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季,人们应该如何保养心血管呢?为大家带来冬季心血管调养的问题。
寒冷气候对人体心血管有什么影响?
冬季最显著的气候特点是寒冷。中医学把自然界正常的寒冷,叫寒气,若大自然寒冷太过或人不能正确防御保暖,寒气就变成六淫之一:寒邪。
寒邪对人体的损害特点:①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②寒主收引易致经脉痉挛、肢体蜷缩;③寒凝血脉栓塞;④寒邪多潜伏而致病;⑤寒邪多兼夹为患。
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经典,以“寒”冠书名。可想而知,在古代寒邪对人体致病的重要意义!人类是恒温的高级动物,而人体调节温度的能力有限,因而易受气温影响。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寒冷时人体通过收缩血管、减少散热保暖;另外冬天天气往往干燥,导致心血管系统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血液浓缩,血流缓慢,血黏度增高,心脏耗氧量增加,心、脑、肾等脏器负担加大。此时,人体交感神经兴奋,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容易导致血管痉挛、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等,从而诱发多种血管疾病。因此,天气寒冷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有研究报道,气温每降低1℃,心脏病发病率则增加2%。
提示:中医治疗高血压坚持天人观,注意因时、因地、因人三因制宜。首发的1级高血压或高血压前期而无严重并发症者可以先改变生活方式,联合中医药干预;2级和2级以上高血压多数需要联合用药。
冬季中医有哪些基本养生理念?
《黄帝内经》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应坚持“防寒、润燥、收藏、滋阴”八字养生理念。
①冬季须注重保暖,根据天气预报及时增减衣物;特别对于超高龄老人,他们对气温变化感觉迟钝,家人和护工要根据气温决定穿衣、盖被多少。
②水是生命之源,“润燥”第一源泉!适时补充温开水或者茶水,防止血液浓缩、粘稠,避免肌肤干燥。
③起居上“早睡晚起,以待阳光”。早上不要起得太早,建议太阳升起之后或下午运动。
④饮食上要助阳祛寒,增加高蛋白、低脂肪、高营养素的食物,如瘦猪肉、鸡肉、鱼肉、牛肉、羊肉、鸡蛋、牛奶等;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如苹果、香蕉、广柑、橙子、橘子、柚子等;温性的蔬菜有:芥兰、大蒜苗、韭菜、芹菜、茼蒿、香菜、大葱等。
⑤洗澡的水温不宜过热。心血管疾病患者不提倡洗冷水澡,也不提倡冬泳。
冬季补水要喝多少?
一般成人饮水约2L-2.5L/天,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青中年人、重体力劳动者、高运动强度人群,出汗多,须适量增加,而老年人、心力衰竭、慢性肾衰竭、体力活动较少者可酌情减少。
不要等到渴了才喝水!此时机体已开始缺水。补水≠过量饮水,后者可导致水中毒、心脏负荷加重等。
推荐饮温开水、各种茶水、陈皮水、柠檬水或稀释的鲜果榨汁。研究表明,温开水可促进新陈代谢、消除疲劳及改善免疫功能等。各种含有色素、调味剂、糖、盐的饮料,偶尔在运动后饮之可改善味觉与心理喜感,却不是养生的最佳的饮料。
冬季有哪些补气温阳散寒的药膳?
俗话说:“冬季进补,来年打虎”。冬天有的人会出现面色苍白、畏寒肢冷、喜静喜卧等阳虚的表现,可适时温补。中医认为,人体阴阳气血互根,可互相转化。对于阳气亏虚的患者,推荐几款补气、温阳药膳方如下。
(1)党参黄芪排骨汤:取党参30g、黄芪30g,猪排骨300g洗净、斩块,飞水备用,生姜2片,放入炖盅,煮沸后,改文火,炖煮约120min,加盐适量即可饮用。
(2)当归生姜羊肉汤:取当归10g、生姜3片;取羊肉500g剔除筋膜、洗净后切块、飞水。先用铁锅,以花生油、生姜片将羊肉放入爆炒,加蘸少量黄酒,然后以武火烧开后,转文火,慢炖约90min。加盐适量,微量胡椒粉,喝汤食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