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老花我刚开始写号儿的时候儿,不知道“智能手机时代”的险恶,所以我的码字手法还停留在早前“论坛时代”的风格。什么风格?就是有点子锋芒。这个在论坛时代没毛病,谁不服了,他大不了写文章铿锵反驳。可是,“智能手机时代”就不一样了,谁能想到已经是满网的半文盲,于是,招来的总是市井式的谩骂和小学生般的“告老师”……
我这个人不好装,所以一开始就“暴露”了我的底细,“五十岁,失业了,打算靠码字挣点儿鱼票儿钱”。我觉得这个是我的实情,谈不上“丢人”,那时候儿的就业环境比现在强点儿,但是也已经很卷了,好多白领35岁就吹,老花我糊弄到了50岁,已经不软啦。可是,还真有拿我这个“短儿”说事儿的,牠上来就挤兑我:都混到无业卖字了,还……看完我就笑了,回牠:爷失业了,还有字儿可卖,小zei,等你丫下岗了,就你这成色,顶多卖屁股。这咱不是咒牠,卖字,你以为谁都卖得出去呐?而且,人生在世,谁又不是“卖”一生呢?你便是贵到三公九卿,你也是在卖,“学好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嘛,对不对。那我卖字有什么不行呢?因此老花我一直说,人生在世,谁不是在卖呢?大小商人,是卖物品;上班打工,是卖劳力;医生律师,是卖技能;各种演员,是卖娱艺;性工作者,是卖肉体;专家主持,是卖良心……所以我从上班卖劳力,变成说书卖娱艺,我没觉得寒碜,你浅薄嚚徒拿这个挤兑我,徒劳。不过老花我是读过圣贤书的人,所以我便是卖艺了,我也很注意卖相,那就是,卖艺不卖身,哦不对,卖艺不卖心,不卖良心。因此呢,咱说的俄乌演义,那基本上就没错过,那么些大咖随写新文章、随删前边的,那就很有问题。可您看老花我,在合作文案下边儿还带自己回播的,这就是,我的卖相,不难看。这不是咱自吹,有书友们时不时打赏后的题词为证:
遗憾的是,咱人,能守住节操、端正卖相的,不多,乃至于,咱的各种“市场”,总是有点儿混乱。您就像这个冬天,蒜台、砂糖橘、还有车厘子,都滑铁卢了,据听说,好些“从业者”都赔到只剩下裤衩子。介尼玛的,赖不着别人,你们丫的卖相,太难看。蒜台,干脆卖不出去,说是,储存前都蘸了药水儿,网上都有视频。所以赔死他们丫的都不多。其实蒜台这个东西,不蘸药水儿也能保存,我为什么知道呢?因为上大学的时候儿,我们班就轮上过帮食堂扎蒜台。那时候儿,学校后勤买来的蒜台,用大卡车装,但都是散的,每个食堂前堆出一座小山。然后有专门统筹相关事宜的,通知这次轮到哪些系的哪些班,去帮忙。怎么帮忙?就是在食堂大师傅的指导下,多少根扎成一捆,好像还得把上边儿铰一截儿,记得都让我们自己带剪子嘛。全都扎好之后,又会安排别的班搬运,就是把这些蒜台都搬到地窖里码好,哎,一冬天,同学们时不时就能吃上蒜台了。那时候儿没有科技与狠活儿,这种储存的蒜台,十之一二会有一些发“艮”,没别的问题。现在他们蘸药水儿,可能就是预防“艮”的问题,口感好了,毒害来了,所以这至少属于缺德,被曝光后,赔死活该。砂糖橘,往年的冬天,我能吃几箱,可今年,我吃了超不过二斤。为什么呢?网上也有“资讯”了,那特码谁还敢吃?那位说了,老花,网上说什么你就信什么呀?那不一定,分事儿。比如当初满网嚷嚷海水污染的时候儿,我就不信。那时候儿弄得咱家渔民们的海产品都降价卖,我可没少吃日照那边的便宜大黄鱼。而且我还说过一段书,《一分为二看傻逼》,含蓄地告诉大伙儿,现在大黄鱼便宜啦。别看老花我常年钓鱼,但我基本上不吃淡水鱼,刺忒多,我不会吃。二十多年前,在航天桥一饭馆子吃饭,有一道鱼菜,饭都没吃完,我就304拔刺去了。那麻药喷了之后,舌头被医生抻出来聊斋那么长……从那儿之后,我看见饭桌子上的淡水鱼就怵。可大黄鱼就不然了,刺少,还蒜瓣儿肉,那吃起来多嘚啊,然而大黄鱼一贯比较贵,总吃吃不起。好啦,满网一闹,害得它便宜了,那我正好儿捡漏儿足吃。我为什么不信那个海水污染的事情呢?如果真污染了,就不是你吃不吃海产品的事儿了,那种污染,它是辐射的,你什么都不吃,海边子的人也跑不了。咱理工男一枚,还能不懂得这个?尤其去年秋天,好些城市都海水倒灌,那要是真有污染的海水,那些个城市还能要啊?对不对。
