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困局:欧洲难以摆脱对俄罗斯的依赖

西北驽马说事 2025-01-14 05:02:12

2022年2月俄乌冲突发生前,欧洲人的日子很好过,主要是得益于俄罗斯便宜的能源,欧洲工业发展状况很好,特别是德国。在这样的背景下,欧洲以德国和法国为首,欧元经济圈已经成为了世界主要的一个经济体。

美丽国显然不想看到这样的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影响自己在全球的利益,于是总想挑拨两者的关系,最典型的就是把俄罗斯弄成了北约的假想敌,制造俄罗斯威胁舆论。欧洲也因此不断在争议怎么与俄罗斯相处,默克尔当德国总理的时候,显然看出了美丽国的想法,所以力主不与俄罗斯关系交恶。2024年默克尔曾经说过,如果不是她,俄乌冲突可能2014年发生了,由于政治机密,这些事情的细节无法得知,但一个事实就是俄乌在2014年矛盾已经开始激化,但没有到开战的程度,这主要与默克尔的政治眼光有关,阻止了冲突发生,没有给美国国借机削弱俄罗斯和欧洲的机会。

可惜默克尔卸任后,舒尔茨上台后,拜登政府给泽连斯基画了一个饼“乌克兰有可能加入北约”,急于摆脱俄罗斯影响,想全力拥抱西方文明的乌克兰加入北约的想法变得相当坚决。而政治敏锐度不如默克尔的舒尔茨没能扛住拜登政府的压力,态度不够坚决,行动上也不迅速,最终冲突爆发。与英法两国不同的是,德国始终在武器提供和人员支持上相对表现的比较理智,或者说德国很希望冲突早点结束。因为德国人深知俄罗斯的能源对德国的发展有多么重要,但是北溪管道还是在德国反复强调不能出事的情况下被炸了,谁炸的不知道,但其实谁都知道,德国经济在这三年遭受重创,引起了国内的极不稳定,舒尔茨也最终提前下台,成了德国的耻辱。

而伴随着俄乌冲突,欧洲的右翼政党不断发展,他们大多都主张不与俄罗斯交恶,欧洲应该有自己的主张,呼吁冲突停火,重修与俄罗斯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能源。他们明白俄乌冲突削弱的是俄罗斯,承担经济损失的是欧洲,付出惨重的人员代价的是乌克兰,而赚钱的是却是美国国。

因为整个欧洲为了支援乌克兰,向其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而由此造成的空缺需要填补,还得需要从美国购买武器,而买的越多,美国控制欧洲越容易;而通过美国主导的经济制裁,俄罗斯的能源输送线路越来越少,欧洲日子自然很不好过,美国自然看到了机会,就在2025年1月1日,乌克兰终止输送合同的时候,美国派出了十个代表团,与欧洲各国谈购买美国天然气的事,美国想取代俄罗斯在欧洲的市场。冯德莱恩为此鼓舌,不惜撒谎说美国的天然气比俄罗斯的便宜,这个谎话小学生都不会相信,因为运输成本摆在那里,美国不可能做赔本生意。

可迫于能源需要和俄罗斯能源供应受阻,欧洲现在不得不购买美国能源应急,但由此不得不支付更高的成本,工业和民生必然受到很大影响,例如德国的负电价,丹麦工厂停工,欧洲不断的罢工。从美国买能源显然不是长久之计,欧洲人要发展,民众要生活,天然无法脱离俄罗斯这个能源大国。

基于此,德国总理主动与俄罗斯总统通了电话示好,法国总统让乌克兰现实一点,匈牙利和斯洛伐克不断呼吁和平,他们都明白,离开了俄罗斯的能源,欧洲将陷入深渊,而由于冲突生活艰难的欧洲民众,更是和平的主要力量,所以冲突早日结束并非空话。

0 阅读:10

西北驽马说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