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新中国成立以来,总共有57位被誉为开国上将的杰出将领,每位都身怀绝技,名声在外。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两位将军以“强势”闻名,他们就是韩先楚和许世友。你想知道这两个人有多霸道吗?就连江青提到他们时,都直接用“两霸”来叫他们。那他们到底霸道在哪儿,霸道到什么程度呢?而韩先楚的这种霸道又是怎么帮到邓小平的呢?
【无名小卒,艰难晋升】如果韩先楚不那么有股子“闯劲儿”,那他可能一辈子都默默无闻,难成大器。韩先楚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生活,他放过牛,学过编竹篮的手艺,还给人打过短工。后来,他意外地加入了村里的反帝组织,慢慢就成了军人。不过啊,就连在军队里打仗,他的运气也总是“不太对劲”。1932年4月,韩先楚因为在执行任务时表现得十分勇敢,被升为了省委独立师通信排的领头人。但可惜的是,这个新职位他还没坐热乎呢,就被撤销了。
夏天那会儿,有几个农民在营地边上转悠,打听些事儿。部队的人一看,心里就琢磨他们可能是敌人派来的探子,二话不说就把他们给逮住了,交给韩先楚去处置。韩先楚的想法跟大家都不一样。他琢磨着,那几位农民说不定不是间谍,没准儿是咱队里战士的家里人。所以,对于上级的命令,他硬是没执行,这下可闯了大祸。队里说他“革命意志不坚定”,就把他排长的位子给撤了,改让他去干炊事兵和抬担架的活儿。从带兵打仗的排长转到后勤工作,这变化可真不小,但韩先楚完全没受影响,依旧按部就班地做事,压根儿没往心里去。平时,他负责生火做饭,让大家吃得饱饱的。一到打仗,他就冲在前面抬运伤员。要是情况紧急,他也能立刻拿起武器,变成冲在最前面的战士。
韩先楚这个人能者多劳,经过几场战斗后,赢得了战友们的一致好评。这回,他从抬担架的士兵升为了排长。可说他倒霉吧,刚戴上排长的“小官帽”没多久,就因为一些人为的麻烦给摘掉了。1934年5月份,韩先楚他们那个红二十五军因为手头紧,需要钱来养活队伍,就让战士们去攻打湖北罗田县城里的敌军。在打仗的时候,韩先楚带着一个排的兄弟,瞅准敌人没防备,偷偷溜进他们的钱库,抢到了7000多块银元。上级命令他们,每人背两沓(一沓100块),然后赶紧撤走。原本被打得晕头转向的敌人这时候也回过神来了,见韩先楚他们想要带着钱走,立刻不顾一切地冲上去阻拦。
见敌军凶猛扑来,韩先楚边打边撤,一不留神,背上挂着的银元被敌军子弹打穿。眼瞅着敌人就要追上,韩先楚也顾不上捡起,只能跟着队伍匆匆撤回营地。由于不小心弄丢了那时候相当于很大一笔钱的银元,上级二话不说就收走了韩先楚的枪,还责备他说:“别人都守得好好的,偏你搞丢了,真是太不应该了。”光批评还不算,这次韩先楚刚到手没多久的副连长职位也被撤了,他再次被调离,只能去交通队工作。交通队的日子挺单调,平时主要就是给前线送送子弹炮弹啥的。韩先楚开玩笑说这是在“二线部队打杂”,意思就是说,比起直接上前线的兄弟们,他们这行相对安全。可谁也没想到,就这么个看似简单的活儿,他愣是干出了“大名堂”。在一次部队行军时,殿后的运输小队不小心撞上了当地的国民党民兵。这些运输小队的成员大多是刚入伍的年轻农民,别说战斗经验了,连怎么打仗都还不太懂。更糟糕的是,他们身上没有枪,唯一能用的“武器”就是手里的扁担。一看对面十几个人都全副武装,大家一下子就吓得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了。
