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刑罚严酷、赋税、徭役负担极其沉重,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六国灭亡后,六国幸存的贵族后裔仍然活动在民间,四处煽动反秦的情绪。就在秦始皇去世的第二年,公元前209年,以陈胜、吴广为代表的“大泽乡起义”就此爆发了,各地反秦武装力量也随之纷纷响应。刘邦在沛县起义,项梁在会稽郡起义…
《史记·平准书》记载: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於是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馀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军攻入关中,挺进灞上,秦朝投降并灭亡。秦朝灭亡后,楚汉相争又起,各路军阀混战,举国皆兵,青壮年在战场厮杀,老弱在后方运输军中物资。老百姓几乎没有从事生产活动,使得物资十分匮乏。公元前205年,刘邦为解燃眉之急下令民间铸造小钱。
秦朝严刑酷法很多,垄断货币铸造权,老百姓私自铸造就会问斩。刘邦吸取秦亡于严刑苛法的教训,允许老百姓私自铸钱,体现了与老百姓“约法省禁”,践行废除秦法的实际行动。
秦朝铸造的钱币面值太大使用起来不方便,铸造小钱方便使用流通。
刘邦下令民间百姓铸造小钱为民举措深得人心,法令自然也执行得十分顺利。
铸造小钱看似为民的举措,实则是刘邦的钱不够用了,想将秦朝的大钱熔化铸造为小钱,将大变小,少变多,货币量也就增加了,因此,也缓解了刘邦的财政困难。
除此之外,铸造小钱还可以扰乱“敌占区”的经济秩序,小钱流入到“敌占区”,不仅能换取物资,还能将“敌占区”的经济秩序扰乱,使得物价大涨,特涨。每石粟米的价格达到了1万铜钱,百姓没法活了,纷纷投奔汉王刘邦。
刘邦的如意算盘果然打得十分精准,可谓是一举多得。刘邦的人马也因此举急剧膨胀,虽然一次次被项羽打散,但是又能一次次重新集聚起来,最终迫使项羽四面楚歌,乌江自刎。
《钱谱·货钱》:“ 汉 兴,有榆荚钱以前,钱重难用,更铸榆荚小钱,以一当百,状如榆荚。”
刘邦下令铸造的小钱就是人们所说的榆荚钱。“榆荚”就是人们对于小钱的象形称谓。这种钱表面并不铸铭“榆荚”,而仍铸“半两”字样,但重量约为2克(3.1铢),远远不及“半两”(12铢)的重量,是不足值铜钱。秦朝的半两钱也并非足值铸币,重量已减至8铢左右,榆荚钱只是在秦朝减重半两钱的基础上进一步减重的品种。
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于乌江自刎。刘邦终于称霸天下,登基做皇帝,建立了汉王朝。过去天下不是自己的,当然是越乱越好,如今四海之内都归于刘邦,需要认真的治理。
①针对商人囤积居奇,扰乱经济秩序的现象,加强严厉打击。
②刘邦下令,商人不得穿丝绸衣服,不得乘车,不准入齐民编户,不得做官。
③刘邦又下令,加大商业税收,打击商业经营,从此也确立了大汉王朝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
④刘邦又恢复了秦朝禁止民间铸造钱币的法令,铸币权归属朝廷,民间私自铸钱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刘邦在战争期间放开民间百姓自由铸钱,在战争之后又果断的禁止民间铸钱,这两项政策都是正确的。自公元前205年刘邦下令民间可自由铸钱,到公元前199年重新禁止民间铸钱也不过六年的时间,刘邦就充分利用六年时间成就了自己的霸业,前三年与项羽作战,后三年扫荡各路军阀残余,稳固自己的江山。
汉初时期,社会初现稳定,生产也得以逐渐恢复。因此,铸造钱币的利益也日益凸显,刘邦果断恢复了秦朝禁止民间铸钱的政策,扭转了战争时期通货膨胀的局面,经济秩序得以稳定,由此开创了大汉王朝昌盛与辉煌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