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我国诗歌史上的高峰,以至于唐诗都成了专有名词,背后其实就是无数的诗人做出的贡献。
这些诗人中有很多留下了精彩的诗篇,而他们的人生也很有趣。笔者最近在看《鲜衣怒马少年时2:唐宋诗章里的盛世残梦》一书,就看到了韦应物和他的四世孙韦庄,两位才子都不是一般人。
我们先来说韦应物,书中对他的标签是“改邪归正的古惑仔”,听起来似乎反差很大,那我们让他自己的诗作说话:《逢杨开府》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
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猎时。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
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
两府始收迹,南宫谬见推。非才果不容,出守抚茕嫠。
忽逢杨开府,论旧涕俱垂。坐客何由识,惟有故人知。
诗中一开始说的就是韦应物在唐朝天宝年间担任唐玄宗李隆基的近侍,“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真是一个盖戳的古惑仔!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仓皇逃奔四川,韦应物更是啥都没了;唐玄宗驾崩后,韦应物更是没了依靠,虎落平阳被犬欺,这才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开始认真学习。
唐朝广德元年(763年),韦应物出任洛阳丞,几年后因惩办不法军士丢官,只好闲居洛阳同德寺。
唐朝大历年间,韦应物从洛阳回到长安,先后担任京兆府功曹、高陵宰、朝清郎、鄠县县令、栎阳县令等职务,直到大历十四年(779年)六月因病辞官,闲居长安西郊沣上之善福寺。
唐朝建中二年(781年),韦应物又出任尚书比部员外郎,两年后改任滁州刺史,但只过了一年多,就被免职,闲居滁州西涧。
唐朝贞元元年(785年),韦应物出任江州刺史,加朝散大夫,也因此世称“韦江州”;两年后,韦应物被策封为扶风县男,入朝担任左司郎中,世称“韦左司”。
唐朝贞元四年(788年),韦应物改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两年后被免职,寄居苏州永定寺,不久去世。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诗人,所谓“王(王维)孟(孟浩然)韦柳(柳宗元)”并称,但他身上的那股侠气,也留在了诗作中,我们再看一首《古剑行》:
千年土中两刃铁,土蚀不入金星灭。沉沉青脊鳞甲满,
蛟龙无足蛇尾断,忽欲飞动中有灵。豪士得之敌国宝,
仇家举意半夜鸣。小儿女子不可近,龙蛇变化此中隐。
夏云奔走雷阗阗,恐成霹雳飞上天。
韦应物的四世孙韦庄也非等闲人,书中的标签是“唐诗守门人”,这足以见得他的重要性。
韦庄出生时已是晚唐,不仅王朝危矣,他家里也因父母早亡而陷入困顿。
唐朝广明元年(880年),黄巢攻入长安,韦庄在战乱中离开长安前往洛阳,一路的颠簸让他感慨万千,如这首《出关》:
马嘶烟岸柳阴斜,东去关山路转赊。到处因循缘嗜酒,
一生惆怅为判花。危时只合身无著,白日那堪事有涯。
正是灞陵春酬绿,仲宣何事独辞家?
从唐朝光启元年(885年)开始,韦庄就在为“迎驾”做准备,但由于各地叛乱未平,他一直在衢州、孟津、许昌、常州、河清、泌阳、天井关、正定、古北口、徐州、扬州、石头城、苏州、湖州、富春、桐庐、绍兴、宁波、暨阳、东阳、婺州、信州、饶州、九江、南昌、抚州、宜春、耒阳、赣州、西江、建昌等地游历,直到大顺二年(891年)返回衢州。
期间,韦庄去了很多名胜古迹,写下了不少应时的诗篇,如《题淮阴侯庙》:
满把椒浆奠楚祠,碧幢黄钺旧英威。能扶汉代成王业,
忍见唐民陷战机。云梦去时高鸟尽,淮阴归日故人稀。
如何不借平齐策,空看长星落贼围。
唐朝景福元年(892年),韦庄赴长安应试,结果再次落榜;两年后终于中了进士,已经快六十岁了,被任命为校书郎。
唐朝乾宁三年(896年),韦庄入川调解西川节度使王建与东川节度使顾彦晖的纷争,但王建根本不理睬唐昭宗李晔的诏书,大败顾彦晖,占据两川。
韦庄得到了王建的赏识,四年后听说长安发生宫廷政变,唐昭宗被囚,太监们拥立皇太子李裕为帝,韦庄对朝廷失望了,决心投靠王建,王建任命他为掌书记,对他很器重,后来又提拔他为起居舍人、西蜀安抚使。
唐朝天佑四年(907年),唐哀帝李柷被迫禅让给朱温,唐朝灭亡;韦庄率众拥戴王建即皇帝位,“郊庙之礼,册书赦令,皆出庄手”,晋升左散骑侍、判中书门下事、吏部侍郎兼平章事等职,直到三年后去世。
韦庄晚年得到王建礼遇,生活过得很是平顺,但他对世事变迁还是有很多思虑,《章台夜思》就是这一心境的写照: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鲜衣怒马少年时2:唐宋诗章里的盛世残梦》是畅销书《鲜衣怒马少年时》的重磅续作,延续了作者独特的观察角度,读出诗歌背后的历史故事,给人们更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