看到情况,韩先楚立刻行动,他高声喊道:“别怕,稳住阵脚!”接着,他安排了几个士兵悄悄绕到民兵团的背后,打算和他们一起从两边包围,给民兵们来个措手不及。民兵团的哥们儿一看,前后左右全是红军,立马就慌了神。乱了一阵子后,他们撒腿就想溜。这时候,韩先楚瞅了个空子,猛地大喊一声:“上啊,捉活的!”话音未落,他抄起扁担就往前冲。听到他喊“别让他们跑了”,民兵团的人瞅瞅他手里没枪,心想他们人多又不像是来拼命的,于是纷纷把手举了起来。就这么着,没携带武器的交通队轻而易举地俘虏了十几个民兵团的人。韩先楚用一根扁担就抓了个俘虏,这事儿很快在队伍里传了个遍。连军队的政委吴焕先都听说了。有次他到队里开会,还专门去问了问韩先楚这事儿的具体情况。听说韩先楚因为银元不小心丢了,结果被调到交通队。吴焕先觉得这样处理不公平,毕竟丢银元只是个意外,不能因为这点小事就浪费了一个打仗的好手。所以,在吴焕先的安排下,韩先楚借着“以前立过功”的由头,又重新当上了排长。不管是坚持己见还是迅速有力的回击,都展现了韩先楚的决断和胆量,但这些还不足以完全描绘出他的“强硬”。他真正的强硬之处,在于后来指挥军队打仗时的表现。
【旋风将军,创造奇迹】1948年,当上了司令员的韩先楚,在东北战场上把国民党将领杜聿明打得落花流水。因为这场大败,杜聿明被调走了,离开前他无奈地说起韩先楚和他的部队:“韩先楚的部队,就像旋风一样,最难缠了。”那时候的韩先楚,不仅还像年轻时那样敢说真话、勇猛无畏,而且在一次次打仗的过程中,让自己的打仗本事越来越厉害。就拿海南岛那一仗来说,就足以让人看出他的厉害。1949年,解放战争里国民党军队被打得大败,到了年底,剩下的国民党军队跑到台湾省、海南岛还有舟山群岛那边去了。他们想靠着大海这个难关,守住那些岛,好让解放军没法打过去。
海南岛一日不解放,就好像咱们胜利的拼图少了一块重要部分,所以,中央和毛主席商量后,决定发动攻打海南岛的战斗。1949年12月18号,第十二兵团的四十军和第十五兵团的四十三军被通知要去打海南岛,而韩先楚呢,正好是十二兵团的副头儿,还兼着四十军的军长。一听这任务,韩先楚立刻带着队伍奔到了指定地点等着,接下来,他们得琢磨怎么上岛打仗的计划了。在海南岛战斗打响前头,解放军其实早就在1949年10月尝试过攻打金门岛,但可惜的是,因为人手不够、情报也不到位,结果登岛的部队全都没能回来,这事儿给战士们心里头留下了挺深的创伤。怎样让陆军像船儿一样在水上勇往直前?韩先楚面前摆着好几个难题,就是该怎么选择打仗的方法。1950年开头那会儿,大家聚在一起商量了下主要的打法,但有两个问题没达成一致。一个是打仗时该用木帆船呢,还是登陆艇好;另一个是该赶在谷雨前动手,还是拖到6月份。要是用登陆艇,那就得找别国买,这样一来,仗得打得更久;要是谷雨前就开打,士兵们可就得冒大风险了......最终,大家商量决定,用木帆船加上登陆艇一起登陆岛屿,并且把战斗时间改到了6月,不过韩先楚对此有不同看法。
韩先楚觉得,要是把打仗的时间挪到6月,确实能躲开海上的台风,可之后南风一来,顶着风打,解放军赢的机会就小多了。要想赢面大点儿,那就得熬到冬天。但这样一来,“敌人就能喘口气,加强防守,说不定还会跟美国佬勾结起来。”韩先楚果断做了决定,先不买登陆舰和宣布6月登岛的事,而是要让部队在3月前就整装待发。另外,为了防止再犯金门战役那样的错误,他提前行动,带着士兵们在陆地上练起了水上的打仗本事。他先是把那些长年累月在海上颠簸的老渔民请到指挥所,让他们给军队当“军师”。接着,他又跑去找了很多渔民聊天,从他们那儿打听到了海岸线和岛屿的更多细节。为了让自己更懂这些,他还特地买了不少关于沿海天气、海洋地质的书来学习。
