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要动手手了!大批B-2横跨10000公里集结,伊朗妥协自酿苦果

全球军事记 2025-03-30 11:43:04

特朗普欲动手?B - 2集结,伊朗面临复杂局势

惊爆消息!据美国媒体27日报道,美国战略司令部发言人称,多架B - 2“幽灵”隐形轰炸机于本周从美国密苏里州基地飞抵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基地。该发言人还强调,这一部署可是五角大楼“威慑、侦测并在必要时挫败针对美国及其盟国战略攻击”行动的关键部分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环球资讯广播《环球军事报道》主编魏东旭分析得很有道理。美军在迪戈加西亚基地集结这么多B - 2“幽灵”隐身轰炸机,明摆着是在中东方向集结兵力,很可能是要搞大规模军事行动。这可不是演习,毕竟演习的话,出动一架B - 2轰炸机再搭配其他兵力就足够了。这么大规模地集结B - 2轰炸机,肯定不是冲着胡塞武装去的,那特朗普的目标大概率就是伊朗了。

这时候,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的一些表态引起了广泛热议。他表示“我个人认为,最好还是与美国进行对话”,可话锋一转,又强调因为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反对,伊朗不会与美国谈判。这看似矛盾的话,背后其实有着很深的含义,反映出伊朗国内复杂的政治博弈和面临的内外压力。

佩泽希齐扬上任后,把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全面战争定义为侵略,这一表态相当重磅,说明伊朗新政府对俄乌战争的性质有了新的定义,这和西方国家的定性与叙事是一样的。而且,佩泽希齐扬在联合国大会上还表示,为了尽快打破与西方的核僵局,解除对伊朗的经济制裁,伊朗已经做好准备和“世界大国”合作。这个所谓的“世界大国”,目前看来也只有美国能担得起这个称呼。他在纽约与海外伊朗人会面时还高兴地说:“我们与美利坚合众国没有任何分歧,我们已经正式宣布这一点。”从这些情况看,佩泽希齐扬的态度已经比较明确了,伊朗也在主动向美西方释放缓和关系的诚意,姿态放得很低。

佩泽希齐安属于亲美改革派。在伊朗的统治集团里,有保守派、改革派、维和派、务实派、激进派等不同派别。其中保守派和激进派都主张对美抗争,而改革派和维和派则倾向于对美缓和关系,务实派处于中间位置且不太好划分,现在的务实派已经和保守派融合了。佩泽希齐安作为亲美改革派,得到了前任总统鲁哈尼和哈塔米这两位同为改革派人士的强烈支持。

鲁哈尼和哈塔米在任期内一直积极推动和西方缓和关系,尤其是伊朗核协议方面。在21世纪初哈塔米时期,鲁哈尼作为伊朗首席核谈判代表,和英、法、德三国达成了暂停铀浓缩活动的协议,可最终还是没能躲过制裁,后来哈梅内伊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开始设立“立场和红线”。到了内贾德政府上台后,还以“叛国罪”控诉鲁哈尼出卖国家利益。

后来鲁哈尼当选总统,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达成了伊核问题全面协议。按照协议,伊朗可以发展自己的核工业,但不能制造核武器,也就是不允许持有丰度5%以上的浓缩铀,一旦被发现违规就会被制裁。伊朗承诺限制核计划,国际社会就会解除对伊制裁,国际原子能机构负责监督伊朗履行协议的情况。

当时中国就提醒过伊朗,让伊朗提前做好再次遭受美国强烈制裁的准备,还提议两国可以提前进行货币互换,以增强美国再次制裁时伊朗经济的抵抗力。但伊朗当时没太在意,结果美国撕毁了伊核协议。鲁哈尼还是寄希望于欧盟的调停和斡旋,可欧盟只是口惠而实不至。美国制裁变得更加全面和强硬后,伊朗要求欧盟购买石油,然后用这笔资金从欧盟进口食品和药品,欧盟害怕美国的报复,这事就黄了,伊朗气得大骂欧盟“外交政策缺乏独立性”。

就像特朗普撕毁伊核协议一样,伊朗总统的软弱妥协并没有换来美国的友好对待。从历史角度看,伊朗改革派的外交路线一直都没能突破美国设定的框架。不管是哈塔米时期和欧洲达成的铀浓缩暂停协议,还是鲁哈尼政府签署的伊核全面协议,最后都因为美国单方面毁约而成了泡影。特朗普2018年撕毁协议后,伊朗幻想欧盟斡旋却破灭,石油出口被全面打击的经济困境,已经清楚地表明了华盛顿对伊政策的本质:伊朗的任何妥协姿态都会被美国看作软弱,进而成为美国进一步施压的筹码。

当前的地缘格局变化也让美国压制伊朗变得更“必要”了。以色列在摧毁叙利亚防空体系后,有了直接打击伊朗本土的通道,这种军事优势需要华盛顿给个战略背书。美军隐形轰炸机进驻印度洋基地,实际上就是给以色列可能发动的空袭行动提供“战略保险”,确保在伊朗核设施遭受打击时能压制伊朗的反击能力。特朗普和内塔尼亚胡政府的特殊同盟关系,决定了美国不会在以色列安全关切和伊朗核问题之间保持中立。而且伊朗在叙利亚战争中暴露出来的军事短板,像革命卫队龟缩在俄军基地避战、对真主党的支援线被切断等,都被美以视为战略机遇。

伊朗政权内部的政治分裂也给美国持续施压提供了操作的空间。佩泽希齐扬将俄乌战争定性为“侵略”的立场转变,本质上是向西方价值观靠拢,可这种政治冒险既没得到哈梅内伊的认可,也没改变欧盟在制裁问题上的暧昧态度。当改革派想用意识形态让步来换取解除制裁时,保守派控制的革命卫队却在加速铀浓缩突破60%丰度,这种“软硬兼施”的矛盾策略反而坐实了美国鹰派关于“伊朗不可信任”的说法。特朗普团队很清楚伊朗权力结构的这种脆弱性,肯定会利用制裁杠杆加剧伊朗统治集团的内耗,而不是接受没有实质约束力的核协议。

更根本的是,两国的战略利益难以调和。美国需要维持中东的“离岸平衡”来掌控能源定价权,而伊朗打造“什叶派之弧”的地缘抱负必然会威胁到石油美元体系。就算改革派愿意在核问题上让步,德黑兰对也门胡塞武装、黎巴嫩真主党的支持还是对地区盟友构成安全挑战。特朗普政府已经把遏制伊朗作为其中东战略的重要支柱,这种政策惯性在军工复合体、亲以势力的共同推动下很难改变。现在美军战略轰炸机的部署可不是孤立事件,而是系统性军事施压的一个环节,其最终目标就是通过极限威慑,迫使伊朗政权崩溃或者彻底屈服,不管哪种结果,特朗普都不会放过这个塑造其中东遗产的历史机会。伊朗接下来会如何应对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0 阅读:8