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复性存钱”已来临,内行人可以存钱,但有几件事情不要做!

养护科普小陈 2024-10-23 01:11:46

受疫情的影响,大家的理财观念有了一定的转变,开始更倾向于存钱,追求把钱握在手里的安全感。

以前月光族的年轻人,现在也开始精打细算,勒紧裤腰带存钱,就盼着手里有点粮,心里能踏实点。

但是内行人都知道,存钱有门道,有些事情千万不能做,那么到底怎么存钱才能安心又省心?

一、报复性存钱背后的动机

经历了疫情,人们生活也发生了一些改变,以前的日子虽然算不上大富大贵,但也算得上安稳自在。

可疫情一来,谁还敢大手大脚,手里那点积蓄眼看着就见了底,才知道什么叫“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所以以前花钱大手大脚,现在也开始精打细算,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而且经济疲软,也加剧了人们的焦虑情绪。

报纸上、新闻里,隔三差五就报道哪个企业裁员、哪个行业不景气,听得人心惊肉跳。在这种情况下,谁还敢乱花钱。

2023年,《华夏时报》就曾报道过了,受宏观经济承压、投资收益率下降等因素影响,居民更倾向于将资金存入银行,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

所以很多人开始不消费,只存钱,就想着以防万一。

但是专家也说了,“报复性存钱”也要适度,过度储蓄对个人和宏观经济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一方面过度储蓄意味着消费需求不足,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大家都把钱存起来,谁去消费?企业没有订单,生产就停滞,经济增长自然就放缓了。

按照金融专家们的分析,居民存款规模持续攀升,一定程度上其实反映了,公众对宏观经济走势预期并不是那么的乐观,连带着消费意也愿受到抑制。

这种过度保守的财务管理倾向,不利于激发市场活力,与国家促进消费升级、推动经济内循环的政策目标,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背离。

另一方面过度储蓄也意味着错失了投资机会,财富增值的速度可能赶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

就像俗话说的“不理财,财不理”,把钱存在银行里,虽然安全稳妥,但收益毕竟有限,长期来看,购买力是会下降的。

所以说存钱固然重要,但也要讲究策略,不能盲目跟风。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我们更应该想的是怎样平衡储蓄和消费、投资之间的关系,才能让钱袋子真正鼓起来。

二、存钱小妙招

而且存钱可是门技术活,别以为把钱往银行一扔就万事大吉了,这里面的门道可多。

要想存得安心、存得聪明,就一定要记住下面提到的这几个原则。

首先就是要认准存款保险的标识,去银行存钱,第一件事就是先看看这家银行有没有挂着标识。

这可不是摆设,它是国家给咱老百姓存款的保障,万一银行真有个风吹草动,有这标识,咱的存款最高能赔50万。

第二点就是记得索要纸质存单。

咱老百姓存钱,图的就是个安心,虽然现在银行都流行电子化,手机一点就能存取款。

可对很多上了年纪的人来说,还是觉得纸质存折或存单更靠谱。

毕竟这东西看得见摸得着,心里踏实,万一手机丢了,或者碰上系统故障,咱还能拿着存折去银行查,不怕搞出一笔糊涂账。

第三则是分散存款,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万一银行真倒闭了,有存款保险兜底,咱的损失也能降到最低。

此外如果有大宗存款,一定去银行网点柜台办理业务。

别嫌麻烦,去银行网点办理存款业务好处多多。

一是信息准确,避免网上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二是能跟工作人员面对面沟通,把所有细节都问清楚。

三是还能享受到一些网点专属的优惠活动,比如送点米面粮油啥的,何乐而不为。

有些时候银行网上的利率和线下可能还会有所差距。

比如说网上显示的利率是3.2%,结果去网点一问,人家说今天搞活动,利率上浮到3.5%,这多跑一趟,可不就赚到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仔细核对存款凭证,避免被“忽悠”。

办完业务可别急着走,一定要仔细核对存款凭证,看看是不是“存款”字样,金额、期限、利率对不对。

之前就听说有老人去银行存钱,稀里糊涂地被忽悠着买了保险,结果钱取不出来,这就太冤了。

三、存钱路上的陷阱,有几件事情不要做!