经过三个月的刻苦磨砺,韩先楚带领的“东北虎”队伍,成功转型成了海上的“蛟龙精英”,不少战士的水上功夫甚至比老渔民还厉害,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士兵的能力过关后,接下来要面对的难关就是买登陆艇了。有人建议去香港、澳门那边找找看,但那时候美国太强势,没几个国家敢跟咱们做买卖,啥都准备好了,就差这关键一步,咱该咋办呢?韩先楚有了个主意,想把木帆船改装一下。他带着人去了汽修和造船的厂子里,拆下了130多个大卡车的发动机。然后,他们把这些发动机装到了木帆船上,让木帆船既能靠帆,又能靠机器动力行驶。他笑着打趣道:“在路上开车是条汉子,到了海上开改装船,咱们也得做汉子中的汉子......”在韩先楚和他的一群战友、士兵的指挥下,海南岛战斗的前期工作做得越来越到位。到了3月5号那天,海南岛战斗正式开始了。经过50多天的激烈战斗,到了4月28日,五星红旗终于在海南岛最南边的地方高高升起。到了5月1日,整个海南岛就完全解放了。之后,日子一天天过去,战争不那么频繁了,可韩先楚那股子“倔强劲儿”却一点没变。
1973年年底,也就是12月份的时候,韩先楚从福州军区调到了兰州军区。刚接手新工作的第二天,他就碰到了黑风天气。那会儿他正打算去皮肤边防部队看看情况,结果天上猛地刮起了大风,风里带着石头渣子和干枯的树枝树叶,一时间吹得大家连方向都辨不清了。韩先楚哈哈一笑,开玩笑说:“看来老天爷是想给我这个新司令来个下马威啊。”“海上台风我都挺过来了,陆地上的那点小风浪还能难倒我?”未曾料,三年后兰州军区内部对于是否应批评邓小平产生了分歧。当讨论到韩先楚时,他发表了这样的观点:“中央虽然撤了邓小平的职,但还留着他的党员身份,这难道意味着党内还有反革命修正主义者?”他的话让大家都没话可说。过了几天,韩先楚再次去北京参加会议,这回,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立场,坚决支持邓小平。这事儿传到江青耳朵里,她气得直咬牙,骂道:“韩先楚和许世友,简直就是军中的两大‘刺头’。”不说江青怎么讲,韩先楚的强势性格是大伙都知道的,而他的好搭档许世友也是同样出名的强硬。不过,跟韩先楚在战场上那股子霸气不同,许世友的“强硬”,更多是在他的人生旅程里展现出来的。
【沙场虎将,爱憎分明】邓小平这样评价许世友:“许世友同志是个性格独特、经历不凡且贡献突出的人,他真是特别中的特别。”许世友的这种特别和“强硬”,源于他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许世友出生在乡下,从小就拜师傅学武艺,一练就是8年。这8年不仅让他身体倍儿棒,也锻炼出了他一身不屈不挠的硬气。1921年,许世友回到了老家,可还没顾上感受家里的温暖呢,麻烦就找上门了。他叔叔家的哥哥上山去放牛,一不小心踩到了地主家的棉花地,结果被地主家的儿子撞见了。那地主儿子不分青红皂白,上来就对他又打又骂。许世友一听这事儿,赶紧跑过去拉架,说:“踩坏了东西我们赔给你就是了,干啥要往死里打人呢?”