所以啊,在这个时代,知识,不见得能帮你多赚钱,但一定能帮你少受骗。可是砂糖橘就不然了,老花我是真不敢吃了。至于车厘子,齁儿贵,以往就不在我的水果食谱之内,那天看我们小区外头水果店的电子滚屏显示,车厘子,25一斤,这能买得起了,那我也不敢买。这就是做人不能太坏,卖相彻底毁了,有你丫哭的时候儿。相对于“实体”买卖,老花我了解更多的,还是网上的各种卖相,因为,咱自己也是网上卖艺的嘛。网上卖艺,基本上都集中在某音,唱歌啦、跳舞啦、乐器的,除了极少数大主播是资本运作的,其余绝大绝大多数主播,挣不挣钱的,那真得靠自己的本事。他们这种艺人,要想保持住人气儿,除了才艺,多少还得有颜值,就那么些歌儿来回唱,没有颜值配合肯定不行。您看我截了一男一女俩主播的榜单,榜前5位,男主播的都是女士、女主播的都是男人。
呵呵,有意思吧,跟现实中的“捧角儿”差不多,您看那见着刘德华就嗷嗷叫的,有男的吗?跟他们一比,老花我这个说书卖艺的,就又另类了,半老头子了,哪儿还有什么颜值,也就比说书老前辈单田芳单老帅点儿有限,所以咱根本不敢露脸。
您看看,这是我书友的性别比例图,女粉少的可怜,完全不符合通常艺人的规律,跟异性相吸不挨着。好像说书的都这样儿,小时候儿听袁阔成袁老的三国,也是没什么女性。不过我比歌舞艺人的优势在于,每段书,咱都是新的。于是呢,老花我这个说书艺人,就忝列于“文化人”聚集的文字平台了,人家卖文,我卖艺。可时候儿一大,咱发现,好些个文人,那特码卖相,要多难看有多难看,文人一旦无行了,那更没皮没脸。前两天,有书友在我后台留言,说他挺郁闷:
这个吧,咱怎么说呢,我都不知道你从哪儿看到的这些。关于俄乌未来的走向,咱已经说过了,《俄乌,主动权在欧洲,不在特朗普》,所以我并不存在什么乐观、悲观。咱网上的信息太驳杂,而且我也说过,网络造谣,看你怎么造,有的它就是没事儿。然后你看了那些个无厘头的“文章”,还信了,那你是得郁闷。我跟您大伙儿说,随着国际局势的变迁,好些个网络“文人”,那卖相是越来越难看,屁股蛋子抹层翔------愣充铜锤花脸。就比如,前些日子特朗普觊觎格陵兰岛,跟丹麦发生龃龉,然后我就看到这么一篇“文章”:
这个,您信吗?反正我不信。欧洲那边抛弃大鹅能源,已然是共识了,还形成了文件,丹麦“一怒之下”修复北溪管道,运伏特加啊?而且丹麦援助小兰的方式,被尊奉为“丹麦模式”,欧洲多国已然纷纷效仿,所以丹麦人,有那么浅薄?文人无行了,也不带这么讲“童话”的。可是这种谣言文就是没事儿,那就考验读者的辨别能力了。这文章“作者”的头像,是一对小夫妻的合照,男主的长相倒是斯斯文文的,起码应该念过三本,两口子都三十啷当岁儿,还没准儿是新婚燕尔。可是,就为割那仨瓜俩枣儿的韭菜钱,便毫无廉耻和德性了。我追进去他的个人频道,里边的“文章”,净是这种风格:
所以咱都担心,年纪轻轻的,不学好,挣的这几个造谣钱,将来够不够去三甲肛肠科给他们生的孩子开屁眼。这类瘪三儿,网上乌泱乌泱的,按过去的话说,那就叫“小爬虫”。你看了他们的“文章”,能信?更恶心的是,好些大咖的卖相,也越来越不堪,没办法,世界局势真不给他们做脸。现代李杜咱就不说了,就说某大学的那位专家、那位让哈马斯“用好人质”的专家,被好些人追进去个人频道发问,哈马斯被迫释放人质了,你大专家怎么看?据说是,专家恼羞成怒,斥责提问者“无聊”。呵呵呵,都是一把岁数的人了,唉,何苦呢。为了中立地说书,老花我一直关注着两方面的人物,其中,就有清华大学的一位俄罗斯问题专家。一个多月前吧,看到他的一篇文章,那时候儿斯洛伐克正跟乌克兰闹得不可开交,那文章披露,“泽连斯基曾要给菲科5亿美元”,以换取斯洛伐克放弃大鹅能源。乍一看,你的感觉就是,泽连斯基个人有的是钱,而且要给菲科行贿……可实际上呢,是泽连斯基曾经表示,斯洛伐克如果寻找新的能源,这个过程中,乌克兰可以给予斯洛伐克5亿美元的算是补偿吧。这个,完全是国家对国家的公开行为。所以啊,老花我当时就摇头叹息,这么大的清华教授,都玩儿“标题”了,应该是真没的“可写”了……最近更出溜儿,文章净是“这样儿式儿”的了:
你这还叫什么俄罗斯问题专家啊,干脆就是俄罗斯媒体的传声筒了嘛,不如叫“俄媒文摘”更合适,对不对。然后我再去找那篇“泽连斯基曾要给菲科5亿美元”的文章,想截图,好嘛,人家已经自个儿删了。就是咱上边儿说的,“随写新文章、随删前边的”。不过啊,看看大小文痞们如今的“卖相”,您猜也应该能猜到了,世界局势的真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