都说贪小便宜吃大亏,这话放在存钱这件事上,那可是金玉良言。

咱老百姓辛辛苦苦赚点钱不容易,可不能白白入了那些“陷阱”,到时候哭都没地儿哭去。

要想守住咱们的钱袋子,这“三不要”原则可得牢记于心。

第一不要光盯着高息。

小心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谁不想钱生钱,利息越高越好这心思谁都有。

可有些高息理财产品就像挂着羊头卖狗肉,背后风险高得吓人,要真信了,那就等着掉坑里。

就拿2022年南海区发生的一件事来说,一家投资公司打着“高息理财”的旗号,号称年化收益率高达15%,比银行高出一大截,吸引了不少老百姓把养老钱都投进去了。

结果公司运作了一年多,突然人去楼空,卷款跑路了。多少老百姓的血汗钱打了水漂,欲哭无泪。

所以说投资理财要谨慎,别被高息冲昏了头脑,一定要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和产品,那些看着不靠谱的小公司、小平台,咱可千万别碰!

第二不要图省事,自动转存也要慎重。

去银行存定期的时候,工作人员都会问要不要设置自动转存,看着是挺方便,但利息可不一定划算。

自动转存一般都是按照当时的挂牌利率,要是碰巧赶上利率降了,咱的利息不就亏了吗。

所以存款到期后,最好还是自己跑一趟银行,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存款期限,是转存还是另作打算,都要自己拿主意。

别怕麻烦,多了解一些金融知识,才能让咱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第三不要存款期限太长,灵活性最重要。

咱存钱还不是为了防止哪天突然有点什么需要,存款期限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

别为了追求高一点的利息,把资金流动性给牺牲了,手里留点活钱,才能以备不时之需。

总而言之,存钱不是一锤子买卖,要学会灵活变通,才能让咱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记住这“三不要”原则,避开存钱路上的“陷阱”,才能让咱们的钱袋子真正“稳稳地幸福”。

四、有些支出不能省

有些钱咱还真不能省,该花的就得花,该投的还得投,毕竟有些东西比钱更重要。

首先不能省的就是健康支出,没了好身体,赚再多钱也没命花,所以定期体检不能少,别等生病了才追悔莫及。

有些人年轻时为了省钱,从来不做体检。

结果一查出病来,已经是晚期了,辛辛苦苦攒的钱都搭进去了。

除了体检,平时也要注重健康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别总想着省钱买那些便宜的,万一吃出问题,得不偿失。

时代发展太快,不学习很快就会被淘汰,所以提升自我这件事,也千万不能省。

不管是参加培训班,还是买书学习,只要能学到真本事,花点钱也值。

第三样不能省的就是孩子的教育,孩子是咱们的未来,他们的教育更是重中之重,不能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

所以只要是为了孩子好,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能省,优质的教育资源、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些都是孩子成长路上必不可少的。

此外就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家用电器,这关系到咱们生活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现在市面,各种“三无”家电产品不少,价格是便宜,但质量没保障,用着也不放心,万一出点啥问题,后悔都来不及。

所以买家电,还是得选择正规品牌,质量有保障,用着也安心。

咱们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把钱花在刀刃上,有些东西,该省省,该花花,别为了省钱,牺牲了更重要的东西。

结语

看来看去,存钱这活可不能盲目跟风,得讲究策略,才能让咱们的钱袋子真正鼓起来。

说白了存钱就是为了让生活更安心,更有底气。

但咱也不能光顾着存钱,忘了生活质量,该花的钱还得花,尤其是健康、教育、安全这些方面,可不能省。

总而言之,“报复性存钱”可以有,但得理性、科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财务规划,才能在保障生活质量的同时,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源

内江新闻网 经济观察|那些存钱上“瘾”的内江青年发布时间:2024-08-21 16:50:42

人物 报复性存钱的年轻人

2024-07-23 10:4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