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先生再现”?王宝强时隔12年重回电视剧官宣新身份-《棋士》

古今匣 2025-03-26 17:22:23
【一颗棋子引发的血色棋局】

“我不能把心思只放到棋盘上。”这是《棋士》中崔业(王宝强 饰)的嘶吼,也是他人生崩塌的起点。2025年3月25日,这部被称为“年度最扎心犯罪剧”的作品登陆央视,首播当日便以9.2的豆瓣评分冲上热搜。一个窝囊的围棋老师,为何沦为犯罪天才?一场信用社抢劫案,如何让兄弟反目成仇?当围棋的“黑白之道”与现实的“善恶博弈”重叠,这部剧不仅撕开了人性的遮羞布,更映射了世纪初千万普通人的生存困境。

【从“棋子”到“执棋人”的坠落与挣扎】1. 被时代碾压的“老实人”:崔业的命运齿轮

故事始于世纪初的南方小城,崔业是一名普通围棋老师,生活拮据到连儿子手术费都凑不齐。他的人生本应如围棋般黑白分明——白天教棋,晚上陪企业家“输棋”赚外快。然而,一场信用社抢劫案彻底改写了他的命运。

绝境中的“天才觉醒”:被劫持为人质的崔业,意外发现自己的围棋天赋竟能用于犯罪。他用棋局推演警匪对峙,协助劫匪逃脱追捕,甚至将犯罪计划伪装成“棋谱”。

欲望的裂变:从第一次用棋局策划抢劫,到利用围棋逻辑洗钱、操控黑市交易,崔业的每一步都精准如落子。但当他发现劫匪留下的“赃款”竟是练功券时,命运的嘲弄已将他推向深渊。

2. 兄弟对决:黑白世界的殊途同归

崔业的哥哥崔伟(陈明昊 饰)是刑警队长,两人从小相依为命。崔伟的颁奖台上挂着“先进个人”锦旗,而崔业的藏身之处贴满犯罪路线图。

亲情与正义的撕裂:崔伟追捕弟弟时,一句“你也在笼子里”道尽两人的宿命。崔业用围棋布局犯罪,崔伟则以刑侦逻辑破局,兄弟间的每一次交锋都如棋局般惊心动魄。

救赎的代价:剧中最催泪的一幕,是崔业在废弃仓库与哥哥对峙。他嘶吼:“你以为我想当坏人?是这个社会先抛弃了我!”这一刻,犯罪者与执法者的身份界限轰然崩塌。

3. 棋局终章:落子无悔还是满盘皆输?

崔业的犯罪帝国最终因一场“自杀式棋局”瓦解。他故意留下破绽,引诱警方包围自己,却在最后一刻用围棋暗号向哥哥传递真相。当崔伟含泪扣动扳机,观众才惊觉:这场棋局中,无人是赢家。

【棋盘之外的社会现实】1. 生存困境下的道德沦陷

崔业的堕落绝非偶然。儿子手术费、学校克扣奖金、企业家羞辱……这些细节直指世纪初底层知识分子的生存焦虑。当“输棋”成为谋生手段,“赢”反而成了原罪。剧中校长一句“社会上的输,才是真正的赢”,讽刺了功利主义对纯良的绞杀。

2. 知识精英的“边缘化”困境

崔业精通围棋,却只能在酒局上陪笑;他的犯罪计划缜密如棋谱,却因出身卑微被贴上“底层恶徒”标签。这种“知识无用”的荒诞感,与当下“内卷”时代形成强烈互文。有观众感叹:“崔业若是生在今天,或许会是另一个张朝阳,可惜他连当‘小镇做题家’的资格都没有。”

3. 家庭关系的“代际撕裂”

崔业与崔伟的母亲始终偏爱“有出息”的长子,甚至变卖家产供崔业学棋,却将他推向自我怀疑的深渊。这种中国式家庭的“牺牲型养育”,最终酿成兄弟反目的悲剧。

4. 社会变革中的“个体迷失”

剧中的南方小城正经历国企改制、下岗潮,崔业的学生家长因失业铤而走险加入黑帮。这些背景让崔业的犯罪多了几分“时代注脚”的悲凉。正如网友评论:“他不是天生恶人,只是被时代洪流卷走的蝼蚁。”

我们如何避免成为“笼中困兽”?

《棋士》的震撼力在于它拒绝非黑即白的审判。崔业犯罪,可恨;但他为儿子下跪求医时的卑微,又令人心碎。这种复杂性正是现实社会的缩影。

警惕“平庸之恶”:当崔业用围棋天赋犯罪时,他何尝不是另一个“高启强”?区别在于,他的堕落始于对尊严的绝望追求。

反思“成功定义”:社会将崔伟捧为英雄,却对崔业的才华视而不见。若我们能早一点认可“棋艺冠军”的价值,悲剧是否会被改写?

重建“人性联结”:崔业与哥哥最终的和解,暗示唯有亲情与共情能打破困局。正如剧中台词:“棋盘上的死局,或许能在人间找到活路。”

1 阅读: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