈一定要说出来”,我傻啦吧唧相信了,可话还没有说完又被骂了

•我就特别抵触跟我爸妈相处,平时在外面住着,好不容易回家相处想跟他们坐在一起聊聊天,可人家就是不停地挑我毛病,裙子太短了、指甲花里胡哨、眉毛还画得那么细…

•我最讨厌我妈的地方,就是她太扫兴、强势了,我现在都四十岁的人,还张口闭口总说我不会办事、不会说话,孩子教育不好、家里卫生搞不好、就连饭也做得没什么味道,我难道就不要自尊心吗

•我妈以前就是一个唠叨大王,虽然现在已经改了很多,但对她的抵触就是控制不了,每次一听到她说话就莫名烦躁、还忍不住要发脾气,我也不想那样,我也很痛苦,有时候真的好羡慕那些可以坐下来和父母好好说话的关系

确实,每一段抵触的关系背后都承载着痛苦,而痛苦也是因为在乎才会纠结、情绪不稳

如果你跟自己的爸妈一沟通就感到莫名的怒火和烦躁,从心理学上来说,这并不是自己的脾气有多么差,对父母有多讨厌,大多数情况都是小时候没有得到认可和尊重

如果儿时的成长经历,总是被挑剔贬低、甚至经常打骂,那所对应的感受就是委屈愤怒

当这些情绪积压得太多难以消化时就很容易产生内耗,一边控制不住情绪对父母发火,另一边又觉得小题大做地心生愧疚

很明显,这种情绪内耗想要破解并没有那么简单,原生家庭造成的伤害、自卑、敏感,还有缺乏的安全感,那都是需要用一生去慢慢治愈

不想孩子将来陷入这样的纠结、痛苦,那唯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现在好好爱孩子

特别是以下几种沟通方式,对孩子的情绪稳定真的太重要:

01

适时闭嘴

给嘴巴上一个拉链

哲学界诗人纪伯伦曾说过:“孩子由你而来,却不属于你,他们是个独立的个体”

确实如此,我们可以给予孩子很多很多的爱,但这些或许并不是孩子想要的

就像是弓与箭一样,父母是弓,孩子就是那弦上即将发出的生命之箭

你想让孩子飞得更高更远,那只有用尽力量把孩子这支箭发出去

还给孩子自由、让孩子有自己的人生规划,这才是拥有稳定情绪的标配

而我们父母能做的,就是适时闭嘴、给自己的嘴巴上一个拉链

表姐的大姑姐是一个任教多年的优秀教师,在教育方面也有着独特而有用的见解

有次,表姐跟她上初中的女儿再次吵得不可开交,孩子还嚷嚷着“以后再也不回这个家了”

表姐跟她姑姐求助,姑姐告诉她:“现在什么都不要做,只需要好好陪着孩子就行了”

虽然表姐不相信“陪着孩子”就能让关系变好,但她还是决定试一试

第一、第二天,母女俩就是在沉默中度过

到了第三、第四天,孩子就慢慢主动搭话了

问问今天煮的是什么饭,她想吃什么,还主动跟父母分享很多学校的新鲜事

这就是所谓的以静制动

当孩子心情烦闷的时候,给予沉默的空间,这比起喋喋不休的语言关切更有说服力,沉默下的空间可以更好地接纳变化,也能帮孩子安顿好内心冲突

当孩子慢慢变得平静、心里一顺,那和父母之间的沟通,包括情感表达都会跟着一起亲密互动起来

02

转变话题

说孩子感兴趣的话

有一个单亲妈妈,她的女儿就让人特别头疼

孩子对所有人都能礼貌客气,唯独对她这个妈妈脾气暴躁

一说话就让闭嘴,一见面就没给好脸色,妈妈也经常吐槽说“我这哪里是养女儿?根本就是养了一个白眼狼啊”

中考那年,刚从学校出来,就任性地对妈妈说:“我不要读高中,我要去上班,我要跟同学一起到饭店当服务员”

这句话给妈妈气得不行,她明白,这肯定是知道中考分数不理想,事先给自己找一个不读书的理由

果然,中考成绩下来后,连上一个普通高中的资格都没有

妈妈吐槽几句,然后无奈地说:

“那只能去上职高了,就你这点能耐,到社会上连饭都吃不上”