那家伙平时霸道惯了,根本不听解释,一见他开口,立马就挥拳往他脸上揍。许世友本来就看不惯他老是欺负人,这回更是火上浇油,憋了好久终于爆发,一拳就挥了出去。可没想到,这一拳下去,那家伙倒在地上,一会儿就没气了。遇上人命大事,为了保住小命,许世友只能去找他的师兄求助。可师兄家是开赌坊的,几次吵闹后,他一不小心又闹出了人命。这下麻烦大了,他琢磨着不如去当兵打仗,为国家出点力。这条路走对了。上了战场,许世友的英雄本色和无畏精神真是展现得一点不含糊。他前后7次加入敢死队,还有2次当上了敢死队的头儿。每次打仗,许世友都会和队友们背上大刀,豁出命地去跟敌人拼。
在大山寨的激战中,他一只手抓着梯子往上爬,另一只手抬着桌子挡前头,嘴里还叼着一把钢刀,不顾开水浇头和滚石砸身,愣是用尽全身力气在寨墙上撞出一个洞。这股豁出命的狠劲儿,把对面的敌人吓得够呛,他们慌忙之中,举起棍子狠命朝他脑袋砸去,一下就把他从墙上打了下去。伙伴们瞧见许世友从城墙上掉了下去,心里都咯噔一下,以为他不在了。可没想到,过了两天,许世友竟然悠悠转醒了。他一睁开眼,就笑着说:“这一觉睡得可真长真香啊!”听到这话,大家这才真正松了口气。许世友这个人,胆大心不细说的不是他,他上战场从不退缩;勇猛作战也只是他的部分表现。他最让人佩服的是,他遇事特别沉着,很会想办法。1978年11月,许世友将军收到了要去打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命令,过了差不多一个月,年过七十的许世友将军匆匆赶往南宁,准备带兵打仗。1979年2月17日,广西边境的战斗正式拉开了序幕。因为事先准备得特别充分,所以战斗一开始,好消息就一个接一个地传来。大家都沉浸在赢了的快乐里,不过许世友却发现了一个不对劲:水口旅的任务是去攻打越南军队守着的复和城,但好几个小时前,他们就没了消息。这么一想,他心里猛地一哆嗦,饭碗都没拿稳就直奔作战室:“水口旅那边情况咋样了?复和城攻下来没?”他这么一问,屋里的人全愣了,一个个都不敢吭声,想着一个旅的人就这么没了消息,大家的心里都不由得直打寒战。
许世友没见着回应,脾气一下就上来了,“咋回事?咋还没动静?”,“这都多久了还没攻下来,人都跑哪儿去了,在忙活些什么呢?”看到这个情况,政委向仲华在旁边建议,说让南宁的部队上,把水口的部队换下来。许世友一听就火了,大声喊道:“不行!事情已经开始了就不能退缩,让他们继续打,打不下来就别回来!”瞧他气成那样,大家都愣住了,一时不知咋开口。没过多久,许世友自个儿平复了情绪,他低声问道:“战友们,你们说,战斗力是啥?严明的组织纪律就是战斗力啊!要是啥都能随便换,战场上哪还有规矩可言,还怎么赢仗呢?”他稍微停了停,接着说道:“这个坏例子可不能开,一旦开了头,以后麻烦就大了。优良的战斗风格是在实战中磨炼出来的,这次没打好不用太担心,我相信他们以后能成为一支出色的队伍。”
见他怒气消了,大伙连忙把命令告诉水口旅。水口旅接到命令,调整好心情和状态,又一次向复和城冲去。没过多久,好消息就送到了指挥部,说水口旅已经拿下复和城了。对于战士们来说,许世友是个言出必行的严厉将军,不过在这硬朗的外表下,他也藏着颗温柔的心。六十年代有次许世友去部队看看,刚好碰上大家吃饭时间,战士们围一圈正喝着粥呢,他便问大伙儿:“这粥能填饱肚子不?”士兵们没有抱怨,都说自己吃得挺饱,可紧接着,他就拿起勺子在大锅里搅,一看里面全是稀稀拉拉的粥,顿时火冒三丈,冲着炊事班大发雷霆。经过这事儿,战士们的饭菜慢慢变好了。许世友虽然有时显得霸道,但他心里挂念着战士,满心都是国家,这样看来,他的这种性格,倒是挺真实的。
【结语】现在大家常讲和为重,和和气气能发财。但要是回到以前那打仗的时候,韩先楚和许世友的那种强势,其实也是我们民族的一种福气。他们那股子“强势”劲儿,既让自己出人头地,也推动了新中国的诞生步伐。岁月匆匆,回想过去,学会把自己的个性用得刚刚好,是每个人都得掌握的本领。
敬两位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