结果,女儿说什么都不听,非要去饭店刷盘子

妈妈没办法,只好白天上班,晚上到饭店当顾客吃饭,直到等着女儿下班才一起回家

那个时候,她一直以为女儿就是故意折磨她,等到后来不经意间吐露心声才明白

孩子这样做,其实就是为了气一气她的妈妈

原因嘛,就是因为妈妈的控制欲太强,什么事都必须要服从的约束,就像是拴在身上的链子,奋力争夺也不过是为了获取自由

而妈妈所谓的说教、好心建议,更是直接成为被孩子抵触的导火索

这个时候想要跟孩子缓和关系,那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转变话题,孩子真正想听的话也莫过于自己想说又不敢说的话

比如,孩子逃课玩游戏,那就跟孩子聊聊自己、或者身边人儿时逃课的经历

先和孩子建立共同话题,当孩子把你当成“自己人”后,自然就会主动分享很多你不知道的事情,亲子关系也会迎来一次突飞猛进的变化

这就是著名的“自己人效应”

只有先成为“自己人”,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

03

纸条约束

唠叨前先看看纸条

著名的野马效应告诉我们:

野马的死亡并不是因为蝙蝠吸食的血量过多,而是野马无法抑制蝙蝠吸附在腿上的暴怒

当野马无论如何狂奔都甩不掉吸血蝙蝠时,愤怒就会越来越明显,直到在狂奔中筋疲力尽而亡

其实,亲子关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若仔细想想

很多时候能让我们喋喋不休、抱怨连连的,或许并不是孩子犯了多大的错,而是我们那无法抑制的情绪

包括很多“不得不说”的唠叨话也是一样,或许根本就不是孩子坏毛病太多,而是我们要求和控制欲

有个从小到大都是学霸的朋友,如今是某公司设计师,月薪好几万,租房还有公司补贴

在工作能力和收入方面,可谓是普通家庭里的天花板

用老家人的话来说就是:“这孩子出息了,他的父母以后就等着享清福吧”

可现实情况却是,这个朋友特别排斥回家,宁愿跟外面捡回来的流浪猫生活在一起,也不愿意回家听父母的唠叨

论起原因,朋友给出的理由是父母一直瞧不起他

哪怕是现在拥有着比别人高很多的月薪工作,也总是能挑出刺,然后再拿出来不停地打击、摩擦

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和控制欲,对应的情绪控制不住时就会习惯性地唠叨抱怨

而最后的结果无非是引起孩子的反感,还会影响自我体验,哪怕是他们已经很优秀了,依然因为父母的打压而自卑、不信任自己

所以,父母要拿出纸条约束精神了,掌控孩子不如把约束力指向自己的情绪

看过景甜饰演的司藤就知道了,女王大人角色惯了的司藤,突遇被要求卸妆、摘掉首饰时的愤怒,她手心里的“忍”就起到了大作用

我们孩子沟通也需要如此,写一张纸条或者便利贴放在明显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别发脾气”、“多忍一忍”

等这波情绪稳定下来,再去和孩子沟通,你会发现其实我们的孩子根本就没有那么差,只不过是糟糕情绪、和太强控制欲弱化了孩子的能力

04

用心倾听

及时用“嗯”、“继续说”回应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会如此抵触跟我们沟通,到底是生性冷漠、还是讨厌父母

这个问题,兰妈也曾被一位朋友问过

我给出的答案是:“抵触的原因不是冷漠、也不是讨厌父母,而是过不了心里那道坎的逃避”

怎么说呢,经过被父母泼凉水、打击的朋友大概都能明白,当你因为某件事被惩罚、或者被放弃时,那种由心而生的恐惧、和自我否决,不是几句话就能改变的

不小心打碎了暖壶,被念叨一整个夏天,直到父亲因为工作忙才淡忘这件事

考试没及格,也被念叨了一个又一个学期,即便已经很努力,也永远看不到你的努力

如果想要解释一些什么,那永远不会有说完整话的机会,总是被打断不说,还被父亲态度强势地说:“你必须要听我的”

后来,知道挣扎无用,也就懒得讲话了,沉默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在逃避被强势的父亲所重伤

也正是有着如此经历,妈妈在自己孩子的养育方面特别注重于倾听

不管孩子想要表达什么,我都会耐心地听他把话讲完,在沟通的过程中,还要尽可能地做到面部表情的互动

比如,孩子说一两句话时点点头、微笑、思考,然后再用“嗯”、“你继续说”等回应,让孩子感受到她的话是在被认真对待

这种及时回应的沟通态度,能有效改善亲子关系,也能让彼此之间的亲密得到更好提升

那么,关于孩子为什么会抵触跟父母相处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1 阅读:141

兰妈谈育儿

简介:专注于育儿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